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姓

吝姓

中國姓氏之一。源自姬姓。

吝[吝、恡、悋,讀音作lìn(ㄌㄧㄣ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吝姓
  • 姓氏第一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商、周時期
  • 姓氏第二淵源: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
  • 讀音:lìn(ㄌㄧㄣˋ)]
基本介紹,姓氏淵源,第一個淵源,第二個淵源,得姓始祖,遷徙分布,郡望堂號,郡望,堂號,楹聯典故,歷史名人,吝東證,吝東平,吝東鋒,吝立永,

基本介紹

吝[吝、恡、悋,讀音作lìn(ㄌㄧㄣˋ)]
吝姓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商、周時期祭司氏族,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吝”,即古之卜相中的坤卦,是祭祀中的主承卦,即所謂“乾發坤收,武出吝承,主為社稷”。坤卦涵蓋有八卜,“吝”為其中卜相之一,主收地利,後演化為道、儒兩家教派的主卦。吝字在《易經》爻辭中使用得較為頻繁,在《蒙》卦初六爻之貞兆辭中亦為常出,卦爻辭多以“吉、吝、凶、悔”作為卦爻的結論,揭示人生際遇承轉的社會規律。後人多從單一方面片面解釋其為“小氣”、“吝嗇”,實際上是偏解了該字的本意。就“嗇”字而言,在典籍《老子·道德經》中指出:“治人事天莫如嗇。”注釋為:“嗇者,有餘不盡用。”在商朝、周朝、乃至春秋時期,祭司中的收卜釋相之人,即稱吝祭,是主祭官之一。祭司多為世襲,有監國之責,時刻提醒主國之君勤儉以持,凡“棄吝以霍者,國祚不永!”
祭司中有子孫後裔以其職位為姓氏者,稱吝氏,是華夏民族中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獻公後裔韓康的封邑,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春秋時期,晉獻公姬佹諸的小兒子姬成師被封於韓(今陝西韓城),他建立了韓國,因為他的爵位是子爵,所以又稱韓子。姬成師的後代子孫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稱韓姓。傳到韓厥(韓獻子),其玄孫叫韓康,在趙國為官,被封於藺邑(今山西柳林,一說今陝西渭南),其後代子孫遂以封邑名為姓,稱藺氏。
藺氏家族中十分著名的歷史人物,就是後來趙國的宰相藺相如。在趙國為秦國所滅之後,有藺氏族人因避難而改同韻字“吝”為姓氏者,稱吝氏,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藺相如。

遷徙分布

吝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在台灣省則沒有,多以中山、華陰為郡望。
今在陝西省的西安市、府谷縣、渭南市臨渭區吝店鎮,河北省的石家莊市、安平縣、邯鄲市峰峰礦區,湖南省的長沙市,山東聊城市冠縣等地,均有吝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中山郡:中國古代稱“中山”者有四:一時戰國時期原為顧國的都城(今河北定縣),一度為魏所滅,復國後遷靈壽(今河北平山),周郝王十九年乙丑(公元前296年)為趙國所滅;秦朝時期歸屬於巨鹿郡。二是西漢漢高祖劉邦初年(公元前206年)設定中山郡(今河南登封),漢景帝執政時期改回為中山國,治所在盧奴(今河北定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與河北省正定縣之間一帶,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國、唐縣、新樂、無極、滿城、完縣、望都和保定一帶;南北朝時期後燕以為都城;隋朝開皇初年(公元581年)廢國置郡。三是宋朝時期以定州為中山府,治所為安喜(今河北定縣)。四是宋朝時期的香山縣;民國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民國政府將其改為中山縣,今為廣東中山市,孫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華陰郡:古代原稱華陰縣,為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漢朝高祖劉邦八年壬寅(公元前199年)置華陰縣(因在華山之北故名華陰),治所在今陝西省華陰市東部,南朝宋時移治今陝西省勉縣西北。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華州置華陰郡,治所在鄭縣(今陝西華縣),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復為華州,故城在現在陝西省華陰市東南。

堂號

中山堂:以望立堂。
華陰堂:以望立堂。
完璧堂:戰國時,趙國得到了“和氏璧”。當時秦國很強大,騙趙國說,願意拿十五個城市來換這塊“和氏璧”。趙國覺得很為難——給璧怕秦國不給城;不給璧,又怕秦國興兵來奪。於是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秦王接過和氏璧後,只交給大臣們傳看,絲毫不提交城的事。藺相如知道秦王根本沒有意思交城,於是對秦王說:“你們只知道夸璧好,卻不知道璧上還有個瑕疵呢!”秦王就把璧交給相如,要他指出瑕疵在哪裡。藺相如接到璧後,馬上抱起依著柱子說:“趙王派我來送璧前,齋戒沐浴了三天,表示對秦的尊重。大王接璧在手後,卻只知道叫人傳看,實在是欠鄭重。現在璧在我的手中,你們如果想要,大王也需齋戒沐浴三天,然後行交接之禮。否則,我就把璧在柱上碰碎,然後撞頭而死。”秦王沒辦法,只好讓藺相如把璧帶回驛館。藺相如回驛館後,馬上暗地派隨從從小道把璧送回趙國。三天后,他到秦王廷辦交接禮。藺相如對秦王說:“我見大王無意將城交給我們,因此已派人將璧送回趙國了,您要殺就請殺吧!”秦王認為殺了藺相如只會徒傷兩國和氣,同時敬佩藺相如的忠國之心,就以禮送他回趙國去了。

楹聯典故

“吝嗇”一詞來源:“吝嗇”這個詞,含義是指小氣,該用的錢物也捨不得用。關於它的來歷,有個傳說:古代時有個姓吝的人,進城辦事,路上遇到一個姓嗇的人,二人說話投機,就結為朋友。分手時二人約定,中秋節時到十里長亭飲酒賞月,並說好吝帶酒,嗇備菜。約定的日子到了,倆人按時來到亭下,可雙方都空著手,都以為對方會攜帶酒菜來。吝首先打破尷尬局面,用手握成酒杯狀,指著圓月吟道:“月光如水水作酒,何用杜康來釀造。請嗇兄放量痛飲!”嗇也不示弱,隨即伸出兩指作筷子狀,指著亭邊的池塘誦道:“池中游魚當佳肴,無須廚師來烹調。請吝弟儘管品嘗!”二人舉“杯”掄“筷”,又“喝”又“吃”,連夸酒美菜香。周圍賞月諸人見到這滑稽的一幕,無不捧腹大笑。其中有個認識他倆的人挖苦道:“你們喝的是吝嗇酒,吃的是吝嗇菜,活著是吝嗇人,死了是吝嗇鬼。”後來,人們就把他倆人的姓合起來,變成了一個詞“吝嗇”。

歷史名人

吝東證

(公元1928~今),河北安平人。著名現代教育家。現任遼寧省大連理工大學教授。

吝東平

(公元1973~今),陝西西安人。著名高新企業家。陝西省西安華宏軟體有限公司總經理。

吝東鋒

(公元1971~今),陝西府谷老高川鄉人。著名煤炭工人。陝西省南梁礦業有限公司媒礦放炮工。

吝立永

(公元1982~今),山東冠縣人,著名發動機配氣機構專家。濟南沃德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工程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