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彬(朝鮮穩城抗日烈士)

吳彬,1904年5月26日,生於朝鮮穩城的一個農戶家庭,抗日烈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彬
  • 出生地朝鮮穩城
  • 出生日期:1904年5月26日
  • 性別:男
吳彬,1904年5月26日,生於朝鮮穩城的一個農戶家庭。國小畢業後,在朝鮮無法生存,隨父移居中國吉林省龍井縣。其父省吃儉用,繼續供他上學。 中學時,一個偶然的機會參加了琿春縣舉辦的運動會,意外取得摔跤冠軍,並得到一頭牛的獎品。吳彬依例,披紅騎中繞場一周,博得所有觀眾的喝彩。
1929年,吳彬在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的教育下,思想進步很快,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2年,東滿特委為了加強琿春縣的領導力量,決定派吳彬任琿春縣委書記。他到任第二天,即召開縣委擴大會,會上,他不顧大多數人的反對,極力主張在民眾中召開批判漢奸走狗大會。決定後,立即抓來5個漢奸走狗,一連批鬥了5天。這次行動暴露了吳彬的幹部身份,給漢奸以可乘之機。漢奸向鬼子告密,琿春日本領事館立即派出討伐隊。由於發覺及時,縣委主要領導相繼轉移到安全地帶;但來不及轉移的民眾卻慘遭劫難。日本“討伐隊”一下竟抓去了80多名村裡的幹部和民眾。被抓走的民眾,除中途逃掉的50多名外,其餘40餘名被關了一年有餘,才獲釋。
吳彬的冒險,給抗日救亡運動造成很大損失,於是被東滿特委免去縣委書記的職務。挫折和教訓使吳彬很快成熟起來,使他意識到,不能主觀臆斷,必須堅持民主集中制,一切必須從實際出發。不久,東滿特委派他到琿春縣春化鄉東興鎮,做救國軍司令王玉振的統戰工作。
琿春救國軍原系張學良部的一個營。“九·一八”事變後,改稱抗日救國軍第一路副指揮部(旅),隸屬黑龍江省東寧縣王德林總指揮領導。駐東興鎮王玉振有一支別動隊,約四五十人,多數是朝鮮族士兵。在吳彬的宣傳鼓動下,效果很好。不料,王玉振突然投降日寇。吳彬只好撤出,改任大荒溝游擊隊隊長。大荒溝的條件十分艱苦,武器裝備不足,供給亦非常困難。吳彬到任後,團結士兵,鼓動士氣,堅持了抗日游擊戰
1933年秋,黨集中各縣游擊隊和反日部隊,到黑龍江東寧縣攻打日軍駐地。當時日寇集結了1000多人,各縣游擊武器合計有3000多人,但其中有500多人是偽軍起義過來的士兵,他們的思想很不堅定。黨還來不及做好這部分人的思想工作,汪清縣游擊隊又過早出擊,由於沒有其它部隊的配合,最後只好撤出戰鬥。吳彬到達時,戰鬥已經告一段落。吳彬只好率部休整。不久,根據上級命令,於1933年,游擊隊撤回大荒溝。
8月17日,游擊隊夜宿在梁東煥等幾個老鄉家。第二天清晨,日本守備隊60餘人,在叛徒裴元一的引導下,偷偷潛入村內,先是抓走了哨兵,然後直撲游擊隊駐地。駐地哨兵由於缺乏經驗,沒有鳴槍報警,鬼子的機關槍、步槍、手榴彈,猶如疾風暴雨掃向游擊隊的住處。
槍聲劃破了寂靜山村的夜空,驚醒了酣睡中的戰士和鄉親,雞鳴犬吠,頓時,整個大荒溝變成了一片火海。就在隊和鄉親們的生命財產面臨毀滅的緊急關頭,只見沉著的吳彬表現出非凡的指揮才能,他一躍而起,大聲喊道:“你們快撤,我來掩護”。
話音剛落,一顆罪惡的子彈打中了他的腹部,鮮血順著彈孔向外湧出。傷痛壓不倒忠真,吳彬如同巨人般地挺依著門框,一手捂著肚子,一手提槍,一梭子彈射出去,打倒了好幾個鬼子兵,打開一條血路。在他的掩護下,有17名隊員從南門安全撤出,吳彬等13兵隊員英勇犧牲。
游擊隊員和大荒溝的鄉親們以無比悲痛的心情,掩埋了自己的親密戰友。吳彬等烈士雖然和戰友們永別了,但他那崇高的英雄形象,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裡,鼓舞著人們勇敢地戰鬥下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