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後世影響,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同聲歌
邂逅承際會1,得充君後房2。
情好新交接,恐懍若探湯3。
不才勉自竭,賤妾職所當。
綢繆主中饋4,奉禮助蒸嘗5。
思為莞蒻席6,在下蔽匡床7;
願為羅衾幬8,在上衛風霜。
灑掃清枕席,鞮芬以狄香9。
重戶納金扃10,高下華燈光。
衣解金粉御,列圖陳枕張。
素女為我師11,儀態盈萬方。
眾夫所稀見12,天老教軒皇13。
樂莫斯夜樂,沒齒焉可忘。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邂逅:不期而遇。際會:機遇。
- 後房:妻子。一說妾。
- 懍(lǐn):畏懼。一作“栗”。湯:熱水。
- 綢繆:系好衣服的帶結,比喻整頓好儀表。主中饋:主管廚中饗客的菜餚。
- 蒸嘗:祭祀。蒸,冬祭。嘗,秋祭。
- 莞(guān):小薄席。蒻(ruò):蒲草,可制席。
- 匡床:方正合適的床。
- 衾(qīn):大被子。幬(chóu):床帳。
- 鞮(dī)芬以狄香:“鞮芬”“狄香”均是古代西域香料名。以,謂。
- 扃(jiōng):指從外面關門的門閂,詩中指上閂關門。
- 素女:天上的仙女。
- 眾夫:絕大多數男子。
- 天老:皇帝的輔臣。軒皇:指皇帝。
白話譯文
我意外地同您邂逅,因此有幸住在您的閨房中做您的妻室。
雖然與丈夫新婚感情很好,可我事事恐懼小心,如臨熱水。
我雖沒有什麼才能但我努力盡心,願意成為您家族的一員。
整頓好儀表主管廚房饗客的菜餚,遵循禮儀輔佐舉辦祭祀。
又願意變成蒲草做成的蓆子,在下面遮蔽方正安適之床。
又願意變成綢做的被子和帳子,在上面擋住寒冷的風霜。
每天賢惠地把枕席清掃乾淨,並用上“鞮芬”或“狄香”薰香。
我把重重的門戶都關好,屋裡上下都點起裝飾美麗的燈。
解衣就寢,鋪好枕頭並掛好帳子,陳列素女、天老的圖像。
我要以素女為師,像她那樣,儀態形容要呈現萬種美姿。
這是多數男子沒有見過的,還有天老黃帝陰陽導養術圖像。
快樂莫過於夜晚的快樂,一輩子也難忘和丈夫共度的時光。
創作背景
據近人孫文青《張衡年譜》,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張衡二十三歲,開始為南陽太守主簿。張衡和南陽太守鮑德相處很好。他為太守做文書工作。除本職工作之外,時間還是不少的,他有可能在此期間進行文學創作,寫了一篇與《定情賦》有關的《同聲歌》。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全詩二十四句,可分為三層。第一層為前六句,是敘述女主人公做了“君”的妻(或妾),戰戰兢兢,盡力勉力侍候;第二層是從“綢繆主中饋”到“鞮芬以狄香”的八句,具體敘述了女主人公作為妻子(或妾)如何克盡婦道;第三層是最後十句,重點描寫美好的夜晚。
江曉原在《年年歲歲一床書:紅塵中的科學文化閱讀》中認為《同聲歌》是以女性第一人稱口吻,描述一個男子的妾在洞房花燭之夜的經歷和感受:她和該男子的故事始於一次邂逅,她被收納以充後房(成為眾多姬妾中的一員)。初次性生活使她感到非常害怕(恐懍若探湯),但她還是決定盡力扮演好她的性角色,她願意成為男方家族的一員,獲得正式地位(綢繆主中饋,奉禮助蒸嘗)。接著是女子在洞房中的所見和經歷。重重門戶次第關閉之後,就進入了她和那男子的二人世界。寬衣解帶之際,她在枕旁看到了一系列的圖,圖中的內容是:“素女為我師,儀態盈萬方。眾夫所稀見,天老教軒皇。”之後二人歡好交接的過程被詩人省略了,但寫出了結果:“樂莫斯夜樂,沒齒焉可忘”──洞房花燭之夜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樂,以至於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個夜晚。
這種前所未有的歡樂,當然就是性的歡樂。民間諺語有“一夜夫妻百日恩”之語,說的就是這件事。而這樣歡樂的性生活,一定和她所見的那些圖有關,所以至少從明代開始,王士禛等人就斷定那些圖是“列秘戲圖也”,也就是春宮圖。他們的結論(主要來自直覺)是對的,但是給出理由很不充分,他們只是根據張衡的另一篇作品《七辯》中有“假明蘭燈,指圖觀列,蟬綿宜愧,夭紹紆折,此女色之麗也”的話來推斷的。
呂晴飛主編的《漢魏六朝詩歌鑑賞辭典》認為《同聲歌》女主人公是男子的妻子,此詩是有所寄託的。詩的第一層中有“恐懍若探湯”的話很重要,如果夫妻感情很好,她是不會戰戰兢兢,終日憂懼的。這就暗示作者明寫夫妻,而作為丈夫的“君”是“君王”,“充後房”的“賤妾”實為大臣。在第二層中,“綢繆主中饋”是妻子的職務,但也可以引申為經濟大計。但“奉禮助蒸嘗”卻不是一般祭祀。《詩經·小雅·天保》中的“禴祠烝嘗”,分別指“夏祭、春祭、冬祭、秋祭”;《周禮·春官·大宗伯》中有“以烝,冬享先王”,這是祭祀先王的儀式。可見詩人構想中的“丈夫”顯然具有“君王”的地位。底下構想為莞席、為羅衾、為幬,是“忠心衛護”的具體化。最後一層,講夜晚以軒轅黃帝的房中陰陽導養術來曉喻“丈夫”,實際上是以臣下的身份,委婉地勸告君王勿沉迷於後宮佳麗三千、聲色犬馬的生活,而要以偉大的政治家軒轅黃帝為榜樣。這也是“臣事君以忠”的一個具體內容。
名家點評
郭茂倩《樂府解題》:“《同聲歌》張衡所作也,言婦人自謂幸得充閨房,願勉供婦職,思為莞蕈在下蔽匡床,衾稠在上以護霜露,繾綣枕席,沒齒不忘焉,以喻臣子之事君也。”
嚴可均《全後漢文》:“衡之此賦(指《定情賦》)托喻女色之追求,又作《同聲歌》及《四愁詩》敘女子之欲報美人者,此雲美人即《離騷》‘恐美人之遲暮’之所謂美人,指修立之男子言之也。”“(《同聲歌》以)女子竭誠事夫托喻事君,‘恐栗探湯’備見憂懼之意。……變女以求男,僅為方式之異。”
後世影響
作者簡介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郡西鄂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東漢著名科學家、文學家。17歲離家,後到長安、洛陽,就讀於太學,通五經,貫六藝,精天文歷算。28歲任南陽鮑德主薄,34歲為郎中,升遷太史令,掌管天象觀測,寫成天文著作《靈憲》,創造渾天儀。漢順帝統治初期,張衡復任太史令,陽嘉元年(132年)創造地動儀。張衡59歲時,離京任河間相,在職三年歸,又被征為尚書,不久病逝。著有詩、賦、銘、七言凡32篇,其詩今存數首,《同聲歌》、《四愁詩》是五言詩、七言詩創始期間的重要作品。張衡原有集十二卷,已散佚。明人輯有《張河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