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鑑湖秋女士四首

《吊鑑湖秋女士四首》是近代詩人柳亞子所創作的一組七言律詩。此詩寫作者聞秋瑾殉難的悲痛心情,表達繼承烈士遺志,完成烈士未竟之業的決心。全詩淒婉真摯,激越悲愴,氣脈如注,首尾貫通,餘音裊裊,不絕如縷,從詩的節奏和詩人情感變化上,體現出融陽剛與陰柔之美所獨具的詩意美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吊鑑湖秋女士四首
  • 作者:柳亞子
  • 創作年代:清代末年
  • 出處:《磨劍室詩集》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吊鑑湖秋女士四首
其一
噩耗驚傳痛哭來,吳山越水兩堪哀!
未殲朱果留遺恨,誰信紅顏是黨魁。
缺陷應彌流血史,精魂還傍斷頭台。
他年記取黃龍飲,要向軒亭酹一杯。
其二
黃金意氣鐵肝腸,革命運中最擅場。
天壤因緣悲道韞,中原旗鼓走平陽。
飄零錦瑟無家別,慷慨歐刀有國殤。
一笑人間痴女子,如君端不愧媧皇。
其三
飲刃匆匆別鑑湖,秋風秋雨血模糊。
填平滄海憐精衛,啼斷空山泣鷓鴣。
馬革裹屍原不負,蛾眉短命竟何如?
憑君莫把沉冤說,十日揚州抵得無!
其四
漫說天飛六月霜,珠沉玉碎不須傷。
已拼俠骨成孤注,贏得英名震萬方。
碧血摧殘酬祖國,怒潮嗚咽怨錢塘,
於祠岳廟中間路,留取荒墳葬女郎。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秋瑾: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璇卿,號競雄,別署鑑湖女俠。浙江紹興人。
2.朱果:謂清王朝。《清史稿·太祖本紀》:“始祖布庫里雍順,母曰佛庫倫,相感測朱果而孕。”
3.“缺陷”句:秋瑾的死,這該是彌補了歷史上未有婦女為革命流血的空缺。
4.黃龍飲:謂直搗敵人巢穴的勝利。據《宋史·岳飛傳》:岳飛在朱仙鎮大破金兵,兀朮遁還汴京,金人大恐,紛紛率部來降,飛大喜,謂其下諸將曰:“直抵黃龍府,與諸公痛飲耳!”黃龍,即黃龍府,金國首都。在今吉林省農安縣。金國為女真人所建,女真為滿清的先祖,故當時的革命者喜用“痛飲黃龍”為推翻清王朝的代稱。
5.軒亭:即古軒亭口,秋瑾就義處。
6.黃金意氣:謂秋瑾的豪放性格。陶成章《秋瑾傳》:“瑾得萬金,即以之經商,所託非人,盡耗其資。”又:“盡以其所有首飾,托大均妾獲意為變賣,集資東渡日本留學;值寧河王照以戊戌案自首,系刑部獄,瑾聞之,出所集得留學費送入獄,以濟其急,並囑使者勿以其名告之。”鐵肝腸:謂性格剛直。
7.擅場:壓倒全場。
8.“天壤(rǎng)”句:謂婚姻不如意。《晉書·列女傳》:“謝道韞初適王凝之,還,甚不樂。安曰:“王郎,逸少子,不惡。汝何恨也?’答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復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秋瑾嫁湘人王廷鈞,不久即因夫妻不睦而分居。
9.“中原”句:《舊唐書·平陽公主傳》:“公主引精兵萬餘,與太宗軍會於渭北,與(柴)紹各置幕府,俱圍京城,號曰“娘子軍。京城平,封為平陽公主。”此以喻秋瑾之軍事組織才能。
10.“飄零”句:謂秋瑾沒有家庭而浪遊四方。杜甫有《無家別》詩。
11.“慷慨”句:謂秋瑾的慷慨殉難。歐刀,行刑的刀。《後漢書·虞詡傳》:“寧伏歐刀以示遠近。”註:“歐刀,刑人之刀也。”國殤(shāng),屈原九歌》中的篇名,內容為弔祭為國捐軀的戰士。
12.媧皇:即女媧氏。神話中人類的始祖,傳說當時她煉五色石補天,折斷鰲足支撐四極,治平洪水,殺死猛獸,使人類得以繁殖。秋瑾在詩中一再把女媧作為榜樣。
13.飲刃:謂秋瑾之被殺。鑑湖:又名太湖,在浙江省紹興縣南。
14.秋風秋雨:秋瑾《絕命詞》:“秋風秋雨愁殺人。”
15.“填平”句:謂秋瑾雖死,而精神不滅。《山海經·北山經》:“有鳥……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含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16.“啼斷”句:意謂痛惜秋瑾的逝世。蓋鷓鴣啼聲似“行不得也么哥”,今秋瑾已去,鷓鴣空啼而已。
17.馬革裹屍:謂戰死沙場。《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耶!”
18.蛾眉:古代女子的代稱。此指秋瑾。
19.十日揚州:清順治二年(1645年)陰曆四月二十五日,揚州城破,清軍進行了大規模屠殺,延續十天之久。
20.飛六月霜:《太平御覽·十四》:“鄒衍事燕惠王盡忠,左右譖之王,王系之獄,仰天哭,夏五月,天為之下霜。”又張說獄箴》“匹夫結憤,六月飛霜。”
21.珠沉玉碎:喻秋瑾的死。珠沉,黃庭堅千秋歲》詞吊秦觀云:“重感慨,波濤萬頃珠沉海。”玉碎,《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22.“碧血”:謂將一腔忠貞的熱血奉獻給祖國的革命事業。《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又鄭元祐《張御史死節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23.“怒潮” 句:謂錢塘江的湖水也為烈士而悲號。《論衡·書虛篇》:“吳王殺子胥,投之江。子胥恚恨,驅水為濤,以溺殺人。今時會稽丹徒大江、錢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廟,蓋欲慰其恨心,止其怒濤也。”
24.於祠岳廟:謂于謙祠、岳飛廟,均在西湖畔。于謙曾抵抗也先(明代時蒙古瓦刺部丞相也先,正統中率兵入侵,虜英宗,迫京師;于謙等擁景帝即位,擊退之),岳飛是抗金的民族英雄,故舉與秋瑾相比。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其一
噩耗傳出我震驚而又痛哭起來,吳越兩地的山山水水都表露出悲哀。
起義失敗未滅清朝你遺恨空留,誰相信紅顏女子竟是革命黨魁首!
失敗的教訓應使今後革命歷史流血少,因為你的精魂還縈迴在斷頭台!
待到他年推翻清朝痛飲勝利酒,定要在軒亭祭奠英靈灑酒誌哀!
其二
秋瑾女士一向好俠助人,仰慕朱家、郭解,性格剛直豪放,精神高尚,在從事革命過程中超過眾人,壓倒全場。
雖然秋瑾婚後生活不美滿,但她敢於走出家庭,從事革命,頗具大將之才。
在英年之時四處東奔西走,不惜為國獻身,秋瑾守伏歐刀的壯烈行為,令人欽佩悼念。
世上的痴女子只值得一笑了之,只有象你秋瑾這樣,才的確不愧是女英雄。
其三
想當初,秋瑾女士被清政府匆匆殺害時,秋風秋雨瀟瀟涼涼,一片淒清悲壯。
憶往昔,秋瑾從事革命不惜犧牲,為之付出了一生的精力與鮮血,就如精衛填海般執著,如鷓鴣啼泣般深負幽恨哀思。
本想力戰死於疆場卻不能遂願,竟沒想到會這樣英年早逝!
請君莫要再過多地提及此事,這沉冤我又該向誰訴說?
其四
且漫說莫大沉冤,天飛六月霜,為革命珠沉玉碎,何須太悲傷!
已拼俠骨雖死猶生,贏得英名震盪萬方。
熱血澎湃獻身酬祖國,怒潮嗚咽聲聲怨錢塘。
於祠岳廟中間一條路,留取荒墳安葬秋女郎。

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此年,秋瑾回紹興主持大通學堂,聯絡會黨,組織“光復軍”,與徐錫麟分頭秘密發動皖、浙兩省起義。徐徐錫麟起義失敗後,清軍於7月13日包圍大通學堂,秋瑾被捕,英勇不屈,同月15日就義於紹興古軒亭口。作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急進派的詩人,柳亞子聞此噩耗非常哀痛、義憤填膺,為了哀悼戰友,創作了這組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詩緬懷秋瑾烈士一生的光輝革命業績,表達了沉痛哀悼之情,發出了繼承烈士遺志要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誓言。
第一首,寫詩人聞噩耗後的悲痛,決心繼承遺志。首句直抒“噩耗驚傳”時,詩人巨大悲痛。“吳山越水兩堪哀”用移情法,將自己與廣大人民的哀痛移至江南山水來表達。烈士反對清王朝,組織會黨起義,失敗後壯烈犧牲,故言“未殊朱果留遺恨,誰信紅顏是黨魁。”秋瑾作為一位女子,不僅是領導反清起義的會黨魁首,而且以壯烈犧牲彌補了歷史上未有婦女為革命流血犧牲的空白。對於秋瑾殉難,詩人說:“他年記取黃龍飲,要向軒亭酹一杯”。這裡發出號召,革命者應以推翻清王朝為己任,用勝利之酒向烈士就義之處——古軒亭口酹祭,以告慰烈士永生之靈。
第二首寫秋瑾的性格、才能及遭遇。秋瑾性格剛直豪放,重義輕財。陶成章《秋瑾傳》載:秋瑾為集資東渡,變賣了自己所有的首飾;時值寧河王照以戊戌案系刑部獄,瑾聞之,出所集之資送入獄,以濟其急,並囑使者勿以其名告之。“天壤因緣悲道韞”句,寫她的婚姻極不如意,其夫王廷鈞,人品平俗,不久分居。詩人在此引典言之,《晉書·列女傳》才女謝道韞初嫁王凝之,不樂。謝安問之,道韞答:不意天壤之中乃有郎!秋瑾是個胸懷祖國的俠女子,敢做敢為,在“革命運中最擅場”,頗有軍事才能,詩中“中原旗鼓走平陽”則引典言此。《舊唐書·平陽公主傳》載:公主引精兵萬餘,與太宗會兵平京城,封為平陽公主。後兩句言秋瑾離家鄉,別老母,渡東洋,尋求革命,最後為國慷慨殉難。最後詩中贊道:“如君端不愧媧皇”,以傳說中鍊石補天,治洪水,殺猛獸,為人類造福的女媧作比,稱“不愧”,此可謂是對秋瑾最高的稱譽。秋瑾亦曾在詩中一再把女媧作為自己為人類謀福利的榜樣。
第三首抨擊清王朝對革命者的血腥鎮壓,緬懷秋瑾烈士的英勇獻身。“秋風秋雨血模糊”一句,真實地再現了在清王朝反動統治下革命者慘遭屠戮的悲壯場面。“秋風秋雨”用秋瑾在犧牲前所寫《絕命詞》:“秋風秋雨愁殺人”語,它形象地展現了當時陰晦淒冷的政治氣候。烈士飲刃而去,匆匆死別,這巨大的悲痛,詩人怎能承受得住?面對烈士的壯烈犧牲,詩人思緒萬千,時而以“鷓鴣泣空山”的悽惋形象表達對烈士的哀悼;時而以炎帝之女娃溺於東海,化為精衛鳥;銜石填海的藝術形象稱頌烈士精神不滅;時而讚頌烈士馬革裹屍的豪邁氣魄;時而又痛惜“蛾眉短命”。“精衛填海”“馬革裹屍”均用典故。前者見《山海經·北山經》,後者見《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耶!”詩人深知這位“紅顏”“黨魁”有“身不教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的豪俠性格,有喚醒民眾,推翻清朝統治的救國大志,有“生死一事付鴻毛”決心戰死沙場的準備,故詩中言“馬革裹屍原不負”。但烈士終竟是一位紅顏女子,她慘死在敵人屠刀之下,怎不令人深思“短命竟何如?”這反詰句,使人們認識到清王朝的兇殘暴虐的本質,以期達到號召人民奮起鬥爭的目的。結句寫“憑君莫把沉冤說,十日揚州抵得無?”以一感嘆語、一反詰句強烈地控訴了清王朝肆虐屠殺的罪行。在這肆虐面前,還有何“沉冤”可訴?革命志士們只能奮起前行,推翻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從這結句中,讀者可以看到詩人的徹底革命精神。
第四首以浪漫主義手法,頌揚先烈的英勇豪邁的事業,抒發愛國主義的崇高情懷,以激勵後繼者。起句為全詩奠定了慷慨高昂的格調。面對為國為民壯烈犧牲的女豪傑,詩人化悲痛為力量。秋瑾是為國為民而死,是“珠沉玉碎”,雖死猶生,不須悲傷。烈士一身“俠骨”,為國家民族的解放,她有“拚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悲壯誓言;她終為國為民而獻身,“贏得英名震萬方”。“碧血摧殘酬祖國,怒潮嗚咽怨錢塘”寫烈士的鮮血已經染紅祖國江河,她以自己的英靈酬報了所深愛的祖國。她的偉大的犧牲,激起詩人及一切志士仁人的悲憤與革命精神,有如錢塘怒潮洶湧澎湃。至此,詩人的情感升華到最高峰,使全詩的意境更為悲壯。結句“於祠岳廟中間路,留取荒墳葬女郎”,表達了兩層意思:一、烈士生前的岳墳前“埋骨西冷”的遺願已經實現(于謙祠、岳飛廟均在杭州西湖畔);二、秋瑾的英靈將與民族英雄岳飛、于謙一起流芳百世。
此雖為悼亡詩,但一掃舊悼亡詩淒痛悲鬱之情調,而是慷慨悲壯,驚天地動鬼神,充溢浩然正氣,激勵人們奮起而前行。這與詩人那充滿強烈的愛國精神,堅持正義必勝的信念分不開,無怪郭沫若稱之為“今屈原”。

名家點評

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副會長裴效維:這組詩熔敘事、抒情、議論於一爐,並調動倒敘、對比、比喻、烘托、渲染等多種藝術手法,猶如群樂合奏,構成了一組悲壯的交響樂曲。從而使輓歌變成了讚歌,哀悼變成了鼓動,收到了化悲痛為力量的藝術效果。而且全詩在描述秋瑾的英雄業績和大無畏精神的同時,以或明或暗的對比手法,處處突出了秋瑾是一位“女士”,更收到了異乎尋常的藝術效果。因為像秋瑾這樣的革命烈士,不僅在當時的婦女中絕無僅有,即使在男子中也為數有限。作者在這一點上大做文章,可謂高明之至。(《近代詩文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柳亞子(1887—1958年),愛國民主人士、詩人。原名慰高,字安如;更名人權,字亞盧;再更名棄疾,字亞子,江蘇吳江人。1903年加入上海愛國學社,1906年加入同盟會。是南社創始人之一。其詩歌慷慨激越,對近現代史事有較多反映。著作有《磨劍室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