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吊芙蓉為常綠小喬木或灌木,生長較快,株高6-10米,冠幅3-5米,樹形半球形,在中國栽培時為灌木狀,能成叢生生長,葉片大型,長度可達30厘米,寬度更大,有皺紋,近心形到菱形,由三片淺裂葉組成,葉邊有鋸齒,先端漸尖,顏色亮綠,葉背密被短毛。
吊芙蓉為
頭狀花序,常有10-20朵花密集聚生於莖的葉腋處,下垂,
花柄長。花小而無柄,花朵寬2.5厘米,很香,扁平的小花瓣沿四周斜展,形如小鐘,花色或宮粉或月季般淡紅,盛開時非常燦爛,能形成直徑為15厘米的花簇,等到這些花謝了以後,花瓣會變為褐色,但仍然長在樹上,加上吊芙蓉的小果實,整體顯得較雜亂。授粉方式為昆蟲。
蒴果成熟時5裂。在原產地冬季至春季開花。
生長環境
吊芙蓉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霜凍。適宜生長溫度22-30℃,冬季氣溫低於15℃,生長停滯,低於3-5℃有冷害。喜肥沃濕潤而不積水的沙質壤土,能耐較乾早的環境。
分布範圍
吊芙蓉原產於非洲大陸東部至靠近南非洲的
馬達加斯加島,在熱帶地區的庭園內廣泛栽培。
繁殖方法
吊芙蓉在中國栽培時不結實,因此其繁殖方法主要採用扦插繁殖。每年花後,稍待其養份恢復,於4月上旬結合整形取枝桿插。扦插時選擇成熟的枝條,每段約15-20厘米,斜插於紅壤土中,保持75-90%的濕度並遮蔭,約20-30天左右能髮根。生根後可上盆移栽。
栽培技術
種植位置:在中國華南地區可將其種植在向南背北的地方。中國北方栽培時,只宜盆栽,在溫棚內越冬。
施肥:定植時要施足基肥,成活後每月施1次液體複合肥。
修剪:每年早春進行一次修剪整枝,老化的植株需施以重剪。通風不良時,下部葉片易枯焦、脫落。此時也需進行疏剪。
病蟲防治
病害
有煤污病發生時,初時在葉片上產生灰黑色至炭黑色霉污菌菌落,分布於葉面局部或葉脈附近,嚴重時布滿整個葉面。在發病時,及時噴施40%滅菌丹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40%多菌靈膠懸劑1500倍液、50%多霉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防治,隔15天1次,連續2-3次。
蟲害
當有
介殼蟲發生時,在尚未形成蠟質殼時,可用40%樂果或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50%敵百蟲250倍液噴殺,一般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灑1-3次效果較好。
對蚜蟲的防治一定要及時,可在3-4月間蟲卵孵化時用40%氧化樂果乳油、乙醯甲胺磷1000倍液噴殺,每隔7-10天噴灑1次,連續3-4次即可。
有根線蟲發生時要清除病原,輕者要剪去病根、病葉,其餘部分可放在50℃的熱水中浸泡10分鐘或放在55℃的熱水中浸泡5分鐘,重者要燒毀整株植株,土壤要用40%的氧化樂果1000倍液澆灌。
主要價值
由於吊芙蓉花色艷麗,栽培管理較為粗放,因此吊芙蓉是優良的
觀花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