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捷運3號線

吉隆坡捷運3號線

吉隆坡捷運3號線,即安邦線(英語:Ampang Line),是巴生谷第三條列車線路,也是馬來西亞首條輕快鐵線。這條路線屬於陸路公共運輸委員會(SPAD)的大吉隆坡/巴生谷綜合運輸系統。線上路編碼中,安邦線為3號線,代表色是橘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隆坡捷運3號線;安邦線
  • 外文名:Ampang Line
  • 開通日期:1996年12月16日
  • 軌道類型:輕快鐵
  • 所屬地區:吉隆坡、安邦
  • 起止站點:冼都東-安邦
  • 線路長度:45.1 km
  • 車站數量:18
  • 日均客運量:15.8 萬人次
  • 年客運量:5919 萬人次
  • 報站語言:馬來語、英語
  • 運營機構:馬來西亞國家基建
歷史沿革,線路站點,運營情況,設備設施,價值意義,

歷史沿革

馬來西亞自1980年代起突飛猛進的經濟發展,使首都吉隆坡的機動車數量和道路交通流量不斷增加;加上馬來西亞政府採取扶持國產汽車工業的政策,使馬來西亞成為國民汽車擁有率最高的東南亞國家。根據馬來西亞政府在1980年代初進行的吉隆坡總體交通規劃,預測到2000年首都私人汽車數量將比1980年增加2.8倍,當局有必要改變交通政策和提高公共運輸的比重,否則吉隆坡未來不得不面對嚴重的交通堵塞,因此該規劃報告建議在吉隆坡市中心形成以城市軌道交通為主、公共汽車為輔的交通運輸系統。
1990年,由馬來西亞和外國公司組成的聯合體完成吉隆坡輕軌系統(LRT)的可行性店定凳研究,建議借鑑香港和新加坡興建捷運的經驗,利用以往市區通往安邦的廢棄鐵路線路,優才捆腿先興建從市中心通往東南方向、連線安邦和冼都的輕軌鐵路。1992年11月,乎鴉體輕軌運輸系統私人有限公司(Sistem Transit Aliran Ringan Sdn Bhd)由9家公司合股成立,負責這條輕軌鐵路的建設和經營,因此這條路線亦得名為“實達輕軌”(STAR LRT)或“實達線”(STAR Line)。
“STAR”第一期工程全長12.1公里,由安邦站至蘇丹依斯邁站,於1993年8月完成融資協定並正式動工,至1996年12月建成通車。該線是馬來西亞第一條輕軌鐵路,軌道採用1,435毫米標準軌距,牽引供電制式為750伏直流第三軌供電;由德國AEG公司(後來為Adtranz)和英國泰勒·伍德羅公司(Taylor Woodrow)分別作為機電和土木工程承建商;投資模式為BOO模式(建設-擁有-經營)及土地補償,以配合當時馬來西亞政府的公用事業民營化政策。“STAR”二期工程包括北延線(蘇丹依斯邁站至冼都東站)和南延線(陳秀連站至大城堡站),兩條延線均於1998年建成通車。
然而,實達線和後來的布達拉線建成通車之後,兩家輕軌鐵路營運商都面臨嚴重的財政困難,主要原因是基礎建設茅恥察陵和車輛購置費用等固定投資的債務償還壓力,而且客流量水平亦遠低於建設規劃時的估計。由於吉隆坡的私人汽車擁有比率非常之高,加上政府缺乏對泊車設施和接駁交通等配套的規劃,使許多吉隆坡市民仍然習慣使用私人汽車出行,阻礙了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使用率的提高。根據安邦線原本的建設規劃,最初預計到2003年的日均客流量將達到50萬人次,但實際客流量僅達到11萬人次。陵膠只捆
2001年11月,馬來西亞聯邦政府不得不負起最後承擔者的角色,接管了兩家頻臨破產危機的輕軌鐵路營運公司,並由企業債務重組委員會(CDRC)負責對其進行債務重組。隨後,為了加強整企市棄合吉隆坡的公共運輸系統、提升公共運輸的營運效率和服務質素,馬來西亞聯邦政府於2004年7月注資成立吉隆坡快捷通公司(RapidKL),作為馬來西亞國家基建公司(英語:Prasarana Malaysia)(Prasarana)的子公司,自2005年1月1日起成為吉隆坡的公共運輸營運商,負責經營巴生河流域的輕軌鐵路和巴士服務。
2005年7月19日起,吉隆坡快捷通公司宣布將實達輕軌的兩條路線,分別命名為安邦線(Ampang Line)及大城堡線(Sri Petaling Line),所有車站標識於2006年完成更名。2007年4月,吉隆坡快捷通公司又再決定將這兩條線路合併及統一命名為安邦線(Ampang Line),不再對兩條支線分別賦予不同名稱。2016年7月,吉隆坡快捷通公司又再決定將這兩條路線拆分為獨立的線路,而中間共相連11站。

線路站點

吉隆坡捷運3號線(安邦線)站點列表
編號
中文名稱
馬來文名稱
可換乘線路
AG1
冼都東
Sentul Timur
4號線、13號線(未開通)
AG2
冼都
Sentul
4號線
AG3
蒂蒂旺沙
Titiwangsa
4號線、8號線、12號線(未開通)
AG4
布特拉世貿拘付中心
PWTC
1號線、2號線、4號線
AG5
蘇丹依斯邁
Sultan Ismail
4號線、8號線
AG6
市政局
Bandaraya
1號線、2號線、4號線
AG7
占美清真寺
Masjid Jamek
4號線、5號線
AG8
人民廣場
Plaza Rakyat
4號線、9號線
AG9
漢都亞
Hang Tuah
4號線、8號線
AG10
半山芭
Pudu
4號線
AG11
陳秀連
Chan sow Lin
4號線、12號線(未開通)
AG12
美和家
Miharja
/
AG13
馬魯里
Maluri
9號線
AG14
班登再也
Pandan Jaya
/
AG15
班登英達
Pandan Indah
/
AG16
千百家
Cempaka
/
AG17
麗陽
Cahaya
/
AG18
安邦
Ampang
13號線(未開通)

運營情況

安邦線屬於中運量系統,全線皆為地上線路,部分線路直接架設在巴生河上方。安邦線通車於1996年12月16日,是馬來西亞最早運營的輕快鐵線路。

設備設施

安邦線自1996年起使用30組由Adtranz設計及授權澳大利亞沃爾克斯公司(英語:Walkers Limited)製造的輕軌列車,列車部分設計借鑑自澳大利亞為香港輕鐵製造的第一代輕鐵車輛。輕軌列車以6輛編組方式運行,每兩節車廂組成一個動力單元。車輛分為帶有司機室的控制動車(Mc)和無司機室的中間動車(M)兩種形式。每個單元設有三個轉向架,包括兩個動力轉向架和一個中間鉸接式轉向架。輕軌車輛採用不鏽鋼車體,每節車廂設有三對雙頁外掛滑動式車門。每列6輛編組列車的座席數量為168個,整列列車最大載客量為1200人。

價值意義

安邦線是吉隆坡輕軌交通 (LRT) 網路的一部分,為大約35萬人提供交通服務。
2005年7月19日起,吉隆坡快捷通公司宣布將實達輕軌的兩條路線,分別命名為安邦線(Ampang Line)及大城堡線(Sri Petaling Line),所有車站標識於2006年完成更名。2007年4月,吉隆坡快捷通公司又再決定將這兩條線路合併及統一命名為安邦線(Ampang Line),不再對兩條支線分別賦予不同名稱。2016年7月,吉隆坡快捷通公司又再決定將這兩條路線拆分為獨立的線路,而中間共相連11站。

線路站點

吉隆坡捷運3號線(安邦線)站點列表
編號
中文名稱
馬來文名稱
可換乘線路
AG1
冼都東
Sentul Timur
4號線、13號線(未開通)
AG2
冼都
Sentul
4號線
AG3
蒂蒂旺沙
Titiwangsa
4號線、8號線、12號線(未開通)
AG4
布特拉世貿中心
PWTC
1號線、2號線、4號線
AG5
蘇丹依斯邁
Sultan Ismail
4號線、8號線
AG6
市政局
Bandaraya
1號線、2號線、4號線
AG7
占美清真寺
Masjid Jamek
4號線、5號線
AG8
人民廣場
Plaza Rakyat
4號線、9號線
AG9
漢都亞
Hang Tuah
4號線、8號線
AG10
半山芭
Pudu
4號線
AG11
陳秀連
Chan sow Lin
4號線、12號線(未開通)
AG12
美和家
Miharja
/
AG13
馬魯里
Maluri
9號線
AG14
班登再也
Pandan Jaya
/
AG15
班登英達
Pandan Indah
/
AG16
千百家
Cempaka
/
AG17
麗陽
Cahaya
/
AG18
安邦
Ampang
13號線(未開通)

運營情況

安邦線屬於中運量系統,全線皆為地上線路,部分線路直接架設在巴生河上方。安邦線通車於1996年12月16日,是馬來西亞最早運營的輕快鐵線路。

設備設施

安邦線自1996年起使用30組由Adtranz設計及授權澳大利亞沃爾克斯公司(英語:Walkers Limited)製造的輕軌列車,列車部分設計借鑑自澳大利亞為香港輕鐵製造的第一代輕鐵車輛。輕軌列車以6輛編組方式運行,每兩節車廂組成一個動力單元。車輛分為帶有司機室的控制動車(Mc)和無司機室的中間動車(M)兩種形式。每個單元設有三個轉向架,包括兩個動力轉向架和一個中間鉸接式轉向架。輕軌車輛採用不鏽鋼車體,每節車廂設有三對雙頁外掛滑動式車門。每列6輛編組列車的座席數量為168個,整列列車最大載客量為1200人。

價值意義

安邦線是吉隆坡輕軌交通 (LRT) 網路的一部分,為大約35萬人提供交通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