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蘭(中藥)

吊蘭(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吊蘭,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吊蘭Chlorophytum comosum (Thunb.)Baker的全草或根。各地廣泛栽培,供作觀賞。具有化痰止咳,散瘀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常用於痰熱咳嗽,跌打損傷,骨折,癰腫,痔瘡,燒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吊蘭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百合目 
  • :百合科
  • :吊蘭屬
  • :吊蘭
  • 分布區域:各地廣泛栽培,供作觀賞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用量:6-15g;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相關論述,

別名

掛蘭、葡萄蘭、釣蘭、樹蕉瓜、浙鸛蘭、蘭草、倒吊蘭、土洋參、八葉蘭、叢毛吊蘭

入藥部位

全草或根。

性味

味甘、微苦,性涼。

功效

化痰止咳,散瘀消腫,清熱解毒。

主治

痰熱咳嗽,跌打損傷,骨折,癰腫,痔瘡,燒傷。

相關配伍

1、治咳嗽:鮮吊蘭15-30g,枇杷葉9-1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2、治骨折(復位後,小夾板固定):鮮(樹蕉瓜)搗爛敷患處。(《文山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鮮品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洗淨鮮用。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短而肥厚,呈紡錘狀。葉自根際叢生,多數;葉細長而尖,綠色或有黃色條紋,長10-30cm,寬l-2cm,向兩端稍變狹。花葶比葉長,有時長達50cm,常變為匍枝,近頂部有葉束或生幼小植株;花小,白色,常2-4朵簇生,排成疏散的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梗關節位於中部至上部;花被葉狀,裂片6枚;雄蕊6;稍短於花被片,花葯開裂後常捲曲;子房無柄,3室,花柱線形。蒴果三角狀扁球形,每室具種子3-5顆。花期5月,果期8月。

生長環境

各地廣泛栽培,供作觀賞。原產非洲南部。

性狀鑑別

鬚根圓柱狀紡錘形,上有短根莖。完整葉片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20-30cm,直徑寬1-2cm,頂端漸尖,基部抱莖;色深綠,有的具黃色縱條紋或邊緣為黃色;質較堅硬。有的尚具花葶及花序。氣微,味淡。

相關論述

《福建藥物志》:“清熱止咳,消腫止痛。主治咳嗽,跌打損傷,癰、疔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