吳炳連

吳炳連,廣東蕉嶺縣人,1923年9月出生於汕頭,是僑居在印尼(後轉至香港)的客家後裔。曾棄文從武,從香港奔赴保家衛國的抗日前線潮汕。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日本無條件投降。吳炳連脫下戎裝,重返校園。在新中國誕生前夕,他又投奔祖國的懷抱,參加新中國的建設,並作出一定的貢獻。

基本介紹

  • 本名:吳炳連
  • 所處時代:民國
  • 出生地:汕頭
  • 出生時間:1923年9月
  • 主要成就:創辦了“香港永利遙控科技公司”
吳炳連,廣東蕉嶺縣人,1923年9月出生於汕頭,是僑居在印尼(後轉至香港)的客家後裔。當祖國處在危難之際,他義不容辭地放棄學業,投身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前線,英勇殺敵、血戰到底;在新中國誕生前夕,他又投奔祖國的懷抱,參加新中國的建設,並作出一定的貢獻。後來,他在國外繼承父業,現為香港吳氏集團董事長。他時刻沒有忘記報效祖國,幾十年來支持祖國教育和各類公益事業,捐款捐物數千萬元,無怨無悔。
倭寇侵犯 踏上戰場
吳炳連,蕉嶺籍人,是愛國華僑世家吳郁青的兒子(5個姐弟中排行老二)。吳郁青,唯讀過幾年私塾的殷實華僑,在印尼、香港等地均有相當的家產,是香港大慈善家之一。為褒揚其善舉,香港政府特為其建造了“吳郁青紀念館”。1923年9月,吳炳連降生於汕頭,滿月後隨父母到香港,幼年又跟隨父母漂洋過海遷居印尼,在印尼生活了一段時間,熟記印尼文。在他10歲那年,其父把他送回家鄉的蕉嶺中學、梅州中學等地求學,以培養他對家鄉的感情。
1940年初,日寇攻陷潮汕準備越過猴子崬進犯梅縣及閩贛時,正在香港大學附中就讀的吳炳連,對日寇的侵略行徑義憤填膺,毅然放棄學業,從香港奔赴保家衛國的抗日前線潮汕。
那年,吳炳連剛剛17歲。同年2月26日夜,他所在的國軍獨9旅抓住駐汕日偽軍進犯閩南,防守空虛的機會,進攻汕頭澄海縣城。他隨部隊參戰,經過激烈拼殺,終於攻克澄城。 27日晨,聞訊而援的日軍富田大隊開抵外砂內隴村,用鋼炮向澄城南門轟擊,並窮凶極惡地進行反攻,均遭抗日軍民的猛烈阻擊,多次被擊退。28日,日軍調集大批精銳反攻,抗日軍民憑險據守,戰鬥極為激烈,自上午9時至下午4時,日軍連續進攻5次,均被擊退。29日,日軍進逼南門、北門,獨9旅所部正面迎戰。日軍又從埔美望海宮向澄城北門炮轟,澄城三面受敵。3月1日,日寇援軍趕到,分六路夾攻西、南、北3門,並用重炮向城中轟擊。抗日軍民傷亡慘重,在無外援的情況下,獨9旅被迫從東門撤退。不久,吳炳連被調到62軍黃濤軍長麾下,參加了韶關保衛戰。之後,他和戰友們轉戰杭州等祖國的大江南北,浴血奮戰。
脫下戎裝 為國爭光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日本無條件投降。吳炳連脫下戎裝,重返校園。
1946年,他考入中山大學,就讀於化工系。半年後,因其父經常在台灣做生意需要照料,要求他轉讀台灣大學。台大校長是赫赫有名的前北大校長傅斯年,班主任是世界知名的化學家錢思亮,他被同學們推選為班長。1949年,在新中國誕生前夕,滿懷愛國熱情的他,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經民盟的鄧初民介紹,由統戰部推薦入讀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1953年畢業於化工系液體燃料專業,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石油技術專業人才。
待業期間,他受國家體委航模部門的委託,專注翻譯蘇聯的航模書籍《創紀錄航模飛機》,在完成大部分譯作時,被分配到大西北的玉門石油研究所。他以客家人頑強拼搏的精神,完成了全國首次“火燒油層增產實驗”,創造了“計算岩石滲透率線算圖和儀器”。由於他對石油事業的突出貢獻,多次獲得“先進工作者”、“技術革命紅旗手”、“勞動模範”稱號。
“玩物壯志”勵志人生
少年時代就熱愛航模的他,於1959年調往蘭州甘肅體委擔任航模教練兼運動員,在他的努力下,加上他從香港輸入並贊助一批器材,令落後的甘肅航模隊成為全國矚目隊伍,而他亦取得“一級運動員”稱號。1962年,他因繼承父業,回到香港,轉入股票、外匯、黃金等的投資。由於鐘情遙控航模的科技運動,他於1970年創辦了“香港永利遙控科技公司”,憑藉自身團隊刻苦鑽研,使“永利”成為世界知名的公司。
“玩物喪志”,這句流傳千百年的成語,在他看來,應改變為“玩物壯志”,並以此激勵自己。他不吝傾其所有研發遙控航模及培訓資助其愛好者,生產的產品和培養出的人才在各類世界比賽中屢創佳績:在第四屆京商世界盃大賽中,由吳炳連贊助的中國模型車隊,奪得亞軍,實現了中國世界模型車賽“零”的突破;2014年,經他悉心培訓的泰籍華人N,用深圳“永利公司”生產的遙控賽車,參加世界遙控賽車大賽奪冠,中港產品再次揚威世界!吳炳連致力於中國的遙控航(車)模產業的發展,提升了我國在世界遙控航(車)模領域中的地位,同時在國防、民用、環保、醫療等方面發揮了重大貢獻。因此,他獲得了“中國遙控航(車)模運動協會”的表彰和獎勵。
熱愛桑梓 報效祖國
隨著時間的推移,吳炳連總忘不了在梅州這塊熱土上度過的那段求學光陰,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時刻想著報效祖國、報效家鄉。他曾先後為華東、東北引進大型化工、航空、運動設備器材;為家鄉“嘉應大橋”、 “晉元大橋”、“逢甲大橋”等公益事業慷慨捐款。尤其是捐資修建“蕉東台公路”,此舉把蕉嶺三圳東嶺村至鐵山嶂“天塹變通途”,讓村人免受高山阻隔的無奈之苦。
他更熱心於祖國的教育事業,重建家鄉的“ 牖民國小”;捐建蕉嶺中學“桂嶺科技實驗館”、梅州中學“校友樓”、“香港校友會教學大樓”,蕉嶺華僑中學“學校大門”;在家鄉蕉嶺縣捐建“仲彥科技園”、國際知名的數學家丘成桐博士雕像、“吳郁青科技館”;捐建嘉應學院“吳炳連大樓”、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屈伯川校長雕像”;設立暨南大學“獎教獎學百萬基金”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