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走廊介紹,推動發展,體制創新,城鎮建設,基礎建設,社會發展,政策扶持,資源概況,區位條件,發展基礎,
走廊介紹
吉泰走廊是原吉泰工業走廊的延伸和拓展,以105國道為主線,以京九鐵路、贛粵高速為兩翼,北起吉水縣醪橋鎮,南至泰和縣塘洲鎮,東起青原區富灘鎮,西至泰和縣螺溪鎮,吉泰走廊涵蓋了三縣四區,包括吉安縣、吉水縣、泰和縣,包括中心城區的吉州區、青原區、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廬陵新區,面積2540平方公里。走廊南北長約70公里,東西平均寬20公里,總面積約1400 平方公里,占吉安市總面積的5.5%,人口127萬,其中核心區面積900平方公里,占吉安市總面積的3.6%,總人口103萬,占吉安市總人口的19.7%。吉泰走廊區域包括中心城區及各縣縣城、“三縣三區”工業園區及24個鄉鎮。具體組成如下:
(1)城區:市中心城區、吉水縣城區、吉安縣城區、泰和縣城區。
(2)園區:國家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吉州區工業園、河東經濟開發區、吉水縣工業園、吉安高新區、泰和縣工業園。
(3)鄉鎮:吉水縣文峰鎮、醪橋鎮、金灘鎮、黃橋鎮;青原區天玉鎮、富灘鎮、值夏鎮、文陂鄉;吉州區興橋鎮、樟山鎮、長塘鎮、曲瀨鎮、禾埠鄉;吉安縣敦厚鎮、橫江鎮、鳳凰鎮、永和鎮、桐坪鎮;泰和縣澄江鎮、沿溪鎮、螺溪鎮、南溪鄉、塘洲鎮、萬合鎮。
推動發展
體制創新
申請設立井岡山綜合保稅區 吉安將加快推進吉安綜合物流園、吉安農產品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園區和專業市場建設,積極創建吉安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推進吉州區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加快形成全省中部金融服務集聚區。
加快吉泰走廊建設國家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創新“飛地工業園”、“飛地服務業集聚區”共建模式,吸引沿海發達地區產業組團式、整體性向吉泰走廊轉移。鼓勵與沿海地區加強鐵海聯運等合作,申請設立井岡山綜合保稅區,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示範區。
在土地集約利用、戶籍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將先行先試,建設創新社會管理先行先試區。
城鎮建設
2.5萬峽江庫區移民全搬入新居。按照“核心帶動、兩翼聯動、帶狀發展”的原則,構建“一核兩翼三帶”吉泰走廊城鎮體系,打造江西中部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形成與核心區、副中心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支持適當調整城市行政區劃,進一步合理配置城市資源,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實施城鎮綠化美化淨化工程,支持創建森林城市、生態園林城市和生態示範鎮,大力推動國省道、高速公路等沿線百里生態廊道建設。建成一批國家和省級生態鄉(鎮)和生態村。加大省級幫扶力度,高標準建設移民新村,確保2013年2.5萬峽江水利樞紐庫區移民全部搬入新居。
基礎建設
井岡山機場改擴建成國內一流支線機場。
在綜合交通體系方面,加快建成衡茶吉鐵路,開工建設岳陽至吉安煤運通道、昌吉贛鐵路客運專線,啟動井岡山至贛州、吉安至建寧鐵路前期工作。構建聯通區域內外的公路通道,建成撫吉、吉蓮和井睦高速公路,推進吉安繞城高速公路建設,開展昌贛韶高速吉安段規劃研究。實施井岡山機場改擴建工程,加密已有航班,支持新增航線,打造國內一流支線機場。
能源保障方面,加快推進國電井岡山水電站前期工作。支持華能井岡山電廠三期工程儘早開工,神華吉水、新乾電廠列入國家規劃。推進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和天然氣管網輸送工程建設。
水利建設方面,提升吉安中心城區以及贛江沿線縣城防洪能力,支持中心城區防洪堤按50年一遇防洪標準建設。
社會發展
同時,規劃建設廬陵文化保護區,支持吉安博物館、廬陵民俗博物館、廬陵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廬陵文化生態園和吉州窯遺址公園建設。加大新乾青銅遺址、白鷺洲書院、歐陽修紀念館、文天祥紀念館、安福孔廟、淨居寺等的保護和利用。實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將吉水縣、吉安縣、青原區等縣區納入國家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試點計畫。
政策扶持
我省將推動吉泰走廊升格為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中央財政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將向吉泰走廊傾斜。加大省級支持力度,統籌中央和省級預算內投資向吉泰走廊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等領域傾斜。加大均衡性轉移支付等財力性補助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儘快制定出台支持吉泰走廊建設的各項優惠政策和措施。統籌協調大企業、重大產業項目落戶吉泰走廊,促進產業集聚。
資源概況
吉泰走廊是吉安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區域,在歷史上就是江西較為富庶的吉泰盆地,具有良好的區位條件和資源稟賦。
區位條件
吉泰走廊位於江西中部,處於全國重要經濟發展帶——沿京九經濟帶上,是江西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是連線長三角、珠三角和閩東南的重要節點。境內有井岡山機場,已經開通至北京、上海、深圳、廈門、成都等城市的航班航線;有南北向的京九鐵路,有東西向溝通京九、京廣兩條鐵路大動脈的衡茶吉鐵路。吉安火車站開通了到福州、定南、南昌等地的始發列車及到各大城市的列車。國家幹線公路網的大廣高速貫穿南北,泉南高速連線東西,區域內地方加密高速公路有樟吉、泰井高速等,形成了“水陸空”三路並進的立體交通網路。
1.氣候資源
吉泰走廊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8.3-18.8℃,年均降水量1453.9毫米。
2.土地資源
走廊總面積約1400平方公里,占吉安市總面積的5.5%;其中核心區總面積約900平方公里,占吉安市總面積的3.6%。走廊地形地貌以丘陵崗地為主。荒山荒坡面積 180平方公里,占走廊核心區總面積的20%。
3.人口和勞動力資源
吉泰走廊總人口127萬人,占吉安市總人口的26.3%;其中核心區人口約103萬人,占吉安市總人口的21.4%。走廊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907人,是吉安市平均水平的4.77倍。走廊城鎮人口86萬人,城鎮化率達67.7%。
4.水資源
吉泰走廊及周邊水系發達,河流眾多,水庫密布。以贛江為中軸,有禾水、瀘水、桐江、恩江、瀧江等大小20多條支流,水資源總量為79.47億立方米。
5.森林資源
吉泰走廊所在“三縣三區”森林面積為362861公頃,占全市的20.9%。森林覆蓋率為42.1%,活立木蓄積量1374.7萬立方米。
6.科教資源
井岡山大學位於走廊核心區域,現有全日制在校本專科學生1.7萬餘人,專任教師980人,學校有1個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2個省高校實驗示範教學中心、1個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4個市級重點實驗室、1個市級工程研究中心。走廊區域還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27所,在校生規模約2萬人。
7.農產品資源
吉泰走廊及周邊地區是全國商品糧、商品豬和全省肉牛生產基地。
8.旅遊資源
吉泰走廊旅遊資源種類多樣,集“紅、綠、古”為一體。有“山川第一江西景”青原山、國家森林公園白鷺湖、省級森林公園大東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釣源和燕坊、“廬陵文化第一村”渼陂、江西“四大書院”之一的白鷺洲書院、千年古窯吉州窯、文天祥紀念館及“二七”會議舊址、公略縣舊址、毛澤東《木口調查》舊址等遺址遺蹟。區域內文風鼎盛,出現過歐陽修、文天祥、楊萬里、解縉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蜚聲中外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井岡山風景名勝區緊鄰走廊,景區總面積213.5平方公里,共有70多個景點,460多處景觀景物,革命勝跡與旖旎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
發展基礎
吉泰走廊區域發展基礎良好,產業、科教、文化等方面優勢十分明顯,城鎮建設管理水平較高,城市承載能力較強,社會事業發展基礎較好。
1、綜合實力。2010年吉泰走廊實現生產總值330 億元,占全市的45.8%;人均GDP達到28000元,是吉安市平均水平的1.87倍;實現財政總收入37.21億元,占全市的4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00元,分別比全市平均水平多1253元和630元。
2、城鎮建設。2010年吉泰走廊城鎮建成區面積98平方公里,城鎮人口86萬人,城鎮化率達67.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約26.7個百分點。中心城區形成了“一城三片、兩水三岸、多中心多組團”的城市框架,對人口的吸納力和承載力不斷提高。中心城區和走廊各縣域中心鎮均布局在105快速通道附近,形成了中心城區“一刻鐘交通圈”和走廊城鄉一小時交通網路體系。城鄉差別不斷縮小,農村居民進城安居樂業、城鄉統籌發展的趨勢逐步顯現。
3、產業基礎。基本形成了農業、工業、服務業協調發展的產業體系。2010年走廊區域三次產業結構為12.02:54.05:33.93。尤其是工業產業集聚態勢明顯,2010年走廊區域完成工業增加值和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占全市規模工業的62.6%和56.8%。吉泰走廊被省政府認定為全省風能核能及節能技術產業和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其中,井開區獲批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國家風電設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及國家生物源農藥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出口加工區。
4、園區建設。走廊內六大園區實際開發面積達30平方公里,基礎設施累計投資20.3億元,各園區實現了“七通一平”,已投產工業企業493家。井開區已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井開區和吉州區工業園區成功進入全省首批20個生態園區,並通過加強與沿海地區產業整體對接,逐步形成了井開區深圳產業園、泰和溫嶺產業園、吉水電鍍集控區、吉州中興產業園等一批特色產業園。
5、公共服務。走廊內水、電、氣等資源供應充足,供水、供電、供氣等公共服務設施完善。通訊網路、移動站點覆蓋走廊核心區各城鎮,以市中心城區為中心,三縣各城區為副中心的快捷信息傳輸網路基本形成。由海關、檢驗檢疫、市長直通電話、投資洽談中心、外商投訴中心、行政服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構成的“七位一體”投資服務體系日益完善。
6、生態環境。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60%,工業污水處理達標排放率達到92.3%,森林覆蓋率在42.1%以上,吉安市已被列為全國生態示範區試點地區。走廊內環境空氣品質均達到二級標準以上,贛江吉安段水質達到國家Ⅲ類標準以上,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