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草科豆目

虎耳草科豆目

虎耳草科植物別稱有金線吊芙蓉、金絲荷葉、耳朵紅、老虎草。主要分布在我國華東、中南、西南與日本。虎耳草科植物的特點是能適應各種不同的潮濕環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虎耳草
  • 拉丁學名:Saxifraga stolonifera,Saxifrage,Creepinp Rockfoil
  • 別稱:金線吊芙蓉、金絲荷葉、耳朵紅、老虎草
  • :植物界
  • :虎耳草科 Saxifragaceae
  • 分布區域:我國華東、中南、西南與日本
簡介,形態特徵,分布習性,用功效,套用,化學成分,采 集,性 味,選 方,臨床套用,

簡介

虎耳草科虎耳草科
垂頭虎耳草(Saxifraga nutans)是真正的水生植物。賓夕法尼亞虎耳草(S. pennsylvanicum)為沼澤植物,小花葉虎耳草(S. micranthidifolia)生長於寒冷的山間溪流中和潮濕的岩石上。另一些種則多少適應於乾燥的環境,如三齒虎耳草(S. tridactyloides)的莖上有鱗莖狀的珠芽,用以貯藏水分。同樣,三岐虎耳草(S. trifurcata)的表皮高度角質化。具小球虎耳草(S. globulifera)具膜質的芽鱗及被毛的托葉。粗糙虎耳草(S. aspera)的葉為肉質,高度角質化,經久不落,可用以貯存水分。以上幾個種均為適應乾燥生境的實例。有些種具葉蓮座,蓮座下部的葉僅輕度角質化,因此積存於此的露水可被葉片吸收,水分得以大量貯存,使花葶得以生長。
虎耳草屬植物以能在暴露的、多岩石的巉岩和岩縫中生長而著稱。其拉丁文屬名(Saxifraga)即意為「破岩石者」。虎耳草可生長於歐洲的高山地區,這些地區每年有一段長時間為冰雪覆蓋。其根系堅韌而硬,主根深入土壤。某些虎耳草在同樣嚴酷的環境中生長成墊狀植物,葉的表面大為退化,枝條極短。
但大部分虎耳草科植物生長於潮濕、多陰的林地。這包括虎耳草屬、紅升麻屬、鬼燈檠屬(Rodgersia)、大葉子屬(Astilboides)、楯葉草屬(Peltiphyllum)和博伊金氏草屬(Boykinia)。

形態特徵

多年生常綠草本,高14~45cm,全株有毛。匍匐莖細長,赤紫色,全株被疏,先端著地長出新株毛。葉數片基生,肉質,密生長柔毛,葉柄長,紫紅色;葉片廣卵形或腎形,基部心形或截形,邊緣有不規則鈍鋸齒,兩面有長伏毛,上面有白色斑紋,下面紫紅色或有斑點。圓錐花序,稀疏;花小,兩側對稱,萼片5,不等大,卵形;花瓣5,白色,下面2瓣較大,披針形,上面3片小,卵形,都有紅色斑點;雄蕊10;心皮2,合生。蒴果卵圓形,有2喙。花期5~8月,果期7~11月。
虎耳草科豆目

分布習性

分布於我國華東中南西南日本。葉從根出成束,葉面綠色,葉背和葉柄醬紅色,心狀圓形,有較長的柄,邊緣波浪狀有鈍齒。圓錐花序。花小,白色,具紫斑或黃斑。花期4-5月。有花葉變種(var.variegata)葉較小,葉緣具不整齊的白色、粉紅、紅色的斑塊,稀有珍貴。 喜半陰,涼爽,空氣濕度高,排水良好。不耐高溫乾燥。在夏、秋炎熱季節休眠,入秋後恢復生長。 繁殖可隨時剪取莖頂已生根的小苗移植,每盆植數株,上蓋玻璃保濕,成長後再分盆定植。
如植於岩石園,可植於岩石北面,以免陽光直曬。若是盆栽,每盆栽一苗,可懸掛於窗前檐下,任其匍匐下垂。需經常噴水提高周圍環境濕度。炎熱季節要放置在通風涼爽處,控制水分。入秋恢復生長後,需增加澆水,每周施稀薄液肥2次。肥料需從葉下施入,以免沾污葉面和影響生長。 虎耳草莖長而匍匐下垂,莖尖著生小株,猶如金線吊芙蓉。可用於岩石園綠化,或盆栽供室內垂掛。它又是我國傳統中草藥。
多野生於溪澗岩石林下蔭濕處(溪旁樹陰下,岩石縫內),現多作盆栽觀賞。虎耳草全草可鮮用或曬乾藥用。春、夏秋採收,除去雜質,洗淨,乾燥。
虎耳草科豆目

用功效

套用

虎耳草性微苦、辛、寒,具有消腫解毒之功效。一般肺熱咳嗽可采鮮全草100克煎服。對風濕疹、皮膚瘙癢症,可采鮮草50克浸酒服用。采鮮草搗爛絞汁,加冰片少許滴入耳內可治療急性中耳炎。若患痔瘡則宜選乾全草燒煙燻瘡或煎水池蒼。治燙火傷,可用鮮全草搗汁抹塗於燙傷處,效果均佳
虎耳草科豆目虎耳草科豆目

化學成分

含槲皮素-5-葡萄糖甙(quercetin-5-glucoside, saxifragin)、槲皮甙(quercitrin)、氯原酸、熊果甙(arbutin)。
性 味: 性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消炎,解毒。用於急性中耳炎、風熱咳嗽、大泡性彭膜炎、風疹瘙癢。

采 集

全年可采,但以花後采者為好。
化學成分:含生物鹼、硝酸鉀氯化鉀、熊果酚甙,其葉綠體中所含的酚酶能將順式咖啡酸氧化為相應的鄰位醌,後者經自然氧化而生成馬栗樹皮素。

性 味

①《履巉岩本草》:性涼,有毒。
②《綱目》:微苦辛,寒,有小毒。
功用主治:祛風,清熱,涼血解毒。
治風疹;濕疹,中耳炎,丹毒,咳嗽吐血,肺癰,崩漏,痔疾。
①《履巉岩本草》:治痔疾腫毒,用少些曬乾人馬子(便桶)內燒熏。
②《綱目》:治瘟疫,擂酒服,生用吐利人,熟用則止吐利,又治聤耳,搗汁滴之。
③《生草藥性備要》:治耳內暴熱毒,紅腫流膿疼痛,捶汁滴入耳,或加冰片消散而愈。
④《植物名實圖考》:喉閉無音,用以代茶,亦治吐血。
⑤《分類草藥性》:清肺熱,治咳嗽,療風疹、丹毒。
⑥《現代實用中藥》:塗瘡癰,凍瘡,及毒蟲刺傷等。
⑦《江西民間草藥》:治肺熱咳嗽氣逆,吐血,肺癰吐臭膿,百日咳,肝火,童子癆。
⑧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濕消腫,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治外傷出血,急慢性中耳炎。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
外用:搗汁滴或煎水熏洗。

選 方

①治中耳炎:鮮虎耳草葉搗汁滴入耳內。
虎耳草科虎耳草科
②治蕁麻疹:虎耳草、青黛。
煎服
③治風丹熱毒,風火牙痛:鮮虎耳草一兩,水煎服。
④治風疹瘙癢,濕疹:鮮虎耳草五錢至一兩。
煎服
⑤治濕疹,皮膚瘙癢:鮮虎耳草一斤,切碎,加95%酒精拌濕,再加30%酒精1000毫升浸泡一周,去渣,外敷患處。
⑥治肺熱咳嗽氣逆:虎耳草三至六錢,冰糖半兩。
水煎服
⑦治百日咳:虎耳草一至三錢,冰糖三錢。
煎服
⑧治肺癰吐臭膿:虎耳草四錢,忍冬葉一兩。
水煎二次,分服。
⑨治吐血:虎耳草三錢,豬皮肉四兩。
混同剁爛;做成肉餅,加水蒸熟食。
⑩治血崩:鮮虎耳草一至二兩,加黃酒、水各半煎服。
⑾治痔瘡:虎耳草一兩,水煎,加食鹽少許,放罐內,坐熏,一日二次,(《江西民間草藥》 )
⑿治凍瘡潰爛:鮮虎耳草葉搗爛敷患處。

臨床套用

治療化膿性中耳炎取虎耳草鮮葉數片,搗汁,紗布過濾,加適量冰片,裝入滴眼瓶內備用。
用時先用3%雙氧水洗滌外耳道,將膿性分泌物清除乾淨,然後取虎耳草液滴耳,每次1~2滴,每日3次。
治療化膿性中耳炎31例,急性25例平均3天治癒,慢性6例平均7天見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