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倫

吳國倫

吳國倫(1524年2月25日—1593年7月21日) ,字明卿,號川樓、惟楚山人、南嶽山人,漢族,武昌府興國州尊賢坊三甲人(今屬湖北省陽新縣興國鎮富川街三眼井)人,明朝嘉靖、萬曆年間著名文學家,與李攀龍王世貞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等七人並稱“後七子”。

基本介紹

  • 本名:吳國倫
  • 字號:字明卿
    號川樓、惟楚山人、南嶽山人
  • 所處時代:明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武昌府興國(今陽新縣興國鎮)
  • 出生時間:1524年2月25日
  • 去世時間:1593年7月21日
  • 主要作品:《藏甲岩稿》、《陳張事略》、《春秋世譜》、《吳川樓集》等
  • 主要成就:明中期文學流派“後七子”重要成員
人生經歷,人物軼事,個人作品,外界評價,家庭成員,

人生經歷

吳國倫,字明卿,武昌興國人,生於嘉靖三年正月二十二日(1524年2月25日),嘉靖二十八年(1549)中解元,嘉靖二十九年(1550)中進士。初授中書舍人,後擢兵科給事中。嘉靖三十四年(1555),當他得知被嚴嵩排擠出京的“後七子”之一梁有譽病逝的訊息後,與王世貞宗臣等“相與為位,哭泣燕邸中”,因此得罪嚴嵩,特別是同年十月,兵部員外郎楊繼盛奏劾嚴嵩十大罪五奸狀,而偏信嚴嵩的世宗皇帝被激怒,將楊打入詔獄,後被處斬。楊被斬次日,吳國倫與王世貞等為楊“酹酒泣奠”,並“倡儀賻送”,積極為楊募捐,辦理喪事,安頓家小,因此更加惹怒了權勢顯赫的嚴嵩父子。結果他很快被嚴嵩找藉口貶為江西按察司知事,後又調南康推官,再調歸德知縣,二年後他乾脆棄官回鄉。
吳國倫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嚴嵩事敗,吳國倫才重新被朝廷起用,歷任建寧同知、邵武知府、高州知府、貴州提學僉事、河南左參政,後罷歸。歸里之後,詩名很高。當時求名之士,或東走太倉(王世貞),或西走興國(吳國倫)。萬曆二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1593年7月21日),吳國倫病逝家中,享年七十。葬於州城東北十里之外的陳埠老鸛嘴。吳國倫為後七子最長壽者。

人物軼事

吳國倫不僅是一位文學家,也是一位學者和教育家。他在任高州知府期間,於1569年創辦了“南嶽書院”,藏書達二萬冊,為當地培育了大量的人才。他還曾在當時著名學府白鹿書院講學,“諸生三百餘人,質疑問難其中”,展示一代名師風範。吳中晚年生活清苦,常用菜羹竹脯待客。後得親朋資助,於興國州城北門外建一小園,取名“季園”。從此園居樂道,寫作不輟,著有《藏甲岩稿》、《甔甀洞稿》(54卷,《續稿》27卷) 、《陳張事略》、《吳川樓集》、《續吳川樓集》、《春秋世譜》、《訓初小鑒》7部,又發現《川樓雜記》1部。他的著作主要收入《明史》、《四庫全書》、《續修四庫全書》等著名典籍中。

個人作品

【過七盤嶺】
驅馬度層嶺,馬鳴知夌軻。
吳國倫詩文吳國倫詩文
欲舒千里足,其奈七盤何。
【落梅嘆】
忽忽春無力,梅花作雪飛。
誰能萬里外,聞笛不思歸。
高州雜詠
粵南天欲盡,風氣迥難持。
一日更裘葛,三家雜漢夷。
鬼符書辟瘴,蠻鼓奏登陴。
遙夜西歸夢,惟應海月知。
【上新河雜詠二首】
花濃白板橋,處處綺羅嬌。
玉樹非新曲,遺風似六朝。
莫問前朝事,但看江上台。
平明拾翠去,薄暮踏歌回。
【陽江道中】
白骨平丘隴,非關地不毛。
炊煙百里外,戍堞數峰高。
處處聞蠻鼓,時時攬佩刀。
暮穿烏石徑,草樹亦腥臊。
【天妃閣眺詠】
復磴初疑幻,山樓迥自飛。
天隨雙澗落,秋並一鴻歸。
石筍攢朱栱,波紋倒翠微。
不知神女處,仿佛見雲衣。

外界評價

吳國倫詩文詩作風格在詩文創作方面,吳國倫主張格調高古,追求發乎情性,文質相兼,意境渾成,氣勢沉雄,音調婉亮,神韻流動。善於運用“奇警”之筆描寫景物和奇風異俗。《赤虺河》詩云:“萬里赤虺河,山深毒物多。遙疑驅象馬,直欲搗岷峨。筏趁飛流下,檣穿怒石過。勸郎今莫渡,不只為風波。”
吳國倫關心國事,所作《庚戌秋日紀事》3首,選擇了三個典型事件,揭露了敵兵壓境時明朝軍隊的腐敗和無能。一是當敵方偽裝“入貢”大舉進犯時,明軍仍醉生夢死,致使“郊原入夜號新鬼,卻恨軍前插羽遲”。二是開戰之後,明將竟用方士遣送陰兵破敵。三是兩軍對陣需要兵器時,司庫者竟要坐索千金,等兵器到手,敵軍早已得意而去。沉痛的詩句流露著詩人對國事的焦慮和深刻的嘲諷。《暮秋感懷》三首並不是對自然秋景的傷懷,而是對民勞國艱的深切擔憂。詩中一方面描寫了“民勞過□尾,客策下焦頭”,“急難徵兵遠,瘡痍轉餉頻”的慘景。另方面揭露了“戚里紛絲竹,侯家盛綺羅”的豪華,兩相對照。詩人發出“時艱民力盡,世賞國恩多”的感喟。他的詠史詩,如《碙洲弔古》對“獨余肝膽壯東流”的宋末民族抗元英雄表示了景仰之情,同時也包含著對明王朝命運的憂慮。
吳國倫還善於描寫各地的奇風異俗。《高州雜詠》以“一日更裘葛,三家雜漢夷,鬼符書辟瘴,蠻鼓奏登陴”來表現當地風俗人情。清代沈德潛品評此詩時說:“風土詩,須此奇警之筆,方寫得生動。”(《明詩別裁集》)《閣鴉行》對閣鴉周圍的少數民族習俗的描述,尤為逼真。《次奢香驛因詠其事》讚美使西南地區“承平二百載”的奢香夫人,也很有識見。這些詩歌是詩人長期在“鳥言難可解,卉服日以親”(《飯水西驛》)的滇境生活的結果。
王世貞對吳國倫“能求詣實境,務使首尾勻稱,宮商諧律,情實相配”(《藝苑卮言》)的評語,頗能說明他詩歌創作的藝術特色。無論是刻畫風景,還是抒發情懷,他的詩都真實樸素,甚少誇飾過當之詞,讀來親切而有興味。另外,他的詩歌尚能注意結構、聲調,雖無別出蹊徑的顯著特色,但也能做到情景較為和諧的統一。他的作品雖然繁富,才力卻略顯不足,故時有重複雷同的現象。胡應麟譏他“用句多同,故十篇而外,不耐多讀”(《詩藪》),實切中其弊。宗臣《報李於鱗》中說:“吳生無賴,耳目縱橫,意常駕仆,仆發短心甚。頗得意於此生。此生矯厲。非仆當之,幾負矣。”李攀龍亦批評他:“足下自謂宗、謝所不及,而梁、徐未遠過也。明卿、明卿無賴哉!三子者不可謂非海內名家矣!”
人物品格
吳國倫輕財好客,交遊廣泛。當時許多著名的文化名人都以與他交往為榮。《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就與他關係甚好,特別是著名醫學家、《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與吳國倫過從甚密。他的一生遊歷的地方很多,先後在北京、江西、福建、廣東、貴州、河南等地任職,足跡踏遍半箇中國,所到之處,他總是不忘踏訪當地名勝古蹟,且喜歡“彩毫隨處紀名山”(吳國倫語)。廣東宋皇城遺址、冼夫人廟、肇慶七星岩,江西滕王閣、廬山,貴州奢香驛、赤水河,福建福州開元寺等地都留有他的詩作和題刻。如今這些名篇佳作已成為當地寶貴的文化財富。
吳國倫遊覽聖地吳國倫遊覽聖地
吳國倫長期漂泊在外,鄉情十分濃郁,客居他鄉,他常常鄉愁頓起。他晚年回到家鄉後於州城北門外建一小園,取名“北園”,一邊種菜,一邊講學著書,生活淡泊,常用菜羹竹脯待客,而聲名籍盛。崇拜者從全國各地紛至沓來,“時四方求文之士,如不東走太倉(見王世貞),則西走興國(會吳國倫)”,一時間興國州成為全國文化交流中心之一。
吳國倫還是一位著名的抗倭英雄。明朝中期,東南沿海一帶,倭寇猖獗。隆慶初年(1567)吳國倫就任高州知府。吳走馬上任後,訓練兵士,作好痛擊倭寇來犯之準備。經過幾年努力,高州城防嚴密,軍民同仇敵愾,被譽為“小函谷關”。隆慶五年(1571)12月倭寇再次侵犯高州。吳國倫揮兵直搗敵營,倭寇倉皇逃跑。吳國倫率大軍追至里麻村,擒獲敵首,大獲全勝。後來,倭寇圍攻化州,吳國倫一面派參將陳豪救援,一面親提大軍繞道敵後,形成夾攻之勢,盡擒來犯之敵。為表彰軍民抗倭戰功,他還建亭立碑,昭示後人,亭名“五里亭”,後成為高州名勝。吳國倫保境安民的政績軍功,被載入高州史冊,人民傳頌不絕。

家庭成員

曾祖父:吳澄、字淵之 曾祖母:潘氏
祖 父: 吳義、字世宜
父 親:吳顏、字宗魯 母 親:李氏 (商人)
大 哥:吳國佐、字輔可 大 嫂:葉氏 (商人)
二 哥:吳國仕
三 哥:吳國化 仕為楚典儀正
夫 人:陳氏、(早殤) 舒氏、生子三
長 子:吳工良、字垂倩 長 媳:呂氏
次 子:吳牧良、字鴻倩 次 媳:劉氏
三 子:吳士良、字皋倩 三 媳:徐氏
女 婿:呂興武(明-禮部尚書-呂調陽之子)
孫 子:吳雍(士良長子)
孫 子:吳廙(士良次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