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李府

合肥李府

李府前廳布置了“李鴻章生平展”,用大量的珍貴圖片與實物展示了李鴻章風雲變幻的一生,即“少年科舉,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中廳和小姐樓則採用復原陳列的形式展現了李家接待客人和家眷們的日常起居生活情況,充分表現了江淮地區的建築風格。東面的“中國近代化的展覽”,則是在豐富李鴻章生平展的基礎上開放的,充分揭示了這個晚清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實力的集團——淮系集團在李鴻章的領導下,對近代軍事、經濟、文化以及國防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合肥李府
  • 地址:安徽合肥
  • 面積:2000平方米
  • 類型:名人故居
淵源,李府重修工程,景點介紹,

淵源

位於最熱鬧的大街上的李府,青磚黛瓦,高大的影壁,以其古老的面貌矗立在繁華的淮河路上。街上絡繹不絕來往的行人經過時,都會對這個美麗典雅,布局整齊,結構嚴謹,雕樑畫棟,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的老宅子投以好奇的目光。這就是合肥市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名人故居——李鴻章故居。並於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李府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說來有趣,合肥這片土地孕育了眾多名人志士,卻大都出名在外地,李鴻章也不例外。合肥兩千多年前就已設縣治,明清府城也設在其中,有著“鐵打的廬州”之美譽,當年明末大西王張獻忠也只能智取,不敢力攻。但這裡畢竟小了些,全國乃至全世界有著廣大的舞台,那裡才是這些人中龍鳳施展才華的場所。
晚清軍政重臣李鴻章1823年生於距今天合肥市中心約四十里的祠堂郢村,這在江淮地區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村子,唯一與眾不同的是村口的那口井壁都快磨通的熊磚井,昭示著這個家族在合肥五百餘年的歷史。這時李家的簡陋住所根本稱不上府。至少15歲前李鴻章一直住在偏僻的鄉下用心攻讀,直到1838年,情況有了變化。這一年父親李文安考中了進士,幾代人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李氏家族的命運開始改變。這是日後李家成為“江南鉅族”的第一步,可能就在這時李家到城裡花錢買地蓋房子,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府邸。但是1853年西征的太平軍攻入安徽,李家人也席捲進這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兩年後回鄉辦團練的李文安死於與太平軍對陣的營壘。雖說急著趕回來奔喪的李鴻章就此逃過一劫,因為他離開軍營後清軍全軍覆沒,但他的日子並不好過。李文安臨終前,曾遺命“賊勢猖獗,民不聊生。吾父子世受國恩,此賊不滅,何以家為,汝輩努力以成吾志。”“國恨家仇”,使李鴻章對農民軍有著刻骨的仇恨。但這時太平天國“楊韋事變”還未發生,勢力強大到足以摧毀所有敢於與其對壘的力量,就連後來號稱“曾剃頭”曾國藩的兇悍的部隊也被打得望風而逃,氣得曾老先生要跳江。因此,注定還要讓李鴻章在外漂泊,忍受著“國難未除家未復,此身雖去也踟躕”的痛苦。李家在城裡的住所前前後後被太平軍焚毀過三次。現在的這座李府應當建於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左右,因為直到六十年代末太平天國、捻軍起義才被鎮壓下去,這以前李鴻章戎馬倥傯,是沒有時間花巨資去修豪華府邸的;而據古建築專家考證,房屋的營造法式又是清朝末期的。
據李家後人“老三房”李國衡夫人高氏介紹,這座房子是“老二房”家的,高氏 “老三房”家的本宅,就是現在怡和錦江飯店所在的位置。李鴻章兄弟六人,李鴻章行二,從而證明這的確是李鴻章本房的房產。李國衡是李鴻章三弟李鶴章之孫,做過清朝的舉人,在合肥小有名氣,他曾出資修過廉泉井亭,並撰文記載貪官喝過“廉泉井”水會頭痛的傳說,現在參觀包公祠的朋友還能在亭壁上看到這篇妙文。畢竟李氏家族家大業大,李氏六兄弟在東大街(今淮河路中段)聚族而居,高樓林立,時人稱為“李府半爿街”,現在的李府已不及過去的十分之一了,依稀可以想見當年李家的盛況。
李鴻章1882年時因母親李氏去世,回家奔喪。按清制,父母去世官員理當守制三年以盡孝道,但李鴻章是畿輔重臣,清廷的決策一刻也離不了他,因此變通一下,特給假三月。李鴻章就在此時回到了闊別近二十年的故鄉。期間,他還捐資修復了在戰火中毀壞的包公祠。然後又匆匆趕回直隸總督任所,因為這期間東鄰日本趁機在朝鮮發動“壬午兵變”,幸好被淮系名將張樹聲鎮壓下去。這一去,李鴻章就再也沒有活著回來。1903年,他的靈柩輾轉運回大興集安葬,這是他生前早已選定的墓址,離包公墓原址僅僅數百步之遙。從此,李府就變成了李鴻章故居。

李府重修工程

其實,早在1992年,合肥市政府就開始醞釀著李鴻章故居的修復。李鴻章故居的保護工作一直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包括省市政府部門、李家後人甚至普通市民。1998年10月,借著淮河路改造第三期工程的開展,終於由合肥市文化局承擔、由文物處處長彭國維具體組織實施修復工程,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方鹹達主持設計,安徽省徽州古典園林建設公司施工。自1998年11月29日正式開工,1999年9月20日竣工,歷時近十個月。李府修復嚴格按照“修舊如舊”的文物保護宗旨,採取了落架維修的方式,所謂落架,就是採取將全部構件拆卸下來,殘壞的構件修補添配以後,再重新立架安裝的方法。李府僅存的中廳和走馬樓兩幢建築,每一幢都有幾千件構件,施工者按照圖紙,採用編號方法擺放,再按原樣維修、安裝,保證了李府不走樣,依然風采依舊。
李鴻章故居可以說是江淮之間古民居的傑作。安徽省在全國是很獨特的省份,被淮河和長江分割為有著較大差別三個經濟文化帶,而合肥位於長淮之間,受到南北文化的影響。從李鴻章故居建築的各方面就能看到南北兩派的影響,從而有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其牆面是硬山頂配博風板,接近淮北建築的風格,但一扇扇精美的格扇門窗卻又明顯帶有皖南民居的特色,又多又高大,整個木構架及建築比較高,便於採光。最高的福壽堂頂高達9米,連見慣了高大住宅的專家們都嘆為觀止。故居內的雕刻也堪稱一絕,雖與徽州雕刻圖案相差不大,但在刀法上更為粗獷流暢,比較徽州雕刻的精緻細膩別有一番風味。徽州雕刻部分都集中在門口向外展示,似乎帶有誇耀的成分;而李府只在府內做文章,更符合古代文人含蓄內斂的性格,於沉靜中格外顯出一種張力來。
李府在重修前,遠在幾千里外的北方保定市的淮軍公所的工作人員曾慕名前來,意外地發現竟然兩處的建築風格極為相近,真有一種找到老家的感覺。原來,李鴻章當年擔任直隸總督時,治所正是在保定,淮軍公所就相當於淮軍的後勤部,這房子當然也是“李大人”所建。其實包括北京、天津、南京等地都有有關李鴻章的遺蹟,北方就屬保定保留得最為完好。
李府重修完成了,但是光有一座空房子是不夠的,在工程緊張實施的同時,故居內復原工作也在文物處副處長程紅的帶領下有條不地進行著。故居復原陳列中的重頭戲是《李鴻章生平陳列》,對李鴻章這個爭議性人物製作專門的展覽,在全國尚屬首例,如何準確地定位陳列的主題思想,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布展人員中意見也出現了分歧。經過請專家反覆論證,仔細推敲,終於統一了觀點,認為應當客觀真實反映李鴻章生平,而不應加上展覽者自己的認識。工作人員隨後四處蒐集資料、文物,由於“文化大革命”等歷次政治運動的衝擊以及其他原因,李鴻章的資料尤其實物損毀嚴重。一張李鴻章的“全家福”就尋找了大半年,後來是通過一個極偶然的機會才得到了這張珍貴的照片。1999年9月27日李府終於正式開放,省市領導張東安、李培垣、孫志剛、厲德才、何炳章、張雪平等出席了儀式,當時的代市長車俊已經於20日先期視察了工地。李府開放還特邀了部分李鴻章家族後裔參加。就是從李府的重修開始,多年未曾走動的李氏族人恢復聯繫,修訂了李文安支系的家譜,設立了網站,每年一度的聚會一年比一年規模大。李府重修工程被專家認為是優良工程,只花了十餘萬元的李府復原陳列榮獲了當年度文物系統最高獎“十大文物精品陳列”的提名獎,填補了安徽省的空白,而其它的獲獎作品全是投資幾百萬、上千萬元的大製作。評選時,全國的老專家們對陳列藝術很滿意,但就是拿不準對李鴻章的評價,在圖書館查了又查,最後才下的決定。
李鴻章去世後,李氏大家族失去了政治上的最強有力的保護和支持,就逐漸開始走下 路,到了解放後李鴻章被定性為“大劊子手,大賣國賊”,李家後人更是備受衝擊和迫害,這本是上幾代人的事,卻要後人來承擔後果,但在黑白顛倒的年代似乎是正常的。李府至今還珍藏著半部《李氏宗譜》,在李鴻章的名字上有個紅色的大大的叉,旁邊還用紅筆重重地寫著“大賣國賊”。這是由一位李家後人,著名的國際矽酸鹽研究權威李家治先生捐贈給李府的。李家人在政壇上銷聲匿跡,除了前任駐美大使李道豫,李家幾乎沒有從政的人物,大都從事工商、科教等工作,時至今日情況都沒有改變。李氏老宅歷經戰亂和風雨侵蝕,六座豪華巨大的宅邸早已面目全非,根本看不出本來的尊容。李府解放前昔已經為國民黨銀行所占據,解放後順理成章成為人民銀行的辦公和住宅場所。後花園的位置上,現為省紀委下屬的山水賓館。
對李府的重修經歷了由從拆除到保護,從易地保護到原地修復保護的轉變,這一步步都反映了社會各界對文物保護認識的逐漸提高。合肥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戰亂頻仍,僅在三國時期十萬人以上規模的戰爭就發生過三次。但正因如此,偌大的合肥市遺留下的古蹟相對於兩千多年的歷史來說並不太多。因此,歷史古蹟對合肥來說彌足珍貴,是體現古城最有力的證據和最好的活的教科書。在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經濟建設大潮中,許多有上千年歷史的珍貴古蹟沒有湮沒在漫長的風雨中,反而毀在了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這是多么慘痛的損失!但是當時的人們是麻木的,等到經濟發展上去,再想回過頭來重新恢復已經不可能了,因為文物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可再生性。回首這一段過程,就不能不說是一個明智的抉擇。在合肥最繁華的寸土寸金的地段不但要保留兩千平方米的李府,而且還要再花費上千萬元去修復,對合肥市這樣一個急需資金的發展中的城市來說,做這個決策是需要拿出很大勇氣的!

景點介紹

李鴻章故居位於合肥市繁華的淮河路步行街中段,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李鴻章出生於合肥,是晚清軍機重臣,洋務運動的領導者,他的五個兄弟也身居高位,當時李家住宅有“李府半條街”之稱,可惜現在僅存寥寥幾間屋子,面積不到原來的十二分之一。故居中精美的木頭雕花令人讚嘆,而各廳堂中關於李鴻章的展覽,令人對其毀譽參半的人生唏噓感嘆。
故居的建築由南到北依次為大門、前廳、中廳、走馬樓(小姐樓)。前廳有“李鴻章生平展”,用圖文介紹加實物陳列的方式介紹了李鴻章“少年科舉,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的一生。中廳名福壽堂,是接待客人的地方,按客廳模樣布置,屋中的木頭家具和每一扇窗戶上都有漂亮的圖案,中廳的東西兩廂是書房。中廳和走馬樓之間的過廳有“李鴻章墨寶展”,可以欣賞李鴻章蒼勁有力的書法。
走馬樓是整個故居的精華,為“回”字型木樓,一樓有“李鴻章與招商局”展覽,二樓是小姐們的閨房。走馬樓後一進樓上的繡床、梳妝檯、圓凳都用紅木製成,繡床尤其名貴,據說是用整棵樹雕成的。故居木頭雕花精美,以小姐樓為最,門罩、床、台、凳上面全部都有精細的花紋。二樓東首第一間據說是李鴻章幼女即張愛玲祖母菊耦的住所。
在故居主體建築的東側是陳列館,布置了“淮系集團與中國近代化”展覽,介紹李鴻章領導的淮軍,陳列著當時淮軍的鎧甲、武器,還有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的五色聖旨等。
合肥現僅存兩處李氏家族的地盤,一處是李鴻章故居,另一處是李鴻章享堂,即墓園,分為享堂區、合葬區和倉房區。不過享堂在合肥市區東郊,離得有點遠,有時間可以過去一看,參觀免費。
合肥李府
合肥李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