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毅(東江縱隊老幹部、解放軍軍官)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8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毅,原名吳提祥,出生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松南鎮梓山村。1937年在泰國參加革命,1939年5月回國參加抗日戰爭。曾任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二支隊參謀長、獨立團第四團團長、北江十團團長、韶關警備司令部司令員、粵北軍區幹部部副部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校軍銜,1962年晉升為上校,1955年被授予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三級解放勳章。1958年任佛山軍分區代司令員,1966年因病離休。2008年4月8日辭世,享年90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毅
  • 別名:原名吳提祥
人物事跡,親屬成員,人物逝世,

人物事跡

吳毅剛出生時,他的父親因家境貧困遠渡泰國打工謀生,9歲那年,母親帶著他到泰國一家人團聚。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經工友介紹,吳毅加入泰國當地的縫衣工人抗日聯合會和抗日少年先鋒隊,自此開始抗日生涯。
1939年6月,他先到香港,後回廣東,加入了廣東中央武裝部隊(惠寶人民抗日游擊隊)。頻繁轉戰各地,1940年,吳毅在海豐的部隊里與他的一生至愛———江培荃相遇。
1945年農曆八月十六,吳毅所在部隊打了一場勝仗,繳得不少戰利品。“你們倆乾脆結婚吧,來個喜上加喜。”戰友們向擔任參謀長的吳毅建議。考慮到當時抗日戰爭即將結束,吳毅也就服從組織安排,在當天把婚事給簡單地辦了。
吳毅當時的警衛員袁創記得,那是個特別的新婚之夜。因為當時生活條件艱苦,即使是在參謀長的大喜日子,警衛員也只能側身和他們兩夫妻同一張床睡了一夜。
吳毅文武雙全,寫詩,畫竹,還喜歡教孩子們下圍棋和象棋。但兒女們對父親最深刻的印象還是他對軍人風紀的嚴謹。四女婿回憶,“有一次到家裡吃飯,飯後父親叫我陪他散散步,我當時穿著拖鞋就走,沒想到父親板起臉,用手指了指我的鞋。”四女婿也是軍人,當天正好穿著軍裝,本以為散步可以隨意些,但岳父還是嚴格要求他保持軍人形象。
不過,吳毅一生中也曾有唯一的一次沒有按組織要求辦事。20世紀五十年代末,由於某些政治原因,時任中山縣人民醫院院長的江培荃被打成右派,組織上要求吳毅與妻子“劃清界限”離婚,但他始終不同意。就因為這樣,吳毅的升遷受到影響,還降職三級。不過,他從未抱怨過妻子,反而更加疼愛妻子。
既是戰友,又是愛人,這對夫妻經歷患難,始終恩愛。吳毅在1966年因病離休。“在戰鬥中,父親耳朵因炮聲鼓膜受損,後因頭部受傷導致雙耳最終失聰,被迫提早離開工作崗位。”兒女們回憶說,離休後,雙耳失聰的父親起居全賴母親照顧,兩人形影不離。
晚年的吳毅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江培荃聽說“起床後喝一杯涼的鐵觀音茶水能降血壓、血脂”,就在每天凌晨三四點起來為丈夫泡好茶,等丈夫一早起床時喝下去。而她經常在看電視時打瞌睡,擔心她著涼,吳毅總是細心地拿出毯子幫她蓋上。
1999年,江培荃因病住院,三個月後醫治無效去世。吳毅到醫院探望妻子,握著妻子的手久久不放,眼眶紅紅的……這是兒女們懂事以來第一次看到父親紅了眼眶。妻子去世,吳毅很久未能走出傷痛,為她寫下了許多詩,抬頭無一例外都是“贈與愛妻”。

親屬成員

吳毅的妻子江培荃是佛山人,早年就讀於香港廣華醫院護士學校,在抗日戰爭爆發後投身革命,曾任部隊衛生隊隊長。在戰火紛飛和白色恐怖的歲月里,吳毅智勇雙全的故事廣為流傳,也深深地把江培荃吸引住了,兩人開始走到一起。
吳毅與妻子江培荃一共生育了七個兒女,但在1946至1948年間,他們不得不先後與一雙兒女骨肉分離。因為打仗,孩子沒法跟隨部隊,夫妻只好把剛生下的大女兒和二兒子留在地方農民家裡,後來他們聽說女兒夭折,而兒子則下落不明。

人物逝世

2008年4月8日21時13分,吳毅由於糖尿病引發的併發症導致腎衰竭和尿毒症,於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與世長辭,享年90歲。直到去世,他身上仍帶著彈片和十多塊傷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