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該校的前身是吉林鐵路第一中學,始建於1949年,原址在
圖們江畔的
邊陲重鎮
圖們市。1950年秋,韓戰爆發後,美國戰機野蠻越境空襲騷擾,學生無法上課,大部分師生疏散到內地學校寄讀。後幾經遷移,於1956年定於現址。
1962年,吉林省政府教育廳指示,該校辦學條件和各項待遇,均實行吉林省重點中學標準。
1978年,經吉林省政府批准,確定該校為吉林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
2004年,按國家統一部署,該校整體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更名為吉林市鐵路中學。
2007年,該校以堅實的辦學理念和良好的社會信譽,得到了
田家炳基金會的恩澤,成為我市唯一一所
田家炳教育基金普惠中學,揭開了該校辦學史的新篇章。
2009年,由
吉林市人民政府主辦由吉林市鐵路中學承辦的吉林市田家炳高級中學揭牌慶典隆重舉行,至此,吉林市鐵路中學正式更名為吉林市田家炳高級中學。
校園風采
60年來,學校的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特別是得到了
田家炳基金會的資助後,對校園進行了重新規劃和綠化,新建成了寬敞明亮的教學大樓,鋪建了塑膠跑道和運動場,操場達到了全覆蓋。學校又改建和新建了新老三室,增設了教師備課室,同時多媒體也進入班級,進一步完善了教學設施。辦學條件堪稱全市一流。
名師薈萃
經過60年的積澱和錘練,薪火傳承生生不息,學校造就了一支
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
教學水平高的最佳化型教師隊伍。學校現有教職工195人。其中,高級教師65人,一級教師83人。有省部級拔尖人才、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11人,有市全天候任課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兼職教研員61人。
現有國家、省、市各級學術團體會員89人,有32人承擔國家、省部、市級科研課題,有3人次教具製作獲國家專利。近3年,教師在各級報刊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42篇。先後有72人次獲國家優秀教師、省部優秀教師、市勞動模範、優秀教師和優秀教育工作者標兵等榮譽稱號,有126人次喜獲各級各類教學競賽獎項。
全面綻放
為加快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學校組建了學生記者團、文學社、微機活動組、
美術繪畫組和各類球隊、田徑隊,以及集軍樂、民樂、舞蹈等為一體的學生藝術團。學生的美術作品有15人次獲國際大獎,在
軍訓活動、市大合唱比賽中獲出色成績,高一年級的學生在2008年又參加了中央電視台“異想天開”欄目的攝製。
教學成果
作為吉林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該校始終把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作為教育理念,把幫助更多的學生圓大學夢作為學校長期努力的方向。學校確立了“面向全體學生打基礎,提高質量抓三線,培養特長出尖子”的教學指導思想。學校曾先後3次摘取吉林地區高考狀元桂冠;近三年,樊也嘉、
趙越、
李鑫、王乾坤等同學分別考入清華、北大、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每年都有一大批中考成績低於我市重點高中錄取線的學生高考升入重點甚至名牌大學。在
吉林市教育局高考總結表彰中,連續兩年榮獲教學質量提高獎。
經過60餘年的拼搏奮鬥,該校創造了輝煌的業績,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省內外享有崇高的聲譽,得到了各級領導、社會各界和廣大家長的廣泛認可。先後獲得了鐵道部教育先進單位、吉林省文明單位、吉林省電化教育示範校、全國中國小現代教育實驗校、吉林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吉林市德育管理先進校、吉林市教育科研先進單位等殊榮,被省政府譽為“學府式”的重點中學。
60年逝者如斯,九萬里風帆正舉。在新一屆和諧班子的帶領下,該校正繼往開來,向著更高的目標紮實邁進,闊步走向新的輝煌!
吉林市田家炳高級中學校徽解讀:
吉林市田家炳高級中學校徽是雙環式圓形圖案,象徵著和諧、圓滿。校徽正中間是一列動車的車頭,它的寓意是與時俱進、快速發展、開拓進取、積極引領。吉林市田家炳高級中學原名吉林鐵路第一中學,是吉林省首批辦好的重點高中,學校始終秉承老鐵中人的“火車頭”精神,在發揮引領作用的同時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踐行著對教育的諾言。火車頭下方的黑色數字“1949”,表示學校是1949年建校,這是一所與共和國同齡的老牌名校。火車頭上方的圓形圖案為紅底白字的陰文變體篆字,其形“人”也,其字“文”也,意為人文、文化,體現出“文化立校,和諧育人”的辦學理念。紅色寓意一輪紅日蓬勃升起、教育事業蒸蒸日上。內環背景為藍色祥雲紋,是吉祥的象徵;亦如“蔚藍長空”,為成就教師、發展學生提供了廣闊空間。兩環中間上方是紅色的“吉林市田家炳高級中學”校名,它位於象徵著紅日的“文”字之上,如太陽綻放出無限光芒,照亮每一個學子奮進的道路,表明學校在“文化立校,和諧育人”辦學理念的指引下煥發出無窮的活力。受田家炳先生資助,學校於2009年校名發生變更,在公立性質不變,老鐵一的精神不變的基礎上,更注入了“己立立人”的田家炳精神。兩環中間下方是黑色的學校英文校名,它充分展示了學校培養目標放眼世界、與世界接軌的開放胸懷。校徽整體由藍、紅、黑色調組成,既莊重沉穩,又大氣活潑;既有歷史的厚重,又有對未來的希冀,真正體現了吉林田中人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