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消能減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由上海材料研究所和同濟大學共同建立的研究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同濟大學上海消能減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主管部門:上海材料研究所、同濟大學
上海消能減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由上海材料研究所和同濟大學共同建立的研究基地。
上海消能減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由上海材料研究所和同濟大學共同建立的研究基地。中心面向消能減震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著重解決消能減震關鍵技術以及在大型基礎建設和公共建築工程套用問題。通過關鍵技術創新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端...
2007年成立了建築物移位技術研究中心,2010年研究所聯合校外企業成立了同濟大學抗震減震新技術研究中心,2011年經上海市政府批准,聯合上海市材料研究所成立了上海消能減震技術工程研究中心。2015年7月起逐步聯合七家國際知名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了地震工程國際合作聯合試驗室(ILEE),於2015年12月通過教育部認證,2016年12...
中國)、美中地震工程學基金會(美國)、上海市地震局、《建築結構》雜誌社、中國地震學會可恢復功能防震體系專業委員會、同濟大學土木工程防災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地震局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重點實驗室、上海消能減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協辦的“第十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於2018年8月22-25日在上海成功召開。
17. 上海世博會演藝中心消能減震項目,2009,參與 18. 都江堰市燃氣公司震後框架結構消能減震加固技術研究,2008~2009,參與 獲獎 1. 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 2. 都江堰市校安工程(維修加固工程),2015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二等獎 3. 新型高效抗風抗震阻尼器研發及其工程套用,2013年度上海市技術...
周穎,女,1978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周穎於1995年考入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2006年獲得同濟大學博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2020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21年擔任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院長、黨委委員、黨委副書記。周穎主要從事高層...
2012至今 同濟大學, 結構防災減災工程系, 副教授、教授。研究方向 工程結構抗震、消能減震及隔震 電廠結構及設備抗震;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房屋質量檢測、鑑定與加固;複雜結構分析與仿真(ABAQUS, SAP2000,SASSI, MARC, ANSYS, PKPM等軟體的套用及二次開發)獲獎記錄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周志光(10...
該所是上海市工程材料套用評價重點實驗室、上海失效分析與安全評估中心、上海市消能減震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的依託單位;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化檢驗分會、無損檢測分會和材料分會、中國模具協會模具材料委員會、全國無損檢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的秘書處掛靠單位;並編輯出版《機械工程材料》、《理化檢驗》、《無損檢測》、...
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具體經營項目以相關部門批准檔案或許可證件為準)上海史狄爾建築減震科技有限公司,由上海大學,同濟大學多位結構專業教師創辦,主要從事建築結構消能減震技術和產品研發、推廣和工程套用工作。上海史狄爾建築減震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產品有防屈曲支撐、鋼板阻尼牆、波紋鋼板阻尼器等。
《消能-承載雙功能金屬構件及其高性能減震結構》是依託於同濟大學等單位,主要由李國強等完成的科研項目。參與情況 主要完成人:李國強(同濟大學)侯兆新(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毛志兵(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孫飛飛(同濟大學)宮 海(上海藍科建築減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陳 韜(中建鋼構有限公司)獲獎記錄 2017...
在結構抗風領域,2012年度上海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研究課題 TMD設計、製作和安裝以及監測;基於數據驅動技術和小波變換的非平穩與非高斯過程模擬;智慧型鋼結構建築關鍵技術及套用;鋼結構工程設計;超高層建築結構健康監測工程;結構抗震與消能減震工程設計;鋼筋混凝土結構抗震與抗暴工程設計以及連續性倒塌分析。發表...
上海藍科建築減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藍科減震)成立於2001年,註冊資金3100萬元,是一家國內合資的高新技術企業。基本信息 公司秉承“創一流科技企業,當中國減震先鋒”的理念,專注於新興的建築結構減震領域,與同濟大學、廣州大學等多家單位強強聯合,形成了以建築減震產品為核心、結構減震諮詢及減震工程實施服務為...
宮海,智聚裝配式綠色建築創新中心南通有限公司總經理,南通裝配式建築與智慧型結構研究院院長。同濟大學結構工程博士;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國家一級註冊建造師;上海市高級職業經理 主要研究方向:建築結構減震技術,建築結構CAD技術,建築結構最佳化技術。教育背景 1994-1998 年保送攻讀同濟大學建築工程專業本科 1998-...
研究方向 消能減震技術,結構控制,抗震分析方法,基於性能的抗震設計,非線性振動,隨機振動等。教育背景 08/2003– 08/2006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USA. 結構工程,博士.01/2001— 08/2003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USA. 結構工程,碩士.09/1996— 07/1999 上海同濟大學,...
30. 魯正,呂西林,閆維明,顆粒阻尼器減震控制的試驗研究,土木工程學報,45(S1): 243-247.31. 魯正,呂西林,顆粒阻尼器減震控制的數值模擬,同濟大學學報,41(8): 1140-1144 32. 魯正,呂西林,閆維明,顆粒阻尼技術研究綜述,振動與衝擊,32(7): 1-7.33. 魯正,呂西林,緩衝型顆粒阻尼器減振控制的試驗...
[1] 2013/09至今,海南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教授;[2] 2017/11至今,海南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主講課程 [1] 結構力學(海南省精品課程);[2] 建築抗震設計;[3] 高層建築結構;[4] 地震工程學(研究生)。研究方向 消能減震和隔震技術 可恢復功能抗震結構 高性能工程材料開發及套用 裝配式結構...
2022年9月23日,當選為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技術與環境科學學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呂西林發明的“組合消能減震支撐新體系”,成功套用於2010年世博會重大工程、汶川地震後恢復重建工程和國家校舍抗震安全工程;長期致力於複雜高層建築抗震分析、性能評估與設計理論的研究,相關成果為上海中心大廈、上海環球...
本項研究課題提出了 彈性搖擺柱的概念,並對已有搖擺樑柱節點加以改進,構成一個鋼筋混凝土搖擺結構體系。依據現代結構控制理論和技術方法,在整體結構中加入耗能減震控制裝置,最終形成CR-RCF結構體系。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搖擺結構減震的力學機理研究、搖擺節點力學性能的試驗研究和數值模擬、受控整體結構的模擬地震振動台試驗...
1996年10月—1997年9月,任日本東洋大學教授。1996年10月—2001年12月,任同濟大學工程力學與技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7年12月,任同濟大學結構防災減災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8年12月,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薛松濤主要研究方向為...
研究了構件的地震損傷過程和破壞特徵,對比分析了不同的設計參數對構件抗震性能和可恢復功能的影響規律,揭示了新型聯肢剪力牆的抗震工作機理。建立了新型聯肢剪力牆的非線性數值計算模型,進行系統的參數分析,提出了新型聯肢剪力牆的構造措施、工程實用的計算分析和設計方法,為其工程套用提供技術支撐。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清華大學 同濟大學 重慶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中國中元國際工程有限公司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建築技術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建科減震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內容 本規程共...
研究成果有望促進大跨度地下結構消能減震機理的深入認識,推動先進抗震設計理念和減震控制技術在地下結構中的套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結題摘要 本項目的最大創新之處在於將減震耗能控制概念引入大跨度地下空間結構的防災減災中。首先,從構件層次,開展了剪下板阻尼器減震裝置的低周反覆載入實驗,揭示了高...
根據2021年8月學院官網顯示,學院近三年牽頭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類項目(重點項目、儀器專項、國際合作等)20項,國家先進技術項目14項,以開展基礎研究、實現從0到1的原創突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突破核心關鍵技術,近三年學院積極承擔國家部委專項研發項目、重大工程技術攻關項目、企業...
來自全國近20個省、市、自治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設計院等總計25個單位的150餘名代表出席了會議,其中包含兩位分別來自美國、日本的結構減震控制知名專家。本屆會議由中國建築學會結構減震控制專業委員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防震減災技術推廣委員會主辦,蘭州理工大學、西部土木工程防災減災教育部工程中心聯合承辦。會議...
.本工作是對一種全新的地震損傷評估方法的探索性研究,將使開縫鋼板剪力牆的套用範圍擴展至地震損傷評估領域,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本研究成果將為此新型構件套用於工程實際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結題摘要 本項目研究了一種新型開縫鋼板剪力牆,目標是同時實現震害損傷評估與消能減震功能。震害損傷評估功能的實現是藉助...
潘超,男,1985年出生,山東樂陵人,講師,2016年獲得同濟大學工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建築結構減震、隔震設計理論以及工程地震動信號處理技術研究,參與多項建築結構減震、隔震設計諮詢項目及振動檢測項目,具有一定的工程實踐經驗。主持和作為主要參加人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教研項目若干項,發表科研論文20餘篇,其中EI...
長期從事地震工程、結構工程專業的科研、技術服務和教學工作,研究方向與工作領域為:1、消能減震結構體系分析與工程實踐;2、儲罐結構抗(減)震研究;3、地震災害預測;4、砌體結構抗震;5、房屋質量檢測;6、結構抗震鑑定與加固。人物簡介 翁大根,男,博士,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52年10月生,江西進賢人。
2011/01-現在 同濟大學 結構工程與防災研究所 副所長 進修培訓 2001/03-2001/09 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 合作研究 2005/02-2005/08 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赴日本國留學生預備學校 進修日語 2005/10-2007/09 東京大學建築系 博士後研究 獲獎情況 1.“新型組合剪力牆及筒體結構抗震理論與技術”(排名第七)獲2009年度...
4.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 考慮滯回非線性隔震結構的系統識別方法研究 2011~2013 5. 同濟大學青年優秀人才培養行動計畫 考慮滯回非線性特性隔震結構的系統識別 項目編號:2009KJ102 2009~2011年 參與的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考慮阻尼器極限狀態消能減震結構的抗震性能及設計方法研(51478356)...
1. 大型火電廠主廠房結構抗震性能提升關鍵技術與工程套用,陝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8年 2. 強地震地面運動分析與套用系統,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07年 3. 工程結構的地震動輸入研究,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5年 4. 重慶大學“唐立新獎教金”優秀科研教師獎三等獎,2012年 5. 重慶大學“優秀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