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毅(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吳毅(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吳毅,男,1958年生於重慶,1982年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歷史學專業(歷史學學士),1996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專業(法學碩士),200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專業(法學博士)。曾到香港、日本和新加坡等地做過學術訪問和交流。現為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暨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系學位分會副主任,《鄉村中國評論》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副主編,華中科技大學特聘(二級)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博士論文《村治變遷中的權威與秩序——20世紀川東雙村的表達》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吳毅教授長期專注與中國農村政治研究,曾主持和參加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社科重點項目,目前主要承擔課題:中國政治社會變遷研究,政治人類學與農村研究。

基本介紹

研究方向,研究論文,科研成果,代表著作,出版專著,代表論文,研究領域,獲獎與榮譽,承擔項目與課題,教學情況,

研究方向

政治社會學
政治人類學
歷史社會學
中國政治發展
中國鄉村治理

研究論文

吳毅、陳頎:《農地制度變革的路徑、空間與界限——“賦權”-“限權”下行動互構的視角》,《社會學研究》(A類權威)2015年5期。
《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現實目標與可能路徑》,《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
陳頎、吳毅:《群體性事件的情感邏輯——以DH事件為核心案例及其延伸分析》,《社會》(B類權威)2014年1期。
《“地根政治”:揭示農地制度新變革的真問題》,《北京日報》2013年8月19日。
吳帆、吳毅:《整風與人民公社化運動——以湖北大冶縣礦山公社為例》,《開放時代》(B類期刊)2013年2期。
吳毅、陳頎:《說話”的可能性——對土改“訴苦”的再反思》,《社會學研究》(A類權威)2012年6期。
吳帆、吳毅、楊蓓:《意識形態與發展進路:農業合作化運動再反思》,《天津社會科學》(B類期刊)2012年1期。
楊蓓,吳毅:《人民公社:現代烏托邦的追求與受挫》,《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5期。
吳毅、吳帆:《結構化選擇:中國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再思考》、《開放時代》(B類期刊)2011年4期。
吳毅、吳帆:《傳統的翻轉與再翻轉——新區土改中農民土地心態的建構與歷史邏輯》,《開放時代》(B類期刊)2010年3期。
吳帆、吳毅:《歷史社會學的發展與特徵》,《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4期。
《理想抑或常態:農地配置探索的世紀之擺——理解20世紀中國農地制度變遷史的一個視角》,《社會學研究》(A類權威)2009年第3期。
吳毅等:Twenty Years of Rural Political Studies: The Rise and Fall of a Public Academic Movement,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Fall 2008 Vol. 41 No. 01.(SSCI)。
吳毅等:The Path and Subject of Rural Governance Studies: A Response to Ying Xing's Critique,Chinese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Fall 2008 Vol. 41 No. 01.(SSCI)。
《權威民主化: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經驗》,《中國改革報》2008年11月17日。
《治道的變革——也談中國鄉村社會的政權建設》,《探索與爭鳴》2008年第9期。
《從革命走向革命》,《中國圖書評論》,2008年第5期。
《“權力–利益的結構之網”與農民群體性利益的表達困境——對一起石場糾紛案例的分析》,《社會學研究》(A類權威)2007年第5期。
《迎檢的遊戲——鄉鎮調查手記》,《讀書》2007年第6期。
《何以個案 為何敘述——對經典農村研究方法質疑的質問》,《探索與爭鳴》2007年第4期。
吳毅、李德瑞:《二十年農村政治研究的演進與轉向——兼論一段公共學術運動的興起與終結》,《開放時代》(B類期刊)2007年第2期。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7年第3期轉載。
《侷促的改革空間——一個學者眼中的鄉鎮機構改革》,《南風窗》2005年5月(上半月刊),該文為《南風窗》對吳毅的專訪。
吳毅等:《村治研究的路徑與主體——兼答應星先生的批評》,《開放時代》(B類權威)2005年4期。
《最後的徵收》,《讀書》2005年5期。
《農村政治研究:緣自何方,前路何在》,《開放時代》(B類權威)2005年2期。
《“誘民致富”與“政府致負”》,《讀書》2005年1期。
《對農地徵用中政府與農民爭利現象的兩點思考》,《上海行政幹部管理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催收與拖欠》,《天涯》2004年5期。
《鄉村的權力承包》,《天涯》2004年5期。
《法的正義抑或情的入理》,《天涯》2004年5期。
《不同語境下的鄉村關係》,《探索與爭鳴》,2004年9期。
《農地徵用中基層政府的角色》,《讀書》2004年7期。
《農民“種房”與弱者的反“制”》,《書城》,2004年5期。
《稅費改革中鄉村利益張力下的村級財務困境》,《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4期。
楊震林、吳毅:《轉型期中國農村公共品供給體制創新》,《中州學刊》2004年1期。
吳毅、楊震林:《道中“道”:一個村莊公共品供給案例的啟示》,《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1期。
《宗族權威的變異與經紀模式的消解》,《文史哲》2003年4期。
《從革命到後革命:一個村莊政治運動的歷史軌跡》,《學習與探索》2003年2期。
《記述村莊的政治》,《讀書》2003年3期。
《雙重邊緣化:村幹部角色與行為的類型學分析》,《管理世界》(A類權威)2002年11期。
《村治變遷中的權威與秩序——20世紀川東雙村的表達》,2002年華中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年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缺失治理資源的鄉村權威與稅費徵收中的乾群博弈》,《中國農村觀察》2002年4期。
《公共空間》,《浙江學刊》,2002年2期。
吳毅、楊震林、王亞柯:《村民自治中“村委會自治”現象的制度經濟學分析》,《學海》2002年1期。
徐勇、吳毅、賀雪峰等:《村治研究的共識與策略》,《浙江學刊》2002年1期。
《無政治村莊》,《浙江學刊》2002年1期。
《“雙重角色”、“經紀模式”與“守夜人”和“撞鐘者”》,《開放時代》(B類權威)2001年12期。
賀雪峰、吳毅、仝志輝:《村莊選舉研究:眺望轉型期鄉村社會性質的視窗》,《江海學刊》2001年1期。
吳毅、賀雪峰:《村治研究論綱——對村治作為一種研究範式的嘗試性揭示》,《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3期。
《新規則是如何演繹的》,《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1999年冬季卷(國際性的當代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與評論中文期刊)。
吳淼、吳毅:《村民自治:理論資源和運作績教》,《社會主義研究》1999年4期。
《制度與國家:來自新制度經濟學的政治透視》,《天津社會科學》(B類權威)1999年3期。
《制度引入與精英主導:民主選舉規則在村落場域的演繹》,《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2期。
《村民自治的成長:國家進入與社區內生》,《政治學研究》(A類權威)1998年3期。
《村治中的政治人——對一個村莊村民公共參與和公共意識的分析》,《戰略與管理》1998年1期。
《人民公社時期農村政治穩定形態及其效應》,《天津社會科學》(B類權威)1997年5期,《新華文摘》1997年12期全文轉載。
《農村衰敗與晚清現代化的受挫》,《天津社會科學》(B類權威)1996年3期。被《新華文摘》1996年5期部分轉載。
《跨世紀的課題:中國農村改革、發展與穩定》,《社會主義研究》1996年1期。
《跨世紀的課題:中國農村的協調發展》,《社會科學報》1995年12月14日。
《社會政治取向與政治穩定關係的結構分析》,《政治與法律》1995年4期。
徐勇、吳毅:《地區發展非均衡性的政治影響分析》,《學習與探索》1994年3期。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政治環境對政治參與的影響與制約》,《重慶社會科學》1993年3期。
《試論我國政治參與的現狀與制約因素》,《社會主義研究》1992年4期。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課教學探索》,《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1年5期。
《發展我國城市的正確方針》,《城市開發》1991年5期。
《論城市發展的歷史機會》,《城市科學》1991年3期。
《從日本的國策看其對華北的滲透》,《重慶史學》1989年2期。

科研成果

主持和參加多項國家社科規劃重點項目、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及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助項目的研究。獲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湖北省及武漢市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中國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等。

代表著作

1、《村治變遷中的權威與秩序——20世紀川東雙村的表達》(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2006年第二次印刷),入選2004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2006年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2、《小鎮喧囂——一個鄉鎮政治運作的演繹與闡釋》(三聯書店2007年版,首印7000冊)
3、個人論文集:《轉型社會的鄉村政治》,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年版。
4、隨筆集《記述村莊的政治》,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合著:《村民自治在鄉土社會的遭遇——以白村為個案》,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6、主編:《鄉土中國的民主選舉》,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出版專著

吳毅、吳克偉等:《轉型中的治理——當代中國鄉村社會變遷實證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彭大鵬、吳毅:《單向度的農村——對轉型期鄉村社會性質的一項探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小鎮喧囂——一個鄉鎮政治運作的演繹與闡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版。
《記述村莊的政治》,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轉型社會的鄉村政治》,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年版。
吳毅、吳淼:《村民自治在鄉土社會的遭遇——以白村為個案》,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徐勇、吳毅主編:《鄉土中國的民主選舉》,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參著:《中國農村村級治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村治變遷中的權威與秩序——20世紀川東雙村的表達》,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2006年第2次印刷。
張厚安、徐勇、項繼權、吳毅、張勁松等:《中國農村政治穩定與發展》,武漢出版社1995年版。
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辭典》,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代表論文

1、《試論我國政治參與的現狀與制約因素》,《社會主義研究》1992年4期。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政治環境對政治參與的影響與制約》,《重慶社會科學》1993年3期。
3、《地區發展非均衡性的政治影響分析》,《學習與探索》1994年3期。
4、《社會政治取向與政治穩定關係的結構分析》,《政治與法律》1995年4期。
5、《跨世紀的課題:中國農村改革、發展與穩定》,《社會主義研究》1996年1期。
6、《農村衰敗與晚清現代化的受挫》,《天津社會科學》1996年3期。
7、《人民公社時期農村政治穩定形態及其效應》,《天津社會科學》1997年5期。
8、《村治中的政治人——對一個村莊村民公共參與和公共意識的分析》,《戰略與管理》1998年1期。
9、《村民自治的成長:國家進入與社區內生》,《政治學研究》1998年3期。
10、《制度引入與精英主導:民主選舉規則在村落場域的演繹》,《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2期。
11、《制度與國家:來自新制度經濟學的政治透視》,《天津社會科學》1999年3期。
12、《村民自治:理論資源和運作績教》,《社會主義研究》1999年4期(合撰)。
13、《新規則是如何演繹的》,《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1999年冬季卷。
14、《村治研究論綱——對村治作為一種研究範式的嘗試性揭示》,《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3期(合撰)。
15、《“雙重角色”、“經紀模式”與“守夜人”和“撞鐘者”》,《開放時代》2001年12期。
16、《無政治村莊》,《浙江學刊》2002年1期。
17、《村治研究的共識與策略》(合撰),《浙江學刊》2002年1期。
18、《村民自治中“村委會自治”現象的制度經濟學分析》(合撰),《學海》2002年1期。
19、《缺失治理資源的鄉村權威與稅費徵收中的乾群博弈》,《中國農村觀察》2002年4期。
20、《雙重邊緣化:村幹部角色與行為的類型學分析》,《管理世界》,2002年11期。
21、《村莊選舉研究:眺望轉型期鄉村社會性質的視窗》,《江海學刊》2001年1期(合撰)。
22、《記述村莊的政治》,《讀書》2003年3期。
23、《從革命到後革命:一個村莊政治運動的歷史軌跡》,《學習與探索》2003年2期。
24、《宗族權威的變異與經紀模式的消解》,《文史哲》2003年4期。
25、《道中“道”:一個村莊公共品供給案例的啟示》(合撰),《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1期。
26、《轉型期中國農村公共品供給體制創新》(合撰),《中州學刊》2004年1期。
27、《稅費改革中鄉村利益張力下的村級財務困境》,《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4期。
28、《農民“種房”與弱者的反“制”》,《書城》,2004年5期。
29、《農地徵用中基層政府的角色》,《讀書》2004年7期。
30、《不同語境下的鄉村關係》,《探索與爭鳴》,2004年9期。
31、《法的正義抑或情的入理》,《天涯》,2004年5期。
32、《鄉村的權力承包》,《天涯》,2004年5期。
33、《催收與拖欠》,《天涯》,2004年5期。
34、《“誘民致富”與“政府致負”》,《讀書》2005年1期。
35、《農村政治研究:緣自何方,前路何在》,《開放時代》2005年2期。
36、《最後的徵收》,《讀書》2005年5期。
37、《村治研究的路徑與主體——兼答應星先生的批評》,《開放時代》2005年4期。
38、《侷促的改革空間——一個學者眼中的鄉鎮機構改革》,《南風窗》2005年5月(上半月刊)。
39、《二十年農村政治研究的演進與轉向——兼論一段公共學術運動的興起與終結》,《開放時代》2007年第2期。
40、何以個案 為何敘述——對經典農村研究方法質疑的質問》,《探索與爭鳴》2007年第4期。
41、《迎檢的遊戲——鄉鎮調查手記》,《讀書》2007年第6期。
42、《“權力–利益的結構之網”與農民群體性利益的表達困境——對一起石場糾紛案例的分析》,《社會學研究》2007年第5期。

研究領域

政治社會學、政治人類學、歷史社會學、當代中國政治發展、鄉村治理。

獲獎與榮譽

論文《“權力——利益的結構之網”與農民群體性利益的表達困境》,2011年獲第七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著作《小鎮喧囂——一個鄉鎮政治運作的演繹與闡釋》,2009年獲中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著作《記述村莊的政治》,2008年獲“中南五省社科讀物優秀圖書獎”。
系列論文“農村政策運作的觀察與分析”,2007年獲武漢市第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專著《村治變遷中的權威與秩序——20世紀川東雙村的表達》,2006年獲中國高校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專著《村治變遷中的權威與秩序——20世紀川東雙村的表達》,2004年獲湖北省第四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博士學位論文《村治變遷中的權威與秩序——20世紀川東雙村的表達》,2004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博士學位論文《村治變遷中的權威與秩序——20世紀川東雙村的表達》,2003年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論文《新規則是如何演繹的》,2000年獲武漢市第七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著作《中國農村政治穩定與發展》,1996年獲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同年獲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獎。

承擔項目與課題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理論問題研究”,2014年度教育部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
“推進省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2014年度湖北省委託課題子項目。
“社會變遷與當代中國農地制度改革研究”,2014年華中科技大學自主創新基金專項任務項目。
“社會變遷視角下當代中國農地制度發展與改革研究”,201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當代中國農地制度的演變與發展研究”,2011年度華中科技大學自主創新研究基金(人文社科)項目。
“20世紀以來中國農地制度變遷與發展的歷史社會學分析”,2009年度華中科技大學自主創新研究基金資助項目。
“社會變遷視角下當代農村土地制度研究”,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
“湖北稅費改革後農村基層政府角色研究”,2008年度湖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政治人類學與農村研究”課程實踐研究,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教改項目。
“轉型期農村弱勢群體生存狀態的區域比較與治理對策研究”,福特基金項目子項目。
“轉型期農村社會的發展、特性與治理研究”,2004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作者專項資助基金項目。
“轉型期農村社會的變化、特性及走向研究”,2002-200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鄉村治理研究”,2000年度國際合作項目。
“農村稅費改革及縣、鄉、村管理體制改革研究”,200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子項目。
“現階段我國農村村委會選舉的基本情況、問題及對策研究”,200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子項目。
“現階段我國鄉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2002度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教學情況

開設中國政治社會變遷研究、政治人類學與農村研究等課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