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2023年度十大好書

名人堂·2023年度十大好書是2023年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組織專家評選出的“名人堂·2023年度人文榜”之“十大好書”。

發展歷史,入圍名單,虛構類,非虛構類,

發展歷史

2023年12月28日,“名人堂·2023年度十大好書”入圍書單(45本)正式出爐。
2024年1月9日,“2023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十大好書”正式名單揭曉。上榜單的十本書分別是(排名不分先後): 《無塵車間》《故宮文物南遷》 《中文打字機:一個世紀的漢字突圍史》 《蘇東坡和他的世界》《少水魚》 《〈本草綱目〉通識》《阿娜河畔》《盛世的側影》《發現李莊》(三卷本) 、《半糖時刻》。

入圍名單

虛構類

1《阿娜河畔》 阿舍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阿娜河畔》
“浸泡在霞光里的棉田、馬路、渠水、樹葉、果園,像極了一幅色澤純淨的風景畫,寧靜又富有詩意。”小說以阿娜河畔的茂盛農場為主要場景,展現了幾代人在邊疆建設事業中為理想奮鬥、為生活努力的動人篇章,表現出寬闊深沉的歷史感和純真明淨的文學品質。
2 《來日可追》 張廣天 著 四川文藝出版社
《來日可追》
從《妹方》開始,到最近的《來日可追》,張廣天的小說始終在一條當代語文的秘徑中探險。在《來日可追》中,張廣天再次展現他使用跨學科方法,打破虛構與非虛構的界限,努力拓展小說文體邊界的文學實驗精神。
3《白洋淀上》 關仁山 著 作家出版社
《白洋淀上》
提到白洋淀,很多人都會想到孫犁筆下清新自然的淀上風光。如今的白洋淀,在文學圖景中有著嶄新的呈現。關仁山紮根白洋淀王家寨村體驗生活,書寫出這部反映燕趙雄風與時代脈搏下真實的新農民故事。小說散發出華北鄉村濃郁的生活氣息。
4《涼州十八拍》 葉舟 著 浙江文藝出版社
《涼鞋十八拍》
涼州,一個古老的地名。河西走廊,更是吸引眾人矚目的高光之地。這部作品以涼州為故事原點,萃取了古代經典傳奇“趙氏孤兒”的小說核心,並以東漢蔡文姬的名作“胡笳十八拍”為章節架構,構建出懸念迭起又精彩紛呈的故事。
5《春山夜行》韓松落 著 譯林出版社
《春山夜行》
從半自傳式的《媽媽的語文史》,到記憶里的“農場故事”,這部小說集表現普通人在時代中輾轉的身影,以及他們所處的碧野、春山、沙漠,被作者講述得很動人。作品中表現的地理環境、氣候特徵、風土人情,帶有濃郁的上世紀90年代色彩,“以時光的松脂,裹住凜冽的西北。”
6《找信號》 索南才讓 著 譯林出版社
《找信號》
作為當代草原文學的一顆碩果,這部小說集讓人耳目一新。魯獎作家索南才讓在其中展現了粗糲而真實的自然環境與牧民生活細節,以及時代浪潮中,草原上的人們真實的生存狀態和心靈印記,以文學形式記錄下了“最後一代遊牧人”。
7 《芬芳》 周瑄璞 著 作家出版社
《芬芳》
“命運把她們搡進嚴酷難挨的生活,她們成為塵埃里開出的各色花朵,頑強綻放,驚鴻一現,盡顯芳華。”作者聚焦一對在貧困中跋涉成長的兄妹,充滿美善的筆觸書寫小人物的奮鬥歷程,再現中原鄉村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至當下的歷史變遷。書中散發出鄉村生活的煙火氣,以及對故鄉熱土深厚質樸的眷戀,令人動容。
8 《歡迎來到人間》 畢飛宇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歡迎來到人間》
作為一名實力派小說家,畢飛宇這一次將他銳利的眼光,對準一個頂尖醫生的內心世界。這部小說是畢飛宇繼《推拿》之後,歷經十五年淬鍊寫出的真正“想寫”的故事。這是一次文學寫作,也是一次透徹有力的心理洞察試驗。
9《少水魚》 盧一萍 著 百花文藝出版社
《少水魚》
盧一萍寫小說善於走荒誕色彩濃郁的路線。在《少水魚》中,盧一萍虛構了一個李氏家族的漂流故事。他運用了類似“野史”的方式來構成故事基本框架,但沒有被“野史”的荒誕不經所淹沒,而是找到讓這種荒誕不經變得有邏輯、變得合理的辦法,顯示出強大的虛構寫作能力。
10《晚春》 三三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晚春》
三三生於1991年。2013年,她從華東政法大學畢業,當過幾年律師。如今回到校園讀書。《晚春》是一篇有調性的小說,語言有獨特的風格,溫情與冷酷並存。對中國式家庭倫理關係的探討既深入核心又點到為止,展示出一位青年寫作中的新銳才華。
11 《再見,星群》 王蘇辛 著 譯林出版社
《再見,星群》
青年人是社會生活生產的主力人群,其自身的成長體驗和對周圍人的觀察,是文學創作的重要題材。作為近年來備受矚目的90後青年作家,王蘇辛善於將自身的困惑、生活中的矛盾提煉出來,以一種隱晦的、形而上的方式浸入小說文本之中。《再見,星群》以書寫日常世情為主,兼有未來幻想的敘述風格。
12 《半糖時刻》 駱平 著 浙江文藝出版社
《半糖時刻》
在川師長大、又在川師任教的駱平,因著豐富的高校經歷,駱平的文學創作題材也集中在高校。《半糖時刻》就是其“高校系列”中的一本。作者通過對高校知識分子家庭生活的書寫,描摹了中年高知女性的情感與精神困境,以一種獨立又溫潤的女性思想,體現對社會女性意識的思考。
13 《林中空地》 蕭耳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林中空地》
哲學家海德格爾曾說:“真理有如林中空地。”西安城郊,終南山下,一群女性自發地展開一場名為“林中空地”的讀書會,共同品讀經典文學作品。來自各行各業的女性,在閱讀的作品中汲取力量。現實生活中她們也逐漸熟絡起來,彼此幫助走出各自生活的困境。蕭耳用藝術的方式將她們寫進小說里。
14 《化蝶》哲貴 著 浙江文藝出版社
《化蝶》
故事以信河街越劇團的新團長、小生劍湫改編《梁山伯與祝英台》為主線,牽出上一代生旦梅如煙和杜文燈的往事,也將自己與旦角搭檔肖曉紅、戲迷尤家興三人緊緊纏繞。在舞台的回溯與現實的互文間,上演一出為老戲賦新曲的現代梁祝故事。作者以小說的形式帶領讀者沉浸式感受傳統戲曲的世界。
15《斑鳩落地》 龔靜染 著 重慶出版社
《斑鳩落地》
關於近現代川鹽業文化,一直有延續不斷的文學敘事。《斑鳩落地》是川鹽文學敘事系列中的創新之作。小說的敘述由一個民間傳說引入——因為地下鹽滷的氣息上升,斑鳩飛過此處會被熏暈,從空中掉落。許多大鹽井也由此被人們發現,從而生髮出若干可歌可泣的家族傳奇。書中背景波瀾壯闊,情節厚重而文筆從容,集地方史、鹽業史、家族史於一體。
16 《征旅》馬鳴謙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征旅》
杜甫在夔州的峽中歲月,研究者眾,成果頗豐。但罕有人以小說形式,將專業研究的成果與藝術想像力融合在一起,讓人更真切感受杜甫人生的諸多細節。《征旅》填補了這一空白:透過合理的文學想像,將古人與今人、過去與現在、詩與生活之間的壁壘打通、拆除,讓杜甫變成了你我可以感知、可以接觸、可以了解的一個同時代人。作者努力經由文學的敘事,給杜甫賦予一個現代人可以感知的全息影像。

非虛構類

17《蘇東坡和他的世界》 王水照 著 中華書局
《蘇東坡和他的世界》
王水照是研究宋代文學和宋代文化研究的重要學者,也是當今蘇東坡研究的代表性名家。這本書是王水照把他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研究成果熔鑄成偉詞華章,全景式地呈現了千年“蘇海”的藝術世界和文化魅力,其中不僅有通俗化的學術研究成果,更有其靈思泉涌時撰寫的隨筆短文。
18 《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吳鉤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
關於“王安石變法”,現代人的闡述類作品大多把論述重點放在變法的評價上,而且關於變法的具體過程和細節,大多只是作鳥瞰式、粗線條的勾勒和描述。吳鉤這本書不僅敘述了宋神宗與王安石的一生,更著重描述了王安石變法的完整過程,再現了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
19《人海之間:海洋亞洲中的中國與世界》楊斌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人海之間》
古代中國東臨太平洋,南俯南海,有著廣闊的海洋領土面積和漫長的海岸線,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國家。在海洋權益變得越發重要的今天,如何透過歷史的維度重述海洋中國敘事,顯得尤為重要。本書筆觸直抵古代中國揚帆深海的最遠處——印度洋世界,以學理與掌故相互交融的通識筆法,開啟一場跨越歷史與深海迷霧的尋蹤之旅。
20《中國戲七講》李楯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戲》
“百年身,千秋筆,兒女淚,英雄血”。李楯從小接受傳統文化薰陶,少時學戲,接觸過梅蘭芳、俞振飛、侯玉山等著名京劇、崑曲演員,對中國戲有著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悟。在他看來,中國戲蘊含了中國人特有的認知、思維、記憶、表達和交流、互動方式,體現了一種傳統文化內在的精神實質或理念。作為傳統的中國文化中人生命曾經的組成部分,中國戲可以當成是用來解開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入口。為當代讀者講中國戲,不僅僅是一種知識和文化的普及,更是為了喚醒一種久遠的文化記憶。
21 “張煒古詩學六書” 張煒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張煒古詩學六書”
張煒以小說家身份名世,但其實他還是一位古典文學的闡釋高手。近些年來,張煒專題化地研究了多位古典詩詞大家。2023年是張煒文學創作50周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特推出“張煒古詩學六書”:《讀》《筆記》《陶淵明的遺產》《也說李白與杜甫》《唐代五詩人》《蘇東坡七講》。該系列堪稱一個現代作家用詩心去碰撞歷代詩人的心。
22《南國紅豆最相思》 李廣宇 著 法律出版社
《南國紅豆最相思》
曾與魯迅打過“筆墨官司”的葉靈鳳,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藏書家、編輯家、畫家。自三聯書店推出他的三卷本《讀書隨筆》後,一時風靡讀書界。葉靈鳳後半生在中國香港度過,並出版過多部著作的經歷,卻少為人知。“超級葉迷”李廣宇第一次將葉靈鳳在中國香港出版著作情況進行詳盡記錄、敘述,不僅細述葉靈鳳出版的各書內容,還詳考出版掌故。李廣宇還將視角延展到了葉靈鳳的朋友圈。蕭紅、孫寒冰、戴望舒、曹聚仁……一大批文人學者紛紛亮相,展現了以往少為人知的一面。
23 《無塵車間》塞壬 著 譯林出版社
《無塵車間》
塞壬曾於2020年、2021年間通過應聘進入東莞的多家工廠務工,與做工的人同吃同住,歷時八十餘天。之後她根據自己這段經歷寫下《無塵車間》。在塞壬的筆下,我們得以一窺打工者的真實面貌——看重自己的勞動付出,會為應得的報酬據理力爭;會談夢想、談家鄉,嚮往愛情。在流水線上,在車間裡,做工的人,構築著社會堅實底部的一部分。
24《發現李莊》 岱峻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發現李莊》
今天的李莊能名聲遠播,跟岱峻出版於2004年的非虛構作品《發現李莊》大有關係。2023年,岱峻推出他精心打磨20年的新版《發現李莊》。該書以豐富翔實的史料、大量珍貴的圖片,全面記錄、重現了傅斯年、李濟、梁思成等學者在李莊期間的學問事功和雖艱辛備嘗卻依然堅毅樂觀的日常生活。全書保有慣常的優雅文筆,頗具歷史感與人文溫情。
25《從唐詩走進歷史》寧欣 著 新星出版社
《從唐詩走進歷史》
“以詩證史”是現代史學家頗為推崇的一種治史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唐代是中國傳統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留下了大量的傳世詩篇,均包含著豐富多元的歷史、社會、文化信息。《從唐詩走進歷史》作為史學通識作品,透過分析古典詩歌,努力更清晰地“看見”唐朝社會的諸多細節。比如從“烏衣巷”的夕陽去了解中古時期社會階層之大變動,從看不盡的“長安花”了解科舉制的前世今生,從江州司馬何以濕“青衫”去分析唐代行政官員的相關情況,從“一騎紅塵”分析唐朝的交通運輸管理,等等。
26《故宮文物南遷》 祝勇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故宮文物南遷》
1933年,中國山河破碎之時,為防日寇劫毀,故宮人立下“人在文物在”的誓言,押運19000多箱故宮文物上路,時延十數年,地迤萬餘里,輾轉顛沛,備嘗苦辛。2023年,是故宮文物南遷啟程90周年,祝勇為“紙上的故宮”系列作品添上新作:《故宮文物南遷》。該書描述了故宮歷史上最為驚心動魄,也最為可歌可泣的一段歷程。祝勇的書寫採用了小說或影視經常會使用的表達方法,比如講故事,場景轉換等,極富畫面感。
27《尋蝶記》李元勝 著 重慶出版社
《尋蝶記》
李元勝是詩人亦是博物旅行家,經過數十年野外探索,積累數十萬字蝴蝶生態觀察筆記並寫成縱橫成趣的美文。《尋蝶記》收錄了李元勝在武夷山、南嶺、陰條嶺、大婁山脈進行觀蝶的成果——以自然清新的文筆記述了自己在不同情境中與蝴蝶的每一次偶遇。自然的意外與各種奇妙的尋蝶體驗被作者娓娓道來。
28《這才是絲綢之路》 侯楊方 著 中信出版集團
《這才是絲綢之路》
人們對絲綢之路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奇妙想像,但關於絲綢之路的路線細節,還有待專家深入細究。復旦大學歷史地理教授侯楊方歷時10年,對絲綢之路進行了超過20次、累計行程3萬公里的實地考察,比較精確定位了多個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標,最終形成了這本歷史地理考察紀錄。書中還有關於張騫、班超、斯坦因等人的軼事,這些在歷史中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前人們,他們跨越時間,同讀者重逢於絲路之上。
29《新詩考古學》 胡亮 著 寧夏陽光出版社
《新詩考古學》
在常規的視野里,新詩批評或詩學隨筆,都有固定體例與常規格式,很少有旁逸斜出的個性,但胡亮的新詩批評和詩學隨筆,在圈內被普遍認為是“有靈氣”“有情懷”“有機鋒”,甚而顯得“古靈精怪”。《新詩考古學》集文化研究、感性批評、比較文學和文本細讀於一體,深入探討了百年新詩理論與批評、洛夫長詩、陳先發與二律背反詩學等問題,帶讀者輕鬆而又興奮地重返若干“新詩史現場”。
30《千面宋人——傳世書信里的士大夫》 仇春霞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千面宋人》
這本書從書信的角度切入宋史,聚焦范仲淹、歐陽修、司馬光、蘇軾等60餘位士大夫之間的120餘封傳世的個人往來私信。作者結合史料重新解讀這些孤立的歷史碎片,將書信中所涉及的人、事、物及背後的故事巧妙地糅合成一個個完整的故事,試圖還原出一幅在宋代歷史大背景下宋人普遍具有的性格共性拼圖。盯看著書中那一篇篇書信手跡,似是與那些歷史人物“隔空相見”,感受到歷史鮮活的面容。
31《中文打字機:一個世紀的漢字突圍史》 墨磊寧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中文打字機》
在電腦和輸入法誕生之前的機械時代,如何把漢字搬上鍵盤?如果存在“中文打字機”,它會擁有怎樣的面貌?面對這一研究空白,史丹福大學歷史系教授墨磊寧,花費十年時間收集、梳爬全球史料,重新敘述一個世紀裡中文與西方語言交鋒的故事。透過中文打字機發明過程中遭遇的種種挑戰,墨磊寧揭示出漢字作為非字母文字與字母文字之間橫亘的“技術鴻溝”,重述了一段鮮為人知的信息科技史。
32《大河無聲:李劼人評傳》 張義奇 著 四川文藝出版社
《大河無聲:李劼人評傳》
李劼人是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上不可忽視的文化存在。然而,在很長時間內,國內都沒有一本全面描寫李劼人生平的傳記。這一空白被《大河無聲:李劼人評傳》打破。該書是《李劼人全集》副主編張義奇收集資料並撰寫的關於李劼人的傳記作品。全書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視角探尋了有關李劼人研究的空白、盲點與誤區,以翔實的文字勾勒出李劼人先生的人生經歷和豐富的文學成就,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多重身份的文化巨匠的形象。
33《〈本草綱目〉通識》 王家葵 著 中華書局
《〈本草綱目〉通識》
很多人對李時珍和《本草綱目》耳熟能詳,但真正打開去認真翻閱其內容者並不多。即使草草地看過幾頁,面對其中釋名、集解、正誤、發明諸項目,也難明究竟。為了給讀者提供進入這部傑出中醫藥學著作的良好路徑,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王家葵,從現代藥物學及博物學的視角出發,對中國本草進行了客觀、全面地分析,教人“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之餘,也為草本或者博物愛好者提供了《本草綱目》的入門路徑。
34《中國科幻口述史》 楊楓 編著 時代出版社
《中國科幻口述史》
這套叢書以圖像和文字梳理中國科幻發展脈絡,全方位展現中國科幻發展歷史,生動再現中國科幻人篳路藍縷、薪火相傳,最終迎來世界科幻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的逐夢征程。全書共3卷,耗時8年,通過對楊瀟、譚楷、流沙河、王晉康、吳岩、劉慈欣、姚海軍、韓松、何夕等中國科幻發展史上功勳卓著的名家的集體回顧,帶領讀者身臨其境地感受科幻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35《圖鐫梨棗:中國古籍版畫裡的故事》 劉潔 著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圖鐫犁棗:中國古籍版畫裡的故事》
何謂圖鐫梨棗?在銅版印刷和珂羅版印刷出現之前,大量的典籍文獻使用刻有文字的雕版或將活字排版後進行印刷,這些雕版和活字以梨木或棗木材質製作的居多。國家典籍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劉潔在《圖鐫梨棗》中,將古籍版畫作為一種獨立的美術形態予以集中呈現,將版畫進行了創新性的整理,努力揭示蘊藏在古籍版畫中的文化信息,幫助我們從細節上更懂得古人的閱讀生活和審美方式。
36《辛棄疾新傳》 辛更儒 著 後浪&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辛棄疾新傳》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具有文才武略的英雄豪傑式的人物。他一生的英雄事跡和經歷的種種壯志難酬的坎坷遭遇,化作雄奇闊大、鬱勃激盪的詞作,感染了無數的後人。本書是辛棄疾的傳記,作者以時間為線索,結合歷史環境和時局背景,親身考察辛棄疾經行軌跡,深入剖析相關史料,解讀存世詩文作品,並結合最新研究成果,深入還原了辛棄疾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
37 《醫生,你在想什麼》王興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醫生,你在想什麼》
普通患者在求醫治病過程中,必然要跟醫生進行溝通交流。但很多人並不理解為什麼醫生要這么問診,檢查要這樣安排。很多普通人其實需要一堂既專業又通俗易懂的醫療科普課。本書以醫生的視角,向大眾介紹了醫學思維在臨床實踐中的套用,通過對比醫生與患者在診斷、治療、用藥、手術等環節的不同想法,深入分析了醫學行為背後的思考和動機,有利於增進醫患之間的有效溝通與相互理解。
38《絲路:行走的植物》 沈葦 著 山東文藝出版社
《絲路:行走的植物》
關於絲路的歷史講述和文學敘事並不少,但絲路相關的植物卻鮮有人關注。在新疆生活工作多年的詩人沈葦努力講述絲路上的多種植物。他以多學科和跨文化的方式,結合田野調查、文史舉證,以植物為線索,帶讀者開啟了紙上的、充滿詩性與哲思的絲路之旅。
39《百合花搖曳》 舒行 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百合花搖曳》
一本給都市異鄉人的慰心筆記,描寫自然風物深具人文氣息,沉靜之中充滿餘味。這是與植物、與自然、與內在的對話。翻開書,我們可以看到北京那些美麗卻短暫易逝的櫻花、春筍、紫藤、牡丹等風物的變化。也可以跟著作者走進山林,看山看水看植物,讓靈魂在山水中得到滋養,感受自然帶來的啟示。
40《澡雪春秋》 何向陽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澡雪春秋》
作為批評家的何向陽始終在場,頗具影響,卻顯沉靜低調。2001年,何向陽摘得第二屆魯迅文學獎文藝理論評論獎,成為獲得該獎項的首位女性評論家。作為文學評論家和詩人雙重身份的何向陽,經常出現在各地包括多個文學研討會上,她獨到的見解、詩性表達總是令人耳目一新。在這本歷史哲理散文集《澡雪春秋》中,何向陽以詩人的敏銳、評論家的縝密,從她自己的閱讀感受和自身體悟出發,對中國歷史與文化脈絡的演變作時代的闡釋。
41《盛世的側影:杜甫評傳》 向以鮮 著 四川大學出版社
《盛世的側影》
向以鮮從少年時代就開始喜歡杜甫,這種喜歡隨著歲月的流逝,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濃重,於是他寫成了《盛世的側影:杜甫評傳》。向以鮮以杜甫詩歌文本為根本,輔以相關歷史文獻典籍及近現代中外杜甫研究成果,發揮他身兼學者詩人雙重身份的優勢,使得這本評傳既有嚴肅的文獻支撐,又有生動曉暢的現代表達。
42《大腦傳》 馬修·科布 著 中信出版社
《大腦傳》
我們的感覺和身體活動的指令來自何方,情緒、意識、學習與記憶等認知活動的居所又在哪裡?自有文字記載起,人類對這些問題就從未停止過好奇。在《大腦傳》中,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動物學教授、神經科學家、科學作家馬修·科布介紹了人類腦的認識史上一個又一個里程碑,以及那些做出偉大發現的科學家。作者還講述了腦科學研究對計算機、人工智慧等領域的誕生和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勾勒出了一部群星閃耀、波瀾壯闊的科學史詩。
43 《故鄉慢慢明亮》 楊獻平 著 中國工人出版社
《故鄉慢慢明亮》
一個優秀的文學寫作者,除了有現實意義的故鄉之外,還會在文字里塑造出一個文學原鄉,在作家楊獻平的創作世界裡,“南太行”就是他的文學原鄉。“南太行”,即今太行山在河北、河南與山西部分地區的北方山野。作為“南太行”系列新作,《故鄉慢慢明亮》書寫了當代中國北方鄉村自然物候、文化傳統,以及紛紜多樣的世道人心和時代背景下鄉村變遷痕跡。
44《我是外公外婆帶大的孩子》 吳為 著 樂府文化&中信出版社
《我是外公外婆帶大的孩子》
成都90後女孩吳為,從小被外公外婆養育長大,感情極深。外公外婆離開人世的時候,因為在外求學,她沒能陪伴身邊。吳為無法接受這樣的離開與告別,作為攝影師的她,選擇拿起相機,從老宅到老家,從親人到故舊,一點點追索和記錄外公外婆的生命痕跡,在這個過程中,她回憶童年和外公外婆之間的點點滴滴,也重新認識了外公外婆更完整的人生。告別至親之人,也是生者以愛為繩的治癒之旅。
45 《我的母親做保潔》 張小滿 著 光啟書局&上海人民出版社
《我的母親做保潔》
2020年,52歲的春香從陝南農村來到深圳務工。她先後在超級商場、高級寫字樓等場所從事保潔工作,也因此認識了一批在這座城市裡努力打拚的工友。小滿以母親的打工紀實,串聯起超級城市運轉的一個個側面,帶讀者從中看到了一代進城務工人員的真實生活,也看到了年輕一代對故土與鄉親的再度回望。這既是一個女兒與母親努力理解彼此的故事,也是一部難能可貴的當代城市敘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