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吉泰走廊打造重要增長帶的若干意見

吉泰走廊以105國道為主軸,以京九鐵路、贛粵高速為兩翼,核心區域涵蓋我省吉安市吉州區、青原區、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吉水縣、吉安縣、泰和縣。吉泰走廊地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兩大國家戰略區的連線地帶,具有承南接北的區位優勢,是著名革命老區和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區域,地理位置優越。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採取多種形式加大對革命老區扶持力度。《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支持吉泰走廊開放開發,建設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範區,打造重要的經濟成長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吉泰走廊打造重要增長帶的若干意見
  • 文號:贛府發〔2012〕38號
  • 發文日期: 2012年12月06日
基本信息,主要內容,

基本信息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吉泰走廊以105國道為主軸,以京九鐵路、贛粵高速為兩翼,核心區域涵蓋我省吉安市吉州區、青原區、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吉水縣、吉安縣、泰和縣。吉泰走廊地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兩大國家戰略區的連線地帶,具有承南接北的區位優勢,是著名革命老區和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區域,地理位置優越。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採取多種形式加大對革命老區扶持力度。《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支持吉泰走廊開放開發,建設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範區,打造重要的經濟成長帶。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實國務院的部署,促進江西中部加快發展,現就支持吉泰走廊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主要內容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和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重大機遇,堅持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互動、三次產業共生演進,以加快承接產業轉移為抓手,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以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以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為重點,努力把吉泰走廊建設成為產城融合、城鄉一體、充滿活力的重要增長帶,為加快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和全省綠色崛起作出更大貢獻。
(二)戰略定位。
——電子信息產業承接和創新基地。有序承接沿海地區電子信息產業轉移,加快做大產業規模,不斷提升集聚效應,著力增強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引進消化和集成創新能力,打造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
——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和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示範區。在加快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進程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大膽探索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協調的體制機制,率先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為革命老區加快振興、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積累經驗,提供示範。
——生態秀美宜居區和旅遊觀光休閒地。突出廬陵文化特色,整合紅色和生態旅遊資源,科學規劃建設吉泰城鎮群,推進生態城市和秀美鄉村創建,完善人居環境和旅遊功能,著力打造文化廬陵、山水吉安、紅色搖籃、綠色家園。
——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中心。充分發揮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區位優勢,加快通往珠三角和閩東南經濟區快速通道建設,提升交通通達和物流集散能力,建成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現代商貿物流體系。
(三)發展目標。到2015年,綜合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人均生產總值達到中部地區平均水平;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接近60%,城鎮化率突破60%,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例擴大;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資源集約節約取得新進展;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全面提高。
到2020年,集聚發展能力明顯提升,振興發展示範效應進一步凸顯。人均生產總值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城鄉收入差距大幅縮小,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生態環境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在革命老區率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二、促進三次產業共生演進,努力走出新型產業發展新路
(四)做優做強電子信息產業。堅持主攻整機、帶動配套、鏈式發展,大力扶持和引進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骨幹企業,推動產品終端化、品牌化和集成化。立足市場,強化引導,重點鼓勵發展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外部設備、數字視聽、新型顯示器件、新型電子元器件和零部件產業,提高產業集群發展水平。支持建設國家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重點工程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檢驗檢測技術研發服務平台。爭取到2015年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800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五)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開發一批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支持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打造全國知名的數控工具機產業基地。扶持微生物農藥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提高市場占有率,建設全國重要的微生物農藥產業基地。提升裝備製造業水平,鼓勵發展新能源產業,著力培育新材料產業發展。積極推進優質糧油、畜禽精深加工,建設在全省有影響力的綠色食品產業基地。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建設機電(液壓件)、林化香料等產業基地。
(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支持井岡山國家農業科技園擴建,增強示範帶動功能。建設百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實施200萬畝優質水稻工程,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畜禽養殖小區和健康水產養殖工程,重點發展生豬、肉牛、奶牛、烏雞、水產等養殖產業,建設重要的農副產品供應港深基地。做大井岡蜜柚和綠色蔬菜產業,加快高產油茶、苗木花卉、楠木等產業發展,扶持井岡蜜柚、油茶、苗木花卉示範基地建設。實施十里葡萄廊工程,鼓勵發展城郊觀光、休閒、體驗農業。培育發展綠色富硒產業。實施低碳農業示範工程,加快循環農業發展。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和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推進特色農產品產地認證,培育綠色名、優、特農產品品牌。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現代農業建設。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農超”對接,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城鎮設立直銷店、連鎖店,發展農產品網上推介、洽談和交易。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介服務平台,有序引導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七)提升壯大旅遊產業。建設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做強做大旅遊產業。加強區內外旅遊資源整合,打造一批精品旅遊景區和線路。實施井岡山、青原山、武功山“三山”旅遊戰略,打響井岡紅色經典旅遊、吉安生態休閒旅遊、廬陵文化體驗旅遊“三大品牌”。加快區域性旅遊集散中心建設,推進武功山、青原山景區整體開發,支持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東固、“三灣改編”、公略縣舊址、馬家洲集中營等紅色旅遊景區景點建設,創建廬陵文化生態園、吉州窯等4A級景區。開發萬安湖、石虎塘、峽江水利樞紐等贛江庫區旅遊項目,積極發展安福、遂川、井岡山等地溫泉旅遊。切實保護和修繕華城門、渼陂、釣源、燕坊、蜀口洲等古民居和村落,發展廬陵特色鄉村旅遊。加強後河金腰帶、螺湖灣濕地公園等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整合國家、省、市資金,實施旅遊景區通達工程,構築景區快速交通網路。(八)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推進吉安綜合物流園、吉安農產品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園區和專業市場建設,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構建現代物流產業體系。積極創建吉安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促進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產業融合。著力構築中心城區陽明路、城南新區組團、濱江新區組團、城西片區組團四大商貿聚集區。加快中央商務區、生產資料市場、商品商貿城等建設。推進吉州區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引導、鼓勵和支持各類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設立分支機構,扶持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和融資租賃公司發展,做大城鎮、產業、公共服務等投融資平台,加快形成全省中部金融服務集聚區。促進數字出版、創意設計、服務外包等文化產業發展,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紅色影視基地和井岡山出版社。支持社區服務、家政服務、社會化養老等生活服務業工程建設,提升城鄉服務業水平。
三、加快吉泰城鎮體系建設,增強城鄉協調發展能力
(九)最佳化城鎮空間布局。按照“核心帶動、兩翼聯動、帶狀發展”的原則,構建“一核兩翼三帶”吉泰走廊城鎮體系。著力建設吉州區、青原區、井開區和吉安縣城組成的核心區,力爭2015年人口達60萬,2020年達到80萬,打造江西中部重要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吉水、泰和縣城為兩翼的副中心建設,力爭2015年縣城人口分別超過15萬和20萬,2020年達到20萬和25萬。加強中心鎮、省市示範鎮和歷史文化名鎮建設,發展沿105國道、朱北線、樟吉(大廣)高速公路三條城鎮帶,形成與核心區、副中心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
(十)加強城鄉規劃調控引導。以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村鎮規劃為重點,大力推進城鄉規劃全覆蓋,完善吉泰走廊城鎮群建設規劃。最佳化城市設計,打造彰顯廬陵文化特色的吉泰走廊城鎮群。支持依法適當調整城市行政區劃,進一步合理配置城市資源,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嚴格執行城鄉規劃“五線”管理制度,強化規劃實施監管。
(十一)統籌城鎮設施建設。推動供水、供氣、供電、交通、通訊、環保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形成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體系。優先發展公共運輸,2014年全面開通中心城區及各縣城至走廊區域內鄉鎮的公交線路,實現城鄉公交全覆蓋。完善城鎮商業網點,支持城鎮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加快城鎮和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善農村垃圾收集和處理系統網路,健全吉泰走廊環境質量監測和重點污染源監控防治體系。支持數字吉安建設,推進數據基地、光網城市、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信息系統等重大工程,加快網際網路進村入社區步伐。實施城鎮綠化美化淨化工程,支持創建森林城市、生態園林城市和生態示範鎮,大力推動國省道、高速公路等沿線百里生態廊道建設。
(十二)加快和諧秀美鄉村建設。科學規劃集鎮和村落布局,圍繞“五美四和諧”總體要求,以主要幹道沿線村莊為重點,採取村鎮聯動、村落連片和整村推進方式,大力實施和諧秀美鄉村建設工程。開展綠色生態家園創建,建成一批國家和省級生態鄉(鎮)和生態村。支持農村安全飲水、清潔工程、農村公路和危房改造,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條件和人居環境。加大省級幫扶力度,高標準建設移民新村,確保2013年25萬峽江水利樞紐庫區移民全部搬入新居。創新農村社會管理,促進鄉村和諧穩定。
四、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發展支撐水平
(十三)構建綜合交通體系。提升鐵路通達能力,加快建成衡茶吉鐵路,開工建設岳陽至吉安煤運通道、昌吉贛鐵路客運專線,啟動井岡山至贛州、吉安至建寧鐵路前期工作,適時研究建設吉安至泉州鐵路,實施吉安火車站擴容改造。規劃建設吉安綜合交通樞紐站場。構建聯通區域內外的公路通道,建成撫吉、吉蓮和井睦高速公路,推進吉安繞城高速公路建設,開展昌贛韶高速吉安段規劃研究。加強國省幹線公路改造,支持實施105國道吉水、青原、泰和段改道及永和連心橋工程並給予資金傾斜。推進廬陵大橋和神崗山大橋建設。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提高技術標準和通達深度。加強贛江航道整治及梯級開發,提升贛江幹流航道標準,建設河東、醪橋、沿溪等碼頭。實施井岡山機場改擴建工程,加密已有航班,支持新增航線,打造國內一流支線機場。發揮吉安桐坪通用機場作用,積極發展通航業務。
(十四)提高能源保障水平。加強能源點建設,加快國電井岡山水電站前期工作,確保2013年開工建設。支持華能井岡山電廠三期工程儘早開工,爭取神華吉水、新乾電廠列入國家規劃。最佳化能源結構,推進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和天然氣管網輸送工程建設,實施遂川清秀風電、吉安天湖山風電和凱迪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項目。完善電網布局,積極爭取特高壓落點吉安,增加贛江以東500千伏變電站布點,開工建設永新—萍鄉等220千伏輸電線路、吉水醪橋和青原等12座110千伏變電站。加大農村電網改造支持力度,推進智慧型電網建設。
(十五)強化水利設施建設。提升吉安中心城區以及贛江沿線縣城防洪能力,支持中心城區防洪堤按50年一遇防洪標準建設。爭取區域內病險水庫(水閘)納入國家相關規劃,加大除險加固工程實施力度。強化灌區改造工程建設,實施南車灌區續建工程,積極開展中小灌區續建配套與維修改造,推動白雲山、萬安水庫灌區列入國家大型灌區工程建設規劃。推進吉安市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建設。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力度,支持實施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設河流水情監測預警工程。
五、統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共享
(十六)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城鎮、農村延伸擴展,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扶持鄉鎮、城區新建一批公辦幼稚園,支持有條件的農村國小、教學點舉辦學前教育,鼓勵發展普惠性、低收費民辦幼稚園。最佳化中國小布局,完善城市新區、工業園區教育網點,努力解決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對山區、庫區農村國小和教學點建設給予重點傾斜。加大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力度,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優先安排普通高中改造等項目。研究制定城鄉學校結對幫扶政策,鼓勵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到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任職、任教,建立骨幹教師巡迴授課、緊缺學科教師流動教學等制度。支持開展教育綜合改革試點。
(十七)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完善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網路,最佳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加強重大疾病防控、醫療救治、婦幼保健、衛生監督、鄉鎮衛生院等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支持中心城區創建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新建兒童、婦保、腫瘤等專科醫院。健全工業園區、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強化醫療衛生隊伍建設,鼓勵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建設全科醫生臨床培養基地,免費培訓全科醫生。推動國家級和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支持衛生系統信息化工程建設。加大省內三級醫院對口支援力度。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快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在基層衛生院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完善食品藥品檢驗檢測體系,支持建設區域性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加強縣級食品藥品快檢室建設。
(十八)加快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建立惠及城鄉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支持市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和縣級圖書館、文化館等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實行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加快有線電視數位化整體轉換,提高廣播電視節目在農村的覆蓋面。加強廬陵文化研究與挖掘,規劃建設廬陵文化保護區,支持吉安博物館、廬陵民俗博物館、廬陵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廬陵文化生態園和吉州窯遺址公園建設。加大新乾青銅遺址、白鷺洲書院、歐陽修紀念館、文天祥紀念館、安福孔廟、淨居寺等的保護和利用。支持縣級體育中心和農民健身場所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
(十九)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開展農村勞動力和城鎮就業困難群體免費職業技能培訓,支持農民教育培訓基地建設。支持建設就業創業園,幫助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復轉軍人、城鎮失業人員就業創業。加快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平台建設,支持將吉水縣、吉安縣、青原區等縣區納入國家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試點計畫。提高城鄉保障水平,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提高大病醫療報銷比例。鼓勵保險公司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等專業保險。支持綜合福利院、社會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加快實施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有效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
六、加快機制體制創新,激活協調發展動力
(二十)開展“四化”協調先行先試。允許採取更加靈活的政策措施,在土地集約利用、戶籍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試。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和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綜合開發利用試點。規範土地承包經營流轉,探索建立吉泰走廊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交易機制,在保障農民土地承包權益的前提下,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步伐,促進土地規模化經營。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著力消除農民向城鎮轉移的體制機制障礙,對轉移為城鎮居民的農民,在享有城鎮居民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的前提下,探索其享受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益分配的途徑和辦法。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最佳化政府結構和行政層級,建設創新社會管理先行先試區。開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在投融資、扶貧開發、城鄉統籌等方面探索創新。
(二十一)擴大發展自主權。全面推進富縣強鎮事權改革,研究將部分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下放縣鄉。支持將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權、可以下放的加工貿易契約審批許可權下放至符合條件的縣區。鼓勵發展農村資金互助社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探索發展政策性保險和商業性保險相結合的農村保險市場。
(二十二)強化科技人才支撐。加大重大科技成果推廣套用和產業化扶持力度,各類科技計畫項目和經費予以傾斜。支持引進能夠突破關鍵技術、帶動高新產業和新興學科發展的科技領軍人才。促進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內涵式發展,推動井岡山大學提升辦學層次和擴大規模。加快職業教育園區和吉安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支持職業院校申辦省級示範性職業院校。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合作興辦創業科技園,支持綜合性實訓基地建設。設立創業引導基金,支持科研人才帶項目、帶技術創業。研究建設創業孵化基地。
(二十三)打造開放合作平台。完善產業配套和承接產業轉移機制,促進承接產業集中布局。加快吉泰走廊建設國家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加強與珠三角、廈漳泉、港澳台地區合作,加大對深圳、東莞、崑山、港台、日韓等重點地區的招商力度。創新“飛地工業園”、“飛地服務業集聚區”共建模式,吸引沿海發達地區產業組團式、整體性向吉泰走廊轉移。鼓勵與沿海地區加強鐵海聯運等合作。支持井岡山出口加工區建設,爭取儘早通過國家驗收並封關運作。積極創造條件在井岡山出口加工區的基礎上,申請設立井岡山綜合保稅區,建設內陸開放型經濟示範區。條件成熟時,推進省級工業園區(開發區)擴區和調區,在項目準入、資源配置方面予以傾斜。
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打造重要增長帶提供有力保障
(二十四)落實國家支持政策。進一步落實、爭取並延伸國家支持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有關政策,促進吉泰走廊加快發展。中央財政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向吉泰走廊傾斜。中央代地方發行的債券優先考慮吉泰走廊建設項目。爭取國家有關專項建設資金在安排公路、鐵路、民航、水利等項目時,提高投資補助標準或資本金注入比例。推動將吉州區和青原區納入西部政策比照範圍,並在安排吉泰走廊公益性項目投資補助時比照西部開發政策。鼓勵開展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改革試驗。支持與央企、軍工企業開展合作,發展電子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推動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實施循環化改造,加大廢棄物資源循環綜合利用項目資金扶持,建設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支持走廊區域鐵銅鎢、地熱水資源納入中央、省地勘基金項目。爭取“百萬畝楠木造林”工程列入國家木材儲備基地建設範圍。銜接落實國家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國家旅遊扶貧試驗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和井岡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有關扶持政策。爭取國家加大農網專項資金投入及提高資本金投入比例。推動吉泰走廊升格為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享受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扶持政策。
(二十五)加大省級支持力度。
投資政策。統籌中央和省級預算內投資向吉泰走廊民生工程、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等領域傾斜。支持重大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布局。對區域內重大項目優先列入省重點調度。逐步提高區域內公路、鐵路、民航、水利等項目省級投資補助標準。對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給予傾斜,提高環境自動監測站和污染源監測費用補助標準。支持吉州區、青原區、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項目申報和投資計畫安排方面享受縣待遇。支持井岡蜜柚工程、楠木基地建設,林業基本建設、林業重點工程和旅遊發展基金等建設資金給予傾斜。加大區域內重點建制鎮、新農村點、扶貧移民等相關資金安排力度,支持105國道、泰井高速、贛粵高速沿線建設新型城鎮示範區、和諧秀美鄉村示範區。
財稅政策。加大均衡性轉移支付等財力性補助力度。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走廊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扶持移民後期發展、重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省級在安排經濟社會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及地方政府轉貸額度時,向走廊區域傾斜。認真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經省級認定管理機構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企業從事蜜柚、茶葉等優勢農產品種植、初加工所得,按國家規定減征或免徵企業所得稅;企業從事農業服務項目所得,按國家規定免徵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企業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和節能節水項目所得,按國家規定減征或免徵企業所得稅。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儘快制定出台支持吉泰走廊建設的各項優惠政策和措施。
金融政策。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實行差別化信貸等政策,引導各金融機構和投融資公司司加大資金投放規模。鼓勵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牽頭各商業銀行組建銀團,支持吉泰走廊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支持省級融資擔保機構與吉泰走廊市縣(區)聯合建立融資擔保平台,加大融資擔保力度。鼓勵商業保險資金參與基礎設施和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積極推動農信社改制組建農村商業銀行,支持符合條件的小額貸款公司改制為村鎮銀行。引導設立吉泰走廊建設信託基金。支持省產權交易所在吉泰走廊開展股權交易、股權質押融資等業務。支持企業發行債券,推動井岡山旅遊等企業上市融資。大力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發展水稻、森林、生豬和油茶、農房等農業保險。
產業政策。實行差別化產業政策,從規劃引導、項目安排、資金配置等方面對區域內產業項目給予支持和傾斜。研究制訂吉泰走廊重點產業發展引導目錄,統籌協調大企業、重大產業項目落戶吉泰走廊,促進產業集聚。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和重點產業振興等專項資金對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鼓勵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引導基金。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的企業給予資金獎勵。支持建設省級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和示範基地。在國家指導下開展園區直供電試點。支持新能源發展,提高風能、生物質能發電綜合效益。
國土資源政策。加大新增建設用地年度計畫對走廊區域的傾斜安排。對列入省重大項目調度會、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協調推進會和省擴大開放推進重點項目建設調度會的項目用地給予重點支持。允許將損毀的建設用地、耕地和未利用地開發整理為新增耕地或園地的,經國土資源部門核實認定後,視同補充耕地用於占補平衡。允許探索新增耕地占補平衡指標有償使用制度。加大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地質災害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等項目資金支持。對礦產資源補償費分成予以政策支持,提高探礦權價款分成比例。
對口支援政策。建立省直單位對口支援吉泰走廊三縣三區制度,加強人才、技術、產業、項目等方面支持。鼓勵省屬企業在區域投資發展,開展幫扶活動。
(二十六)強化組織實施。建立省政府分管領導牽頭、省發改委等省直有關部門和吉安市政府參加的組織協調機制,指導和統籌相關工作,建立重大項目調度制度,編制吉泰走廊振興發展規劃,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加強考核監督。吉安市要健全工作機構,制定行動計畫,落實工作任務,加強與省直部門的對接。省直各有關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能,細化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全面落實本意見提出的各項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