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仲(明代官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吳仲(1482-1568),字亞夫、亞甫,號劍泉,明武進人,明朝官員。正德十二年(1517年)進士,歷任江山知縣、監察御史、直隸巡按、處州知府、湖廣參政、太僕寺少卿等,長於經史、詩詞,著有《通惠河志》《諫院奏議》《鴻爪集》。

基本介紹

  • 本名:吳仲
  • 字號:字亞夫、亞甫,號劍泉
  • 所處時代:明朝
  • 出生地:江蘇武進
  • 出生時間:1482
  • 去世時間:1568
  • 主要作品:《通惠河志》《諫院奏議》《鴻爪集》
  • 主要成就:修浚通惠河
修浚通惠河
嘉靖七年(1528)六月初五日,監察御史吳仲等奉命修浚通惠河成,因疏五事:時修浚以通運通,專委任以責成效,復舊額以給官夫,改閘座以防水患,處剝船以便糧運。世宗以運河先朝屢經勘議,未得成功。吳仲等僅用時四月而就緒,嘉其勤勞,令科道官查驗行賞,所條事宜全部付諸實施。
元代修建的通惠河,到了明代,由於城內的河道有了變化,船隻不能直達積水潭。漕運船隻從通州沿著通惠河只能到達東便門的大通橋。水源也由於昌平白浮瓮山河淤塞,主要依靠玉泉和西山諸泉,水量大減。所以明代早期通惠河道漕運時斷時續。成化年間,平江伯陳銳曾疏通過,有短時間好轉。但到嘉靖年間又難以順暢通行。
嘉靖六年(1527年)監察御史吳仲巡視通倉後對整修通惠河提出建議。經皇帝批准後,於嘉靖七年二月動工,三個月後竣工。當年就運糧200萬石,省腳價銀20萬兩,得到朝野官商的讚揚,“上下快之”。出現了“仙槎合傍銀河挽,粟米如山繞鳳台”的景況。
吳仲是何許人呢?吳字亞南,江蘇武進人,明正德年進士。嘉靖初為巡倉御史。嘉靖七年主持整修通惠河。為節約水量保障漕運,對原有的閘壩進行改造,只保留“五閘二壩”;同時,漕糧運輸實行剝船,船隻不再過閘,由人工從閘下搬運糧食到閘上游停泊的船上,以適應在水少的情況下仍可保持通航。使用這種辦法一直到明代末年,每年可運糧250萬左右。吳仲這次整修成功,成為明代通惠河漕運一個重要轉折。吳仲在通惠河整修完成後,編成《通惠河志》一書,成為記述通惠河唯一的一部專志。為紀念他的治河功績,在通州為他建立了生祠。明末出版的《帝京景物略》錄有明人陳經一首《通惠河泛舟》詩,稱讚整修後的通惠河“東南千萬艘,飛鞔遵舊路。遠積萬世賴,儀同四方聚。……疇能樹奇勳,江東吳侍御。”高度稱讚吳仲的治河之功。
篇頭所選徐階兩首詩,原標題為《夏日吳侍御邀游通惠河》。這是在吳仲整修通惠河竣工之後,特邀請嘉靖時期當朝的重臣徐階前往游賞,進行視察。徐階,上海松江人,嘉靖二年進士,授編修,累官至禮部尚書,後來到嘉靖三十七年入內閣,是嘉靖朝一位大人物。徐階邀游後非常滿意,高興地寫了兩首五律,讚美通惠河的優美風光。詩中說:“野興幽人得,清游醉夢疑”。真像是在夢境中一樣。最後兩句是說,作為吳侍御請來的客人,游賞尚未盡興,還想抽時間相約再來。“只應驄馬客,為卜後來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