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導演制度的奠基者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潮劇在改人、改戲、改制中、燒掉賣身契、廢除童伶制,開始了成年人演戲,延續幾百年的潮劇傳統教戲制度,逐漸為新的
導演制度所代替。吳峰就是建立潮劇
導演制度的第一代人。1950年,吳峰參加潮汕文工團,在潮汕方言劇《赤葉河》中扮演秋貴一角,因表演出色,歌唱感人而獲觀眾喜愛,成為崢角人物。1953年潮汕文工團撤消編劇,調粵東地區戲曲改革委員會工作。在
鄭一標老師的領導下,為潮劇的
導演制度建立做出了貢獻,因其成績突出,被評為潮劇院一級導演。
在半個世紀的
導演生涯中,吳峰親身經歷了潮劇“金色十色”、“文革十年”和“再造輝煌二十年”的三個階段。在“金色十年”間,吳峰執導了《妙嫦追舟》、《秦香蓮》(此劇曾向潮劇六大班教戲先生和藝人作
導演示範)、《海上漁歌》、《陳三五娘》、《蘇六娘》、《
告親夫》、《活捉孫富》、《八寶追夫》、《思凡》、《江姐》、《劉明珠》、《南海長城》等劇目;“文革十年”間,他導演了《迎風山》(合作),《金銀島》、《蝶戀花》等劇目;在“再造輝煌”的二十多年間,他重排《井邊會》、導演《回書》、參加整理並導演《
張春郎削髮》(該劇1987年參加首屆中國藝術節,廣獲好評),導演《八寶追夫》(1986年參加第二屆廣東省藝術節、獲導演一等獎),導演《陳太爺選婿》(1993年參加全國地方戲曲交流演出,獲 導演獎)等劇目。
理論與實踐結合,創造優秀劇目
吳峰
導演藝術特色是善天將戲劇表演理論與潮劇藝術的創造實踐相結合,最突出的貢獻是他以一個新文藝工作者的身份與潮劇藝人融合在一起,創造性地導演了一批優秀劇目。
《陳三五娘》的唱腔是吳峰和曲師(楊其國和黃欽賜)精誠合作中產生出來的,它成為潮劇音樂唱腔的經典之作。《海上漁歌》是吳峰和
盧吟詞、黃欽賜,
陳華(仙花)合作的又一部成功之作。《
告親夫》也是吳峰和曲師馬飛合作的一個成功劇目。《
告親夫》於1960年拍攝 成潮劇藝術片,在海內外產生了很大影響。《
張春郎削髮》是吳峰和
李志浦、李騰波等合作的又一潮劇傑作,這個戲在北京參加第一屆中國藝術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的劇目。在參與傳統劇本整理的過程中,吳峰提出“美的追求,愛的力量”的命題,同時提出了全劇的
導演總體構思,在助理導演
黃瑞英、吳殿祥的協助下,完成了全劇的排演。
建立潮劇
導演制度,推行這習導演理論,使潮劇藝術產生了質的變化。一批優秀的藝術人員,在
導演理論的指導下,迅速提高了藝術理論水平。潮劇界
鄭一標和吳峰的倡導示範之下,各地,市,縣的潮劇團體,也先建立潮劇
導演制度,出了一批導演人才。吳峰對潮劇
導演制度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來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