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橡膠

合成橡膠

合成橡膠是由人工合成的高彈性聚合物。也稱合成彈性體,是三大合成材料之一,其產量僅低於合成樹脂(或塑膠)、合成纖維。分類方法多樣,發展歷史悠久,有著廣闊的研究前景。

基本介紹

發展歷史,使用歷史,合成橡膠發展,定義,特點,優點,缺點,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分類,按成品狀態,按形成過程,按使用特性,生產工藝,單體生產,聚合過程,後處理,發展,工業發展史,合成橡膠誕生,合成橡膠工業,發展新階段,行業前景,重要橡膠介紹,通用橡膠,特種橡膠,汽車用橡膠,

發展歷史

使用歷史

人類使用天然橡膠的歷史已經有好幾個世紀了。哥倫布在發現新大陸的航行中發現,南美洲土著人玩的一種球是用硬化了的植物汁液做成的。哥倫布和後來的探險家們無不對這種有彈性的球驚訝不已。一些樣品被視為珍品帶回歐洲。後來人們發現這種彈性球能夠擦掉鉛筆的痕跡,因此給它起了一個普通的名字“擦子(rubber)”。這仍是此刻這種物質的英文名字。這種物質就是橡膠。
但是直到1839年,美國人古德伊爾(Charles Goodyear)成功地將天然橡膠進行了硫化後,橡膠才成為有使用價值的材料。通過與硫磺一起加熱進行硫化,實現了橡膠分子鏈的交聯,使橡膠具備了良好的彈性。為什麼橡膠會有彈性呢?讓我們分析一下橡膠的分子結構。天然橡膠分子的鏈節單體為異戊二烯。我們知道高分子中鏈與鏈之間的分子間力決定了其物理性質。在橡膠中,分子間的作用力很弱,這是因為鏈節異戊二烯不易於再與其他鏈節相互作用。好比兩個朋友想握手,但每個人手上都拿著很多東西,因此握手就很困難了。橡膠分子之間的作用力狀況決定了橡膠的柔軟性。橡膠的分子比較易於轉動,也擁有充裕的運動空間,分子的排列呈現出一種不規則的隨意的自然狀態。在受到彎曲、拉長等外界影響時,分子被迫顯出一定的規則性。當外界強制作用消除時,橡膠分子就又回原來的不規則狀態了。這就是橡膠有彈性的原因。由於分子間作用力弱,分子可以自由轉動,分子鏈間缺乏足夠的聯結力,因此,分子之間會發生相互滑動,彈性也就表現不出來了。這種滑動會因分子間相互纏繞而減弱。可是,分子間的纏繞是不穩定的,隨著溫度的升高或時間的推移纏繞會逐漸鬆開,因此有必要使分子鏈間建立較強固的聯接。這就是古德伊爾發明的硫化方法。硫化過程一般在攝氏140-150度的溫度下進行。當時古德伊爾的小火爐正好起了加熱的作用。硫化的主要作用,簡單地說,就是在分子鏈與分子鏈之間形成交聯,從而使分子鏈間作用力量增強。
在過去的幾千年間,人們所坐的車使用的一直是木製輪子,或者再在輪子周圍加上金屬輪輞。在古德伊爾發明了實用的硫化橡膠之後的1845年,英國工程師R.W.湯姆森在車輪周圍套上一個合適的充氣橡膠管,並獲得了這項設備的專利,到了1890年,輪胎被正式用在腳踏車上,到了1895年,被用在各種老式汽車上。儘管橡膠是一種柔軟而易破損的物質,但卻比木頭或金屬更加耐磨。橡膠的耐用、減震等性能,加上充氣輪胎的巧妙設計,使乘車的人覺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舒適。隨著汽車數量的大量增加,用於製造輪胎的橡膠的需求量也變成了天文數字。如此廣泛的套用使天然橡膠供不應求。面對橡膠生產的嚴峻形勢,各國競相研製合成橡膠。
人們首先想到的是用天然橡膠的結構單元--異戊二烯來製造合成橡膠。早在1880年,化學家們就發現,異戊二烯放置過久就會變軟發動,經酸化處理後則會變 成類似橡膠的物質。德皇威廉二世曾讓人用這種物質製成皇家汽車的輪胎,藉以炫耀德國化學方面的高超技藝。然而,用異戊二烯作為合成橡膠的原料,有兩個困難:一是異戊二烯的主要來源正是天然橡膠本身;二是在天然橡膠長鏈中,所有的異戊二烯單元都朝向同一方向;在固塔坡膠長鏈中,它們則是嚴格地按照一正一反的方向排列的,而人工聚合時異戊二烯單元往往是毫無規律地聚合在一起,得到的是一種既不是橡膠也不是固塔坡膠的物質。這種物質缺少橡膠的彈性和柔性,用不了多久就會變粘,所以不能用來製造汽車輪胎(僅用於國事活動的皇家汽車當然是個例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迫於橡膠匾乏,德國人採用了二甲基丁二烯聚合而成甲基橡膠,這種橡膠可以 大量生產,而且價格低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大約生產了2500噸甲基橡膠。儘管這種橡膠的耐壓性能不理想,戰後便被淘汰了,但它畢竟是第一種具有實用價值的合成橡膠。
大約在1930年,德國和蘇聯用丁二烯作為單體,金屬鈉作為催化劑,合成了一種叫做丁鈉橡膠。作為一種合成橡膠,丁鈉橡膠對於應付橡膠匾乏而言還算是令人滿意的。與其它單體共聚可以改善了鈉橡膠的性能。如與苯乙烯共聚得到丁苯橡膠(Buna-S),它的性質與天然橡膠極其相似。事實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軍隊就是因為有丁苯橡膠,橡膠供應才沒有出現嚴重短缺現象。蘇聯也用同樣的方法向自己的軍隊提供橡膠。
美國在戰後大力研究合成橡膠。首先合成了氯丁橡膠,氯原子使氯丁橡膠具有天然橡膠所不具備的一些抗腐蝕性能。例如,它對於汽油之類的有機溶劑具有較高的抗腐蝕性能,遠不像天然橡膠那樣容易軟化和膨脹。因此,像導油軟管這樣的用場,氯丁橡膠實際上比天然橡膠更為適宜。氯丁橡膠首次清楚地表明,正如在許多其他領域一樣,在合成橡膠領域,試管中的產物並不一定只能充當天然物質的代用品,它的性能能夠比天然物質更好。
1955年美國人利用齊格勒在聚合乙烯時使用的催化劑(也稱齊格勒——納塔催化劑)聚合異戊二烯。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結構與天然橡膠基本一樣的合成天然橡膠。不久用乙烯、丙烯這兩種最簡單的單體製造的乙丙橡膠也獲成功。此外還出現了各種具有特殊性能的橡膠。此刻合成橡膠的總產量已經大大超過了天然橡膠。

合成橡膠發展

到2009年合成橡膠已走過百年歷史。1909年9月12日,第一個“人造橡膠生產流程”獲得編號為250690的專利。其發明者弗里茨·霍夫曼當時正是 朗盛公司的前身 - Elberfelder Farbenfabriken Friedr. Bayer & Co.公司的一員。
這一發明的重要性遠比人們想像的要大。橡膠製品被廣泛用於車輛、包裝、醫藥、家用電器、運動產品及改性塑膠製品領域,為人們打造更舒適的生活。霍夫 曼發明合成橡膠之前,各行各業不得不依靠天然橡膠。離開弗里茨·霍夫曼開拓性的成果,當今如此廣泛和多樣的橡膠套用將難以想像。
對霍夫曼的後繼者而言,合成橡膠發明者的聲譽即是激勵,也是橡膠化學家努力達到的標桿。從一開始,化學家便廣泛參與橡膠材料的進一步研發。朗盛也不斷推動創新,確保橡膠成功應對市場對彈性體材料更高、更具挑戰的技術套用要求。
當時,人們對橡膠所知甚少。例如,直到1905年,人們才發現該彈性物質的分子鏈由無數異戊二烯分子串組成,而分子串的交聯方式在當時依舊是個秘。 儘管如此,霍夫曼仍決定嘗試。由於很難獲得“天然橡膠分子” 異戊二烯,霍夫曼很快決定使用與異戊二烯化學結構非常類似,更容易獲得的甲基異戊二烯。他將材料置於錫器中加熱,等待,有時甚至一連幾個月。根據溫度不 同,錫器中形成的物質有時更軟,有時更硬,但彈性始終保持不變。最終,霍夫曼得以發明甲基橡膠。一百年前的1909年9月12日,霍夫曼獲得世界第一項合 成橡膠專利。
1910年,當時一家著名的橡膠企業Continental 開始利用新材料生產汽車輪胎。霍夫曼所在公司的董事長卡爾·杜伊斯堡(Carl Duisberg)駕車行駛了4000公里後表示,“輪胎沒有穿孔”。甚至德國皇帝的座駕也採用了該輪胎,並對結果“甚為滿意”。

定義

廣義上指用化學方法合成製得的橡膠,以區別於從橡膠樹生產出的天然橡膠
人工合成的高彈性聚合物,也稱合成彈性體。產量僅低於合成樹脂(或塑膠)、合成纖維。其性能因單體不同而異,少數品種的性能與天然橡膠相似。
橡膠是製造飛機、軍艦、汽車、拖拉機、收割機、水利排灌機械、醫療器械等所必需的材料。根據來源不同,橡膠可以分為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合成橡膠中有少數品種的性能與天然橡膠相似,大多數與天然橡膠不同,但兩者都是高彈性的高分子材料,一般均需經過硫化和加工之後,才具有實用性和使用價值。合成橡膠在20世紀初開始生產,從40年代起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合成橡膠一般在性能上不如天然橡膠全面,但它具有高彈性、絕緣性、氣密性、耐油、耐高溫或低溫等性能,因而廣泛套用於工農業、國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
近幾年來,合成橡膠產業的發展態勢讓人欣喜。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合成橡膠產業將在我國產業經濟中將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通過幾年的發展,國內合成橡膠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無論是年產量和消費量,都已經擠入世界前列。
許多國家都有各自的系統命名法。時下世界上較為通用的命名法是按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的,此法是取相應單體的英文名稱或關鍵字的第一個大寫字母,其後綴以“橡膠”英文名第一個字母 R來命名。例如丁苯橡膠是由苯乙烯與丁二烯共聚而成的合成橡膠,故稱SBR;同理,丁腈橡膠稱NBR;氯丁橡膠稱CR等。中國的命名方法:對於共聚物是在相應單體之後綴以共聚物橡膠如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橡膠,簡稱丁苯橡膠;對於均聚物,則在相應單體之前冠以“聚”字,而在聚合物之後綴以“橡膠”如順式-1,4-聚異戊二烯橡膠(簡稱異戊橡膠)順式-1,4-聚丁二烯橡膠(簡稱順丁橡膠)等。此外,尚有通俗取名法,即取該聚合物除碳氫以外的特有元素或基團來命名。如由 αω-二氯代烴(或α,ω-二氯代醚)和多硫化鈉形成的橡膠俗稱聚硫橡膠,而由異丁烯和少量異戊二烯共聚製得的橡膠常俗稱丁基橡膠等。
合成橡膠合成橡膠
特種合成橡膠還具有不同的特定性能,這些性能常優於天然橡膠和其他品種合成橡膠。大部分合成橡膠和天然橡膠一樣,主要用於製造汽車輪胎、膠帶、膠管、膠鞋、電纜、密封製品、醫用橡膠製品、膠黏劑和膠乳製品等。
近幾年,我國合成橡膠產能快速提高,但未能從根本上滿足國內的巨大需求,每年進口量依然很大。細分市場方面,順丁橡膠和丁苯橡膠用途最廣,需求最多。2012年中國生產的合成橡膠有33.0%為丁苯橡膠,19.5%為順丁橡膠。
2012年中國合成橡膠(分企業)產能分布2012年中國合成橡膠(分企業)產能分布
截止到2012年末,我國合成橡膠產能、產量分別達391.4萬噸/年、386萬噸,生產企業有23家。受益於原材料裝置配套齊全等優勢,中石化和中石油為中國合成橡膠兩大主導企業,其合成橡膠合計產能占中國合成橡膠產能的59.5%。

特點

優點

工業合成橡膠材料主要目的是節約成本、提高橡膠製品的特性,因為一般天然的橡膠產品的價格比較的昂貴,為了降低企業的成本就大量投入成本低廉的合成橡膠材料。
合成橡膠材料也具有優良的耐熱性、耐寒性、防腐蝕性且受環境因素影響小,合成橡膠材料和適用於零下60度到250度之間正常使用。

缺點

合成橡膠也有缺點,主要缺點存在於它的拉伸效果比較差,抗撕裂強度以及機械性能也比較差,但是由於合成橡膠材料相比天然橡膠的成本低廉,也是很多企業生產中低檔型的產品的首選。

物理性質

其性能因單體不同而異,少數品種的性能與天然橡膠相似。某些合成橡膠具有較天然橡膠優良的耐溫、耐磨、耐老化、耐腐蝕或耐油等性能。
在使用條件下呈高彈性,有一定模量。

化學性質

合成橡膠是由不同單體在引發劑作用下,經聚合而成的品種多樣的高分子化合物,單體有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腈、異丁烯、氯丁二烯等多種。聚合工藝有乳液聚合、溶液聚合、懸浮聚合、本體聚合四種。

分類

合成橡膠生產不受地理條件限制,從傳統觀念上看,它又根據合成橡膠的使用性能、範圍和數量,分為通用合成橡膠和特種合成橡膠兩大類別。經硫化加工可製成各種橡膠製品。根據化學結構可分烯烴類、二烯烴類和元素有機類等。
合成橡膠的分類方法很多。

按成品狀態

可分為液體橡膠(如端羥基聚丁二烯)、固體橡膠、乳膠和粉末橡膠等。

按形成過程

可分為熱塑性橡膠(如可反覆加工成型的三嵌段熱塑性丁苯橡膠)、硫化型橡膠(需經硫化才能製得成品,大多數合成橡膠屬此類)。
按生膠充填的其他非橡膠成分:可分為充油母膠、充炭黑母膠和充木質素母膠。

按使用特性

分為通用型橡膠和特種橡膠兩大類。通用型橡膠指可以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橡膠使用的橡膠,如丁苯橡膠異戊橡膠順丁橡膠等,主要用於製造各種輪胎及一般工業橡膠製品通用橡膠的需求量大,是合成橡膠的主要品種。
特種橡膠是指具有耐高溫、耐油、耐臭氧、耐老化和高氣密性等特點的橡膠,常用的有矽橡膠、各種氟橡膠、聚硫橡膠、氯醇橡膠、丁腈橡膠、聚丙烯酸酯橡膠、聚氨酯橡膠和丁基橡膠等,主要用於要求某種特性的特殊場合。
重要的品種有丁苯橡膠、丁腈橡膠、丁基橡膠、氯丁橡膠、聚硫橡膠、聚氨酯橡膠、聚丙烯酸酯橡膠、氯磺化聚乙烯橡膠、矽橡膠、氟橡膠、順丁橡膠、異戊橡膠和乙丙橡膠等。

生產工藝

合成橡膠的生產工藝大致可分為單體的合成和精製、聚合過程以及橡膠後處理三部分
合成橡膠合成橡膠

單體生產

合成橡膠的基本原料是單體,精製常用的方法有精餾、洗滌、乾燥等。

聚合過程

聚合過程是單體在引發劑和催化劑作用下進行聚合反應生成聚合物的過程。有時用一個聚合設備,有時多個串聯使用。合成橡膠的聚合工藝主要套用乳液聚合法和溶液聚合法兩種。時下,採用乳液聚合的有丁苯橡膠、異戊橡膠、丁丙橡膠、丁基橡膠等。

後處理

後處理是使聚合反應後的物料(膠乳或膠液),經脫除未反應單體、凝聚、脫水、乾燥和包裝等步驟,最後製得成品橡膠的過程。乳液聚合的凝聚工藝主要採用加電解質或高分子凝聚劑,破壞乳液使膠粒析出。溶液聚合的凝聚工藝以熱水凝析為主。凝聚後析出的膠粒,含有大量的水,需脫水、乾燥。

發展

工業發展史

人工合成橡膠的思路淵源於人們對天然橡膠的剖析和仿製,合成橡膠工業的誕生和發展取決於原料來源、單體製造技術的成熟程度,以及單體、催化劑和聚合方法的選擇。此外,由於橡膠是交通運輸工具(汽車、飛機的輪胎等)的主要材料,因而它的發展又和戰爭對橡膠的需求密切相關。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誕生了合成橡膠,並且有少量生產以應戰爭急需。20世紀30年代初期建立了合成橡膠工業。第二次世界大戰促進了多品種、多性能合成橡膠工業的飛躍發展。50年代初,發明了齊格勒-納塔催化劑,單體製造技術也比較成熟,使合成橡膠工業進入合成立構規整橡膠的嶄新階段。60年代以後,合成橡膠的產量開始超過了天然橡膠。
天然橡膠的剖析和仿製 1826年,M.法拉第首先對天然橡膠進行化學分析,確定了天然橡膠的實驗式為C5H8。
1860年,C.G.威廉斯從天然橡膠的熱裂解產物中分離出C5H8,定名為異戊二烯,並指出異戊二烯在空氣中又會氧化變成白色彈性體。1879年,G.布查德用熱裂解法製得了異戊二烯,又把異戊二烯重新製成彈性體。儘管這種彈性體的結構、性能與天然橡膠差別很大,但至此人們已完全確認從低分子單體合成橡膠是可能的。

合成橡膠誕生

1900年И.Л.孔達科夫用2,3-二甲基-1,3-丁二烯聚合成革狀彈性體。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海上運輸被封鎖,切斷了天然橡膠的輸入,他們於1917年首次用2,3-二甲基-1,3-丁二烯生產了合成橡膠,取名為甲基橡膠W和甲基橡膠H。
甲基橡膠W是2,3-二甲基-1,3-丁二烯在70℃熱聚合曆經 5個月後製得的,而甲基橡膠 H是上述單體在30~35℃聚合曆經3~4個月後製成的硬橡膠。在戰爭期間,甲基橡膠共生產了 2350t。這種橡膠的性能比天然橡膠差得多,而且當時單體的合成和聚合技術都很落後,故戰後停止生產。
合成橡膠的發明合成橡膠的發明

合成橡膠工業

1927~1928年,美國的J.C.派屈克首先合成了聚硫橡膠(聚四硫化乙烯)。W.H.卡羅瑟斯利用J.A.紐蘭德的方法合成了2-氯-1,3-丁二烯,製得了氯丁橡膠。1931年杜邦公司進行了小量生產。蘇聯利用С.Β.列別捷夫的方法從酒精合成了丁二烯,並用金屬鈉作催化劑進行液相本體聚合,製得了丁鈉橡膠,1931年建成了萬噸級生產裝置。在同一時期,德國從乙炔出發合成了丁二烯,也用鈉作催化劑製取丁鈉橡膠。30年代初期,由於德國H.施陶丁格的大分子長鏈結構理論的確立(1932)和蘇聯H.H.謝苗諾夫的鏈式聚合理論(1934)的指引,為聚合物學科奠定了基礎。同時,聚合工藝和橡膠質量也有了顯著的改進。在此期間出現的代表性橡膠品種有:丁二烯與苯乙烯共聚製得的丁苯橡膠,丁二烯與丙烯腈共聚製得的丁腈橡膠。1935年德國法該公司首先生產丁腈橡膠,1937年法該公司在布納化工廠建成丁苯橡膠工業生產裝置。丁苯橡膠由於綜合性能優良,至今仍是合成橡膠的最大品種,而丁腈橡膠是一種耐油橡膠,時下仍是特種橡膠的主要品種。40年代初,由於戰爭的急需,促進了丁基橡膠技術的開發和投產。1943年,美國開始試生產丁基橡膠,至1944年,美國和加拿大的丁基橡膠年產量分別為1320t和2480t。丁基橡膠是一種氣密性很好的合成橡膠,最適於作輪胎內胎。稍後,還出現了很多特種橡膠的新品種,例如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在1944年開始生產矽橡膠,德國和英國分別於40年代初生產了聚氨酯橡膠(見聚氨酯)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日本占領了馬來西亞等天然橡膠產地,更加促使北美和蘇聯等加速合成橡膠的研製和生產,使世界合成橡膠的產量從 1939年的23.12kt劇增到1944年的885.5kt。戰後,由於天然橡膠恢復了供應,在1945~1952年間,合成橡膠的產量在432.9~893.9kt範圍內波動。

發展新階段

50年代中期,由於發明了齊格勒-納塔和鋰系等新型催化劑;石油工業為合成橡膠提供了大量高品級的單體;人們也逐漸認識了橡膠分子的微觀結構對橡膠性能的重要性;加上配合新型催化劑而開發的溶液聚合技術,使有效地控制橡膠分子的立構規整性成為可能。這些因素使合成橡膠工業進入生產立構規整橡膠的嶄新階段。代表性的產品有60年代初投產的高順式-1,4-聚異戊二烯橡膠,簡稱異戊橡膠又稱合成天然橡膠;高反式-1,4-聚異戊二烯,又稱合成杜仲膠;及高順式、中順式和低順式-1,4-聚丁二烯橡膠,簡稱順丁橡膠。此外,尚有溶液丁苯和乙烯- 丙烯共聚製得的乙丙橡膠等。在此期間,特別橡膠也獲得了相應的發展,合成了耐更高溫度、耐多種介質和溶劑或兼具耐高溫、耐油的膠種。其代表性品種有氟橡膠和新型丙烯酸酯橡膠等。60年代,合成橡膠工業以繼續開發新品種與大幅度增加產量平行發展為特徵,出現了多種形式的橡膠,如液體橡膠、粉末橡膠和熱塑性橡膠等,其目的是簡化橡膠加工工藝,降低能耗。到70年代後期,合成橡膠已基本上可代替天然橡膠製造各種輪胎和製品,某些特種合成橡膠的性能是天然橡膠所不具備的。
合成橡膠的產量,1950年約達600kt,50年代以後,由於石油化工高速度發展,相應的合成橡膠產量也幾乎是每5年增加 1000kt左右(見表)。到1979年突破了9000kt,達到高峰,1980年產量開始下降,以後幾年穩定在8000kt左右,約為天然橡膠產量的兩倍,合成橡膠的年產能力約達12Mt。
合成橡膠合成橡膠

行業前景

此刻亞洲已占全球合成橡膠生產的半壁江山,各大合成橡膠企業爭相投資亞洲各國,而且裝置規模越來越大,加上歐美合成橡膠產能明顯向亞洲轉移,今後亞洲丁基橡膠、乙丙橡膠、丁腈橡膠、丁苯橡膠等多種合成橡膠的生產將逐漸占據全球主導地位。
我國合成橡膠產能、產量已位居世界第一。2012年隨著全球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加,我國輪胎出口貿易摩擦加劇、國內產能過剩等問題尤其讓人擔憂,未來,我國合成橡膠產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未來我國合成橡膠市場還是有很多的有利因素,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煤炭、電力、建材機械工業的發展都會拉動相關橡膠製品的發展。從市場的趨勢來講,我國的合成橡膠需求將會不斷平穩增長。"十二五"期間,未來市場對合成橡膠產品的品質和服務要求將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在歐洲、美國的輪胎標籤化,對我國合成橡膠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要橡膠介紹

通用橡膠

丁苯橡膠是由丁二烯和苯乙烯共聚製得的,是產量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膠,有乳聚丁苯橡膠、溶聚丁苯橡膠 和熱塑性橡膠(SBS)。
合成橡膠合成橡膠
是丁二烯經溶液聚合製得的,順丁橡膠具有特別優異的耐寒性、耐磨性和彈性,還具有較好的耐老化性能。順丁橡膠絕大部分用於生產輪胎,少部分用於製造耐寒製品、緩衝材料以及膠帶、膠鞋等。順丁橡膠的缺點是抗撕裂性能較差,抗濕滑性能不好。
異戊橡膠
異戊橡膠是聚異戊二烯橡膠的簡稱,採用溶液聚合法生產。異戊橡膠與天然橡膠一樣,具有良好的彈性和耐磨性,優良的耐熱性和較好的化學穩定性。異戊橡膠生膠(未加工前)強度顯著低於天然橡膠,但質量均一性、加工性能等優於天然橡膠。異戊橡膠可以代替天然橡膠製造載重輪胎和越野輪胎還可以用於生產各種橡膠製品。
乙丙橡膠
乙丙橡膠以乙烯和丙烯為主要原料合成,耐老化、電絕緣性能和耐臭氧性能突出。乙丙橡膠可大量充油和填充碳黑,製品價格較低,乙丙橡膠化學穩定性好,耐磨性、彈性、耐油性和丁苯橡膠接近。乙丙橡膠的用途十分廣泛,可以作為輪胎胎側、膠條和內胎以及汽車的零部件,還可以作電線、電纜包皮及高壓、超高壓絕緣材料。還可製造膠鞋、衛生用品等淺色製品。
合成橡膠合成橡膠
氯丁橡膠
它是以氯丁二烯為主要原料,通過均聚或少量其它單體共聚而成的。如抗張強度高,耐熱、耐光、耐老化性能優良,耐油性能均優於天然橡膠、丁苯橡膠、順丁橡膠。具有較強的耐燃性和優異的抗延燃性,其化學穩定性較高,耐水性良好。氯丁橡膠的缺點是電絕緣性能,耐寒性能較差,生膠在貯存時不穩定。氯丁橡膠用途廣泛,如用來製作運輸皮帶和傳動帶,電線、電纜的包皮材料,製造耐油膠管、墊圈以及耐化學腐蝕的設備襯裡。

特種橡膠

丁腈橡膠是由丁二烯和丙烯腈經乳液聚合法製得的,丁腈橡膠主要採用低溫乳液聚合法生產,耐油性極好,耐磨性較高,耐熱性較好,粘接力強。其缺點是耐低溫性差、耐臭氧性差,電性能低劣,彈性稍低。丁腈橡膠主要用於製造耐油橡膠製品。
合成橡膠合成橡膠
丁基橡膠
丁基橡膠是由異丁烯和少量異戊二烯共聚而成的,主要採用淤漿法生產。透氣率低,氣密性優異,耐熱、耐臭氧、耐老化性能良好,其化學穩定性、電絕緣性也很好。丁基橡膠的缺點是硫化速度慢,彈性、強度、粘著性較差。丁基橡膠的主要用途是製造各種車輛內胎,用於製造電線和電纜包皮、耐熱傳送帶、蒸汽膠管等。
氟橡膠
氟橡膠是含有氟原子的合成橡膠,具有優異的耐熱性、耐氧化性、耐油性和耐藥品性,它主要用於航空、化工、石油、汽車等工業部門,作為密封材料、耐介質材料以及絕緣材料。
矽橡膠
矽橡膠由矽、氧原子形成主鏈,側鏈為含碳基團,用量最大的是側鏈為乙烯基的矽橡膠。既耐熱,又耐寒,使用溫度在-100~300℃之間,它具有優異的耐氣候性和耐臭氧性以及良好的絕緣性。缺點是強度低,抗撕裂性能差,耐磨性能也差。矽橡膠主要用於航空工業、電氣工業、食品工業及醫療工業等方面。
合成橡膠合成橡膠
聚氨酯
聚氨酯橡膠是由聚酯(或聚醚)與二異睛酸酯類化合物聚合而成的。耐磨性能好、其次是彈性好、硬度高、耐油、耐溶劑。缺點是耐熱老化性能差。聚氨酯橡膠在汽車、製鞋、機械工業中的套用最多。

汽車用橡膠

汽車用橡膠零部件對汽車的防振、減噪、提高車輛的行駛穩定性和乘坐舒適性等起著很大作用。汽車的通用橡膠材料用量比較大,但隨著近幾年來發動機趨於大功率、小型化方向發展,發動機周圍的環境溫度升高,排氣控制法規要求更加嚴格,加之含醇燃料的使用,迫使橡膠零部件提高耐熱、耐寒、耐油、耐老化等各項性能。所以,高性能特種合成橡膠的用量
不斷增加,汽車是這些特種合成橡膠的主要市場。因此,汽車用橡膠的膠種將向具有優良性能的特種膠方向發展。
橡膠原材料的改進提高了橡膠配件的使用壽命,時下,油封壽命普遍超過25萬公里,風扇帶壽命達10萬公里。據英國鄧錄普公司研究分析,在未來的汽車工業中,丙烯酸酯橡膠最具有發展前途,氟橡膠、矽橡膠、三元乙丙橡膠、氯醚橡膠和聚氨酯橡膠的用量也在日趨增加。
合成橡膠合成橡膠
時下,用丙烯酸酯橡膠製造的汽車配件主要有發動機油封、氣缸蓋墊片、油冷卻器軟管、排氣軟管、變速箱、油封和各種O型圈等。汽車上用的氟膠件已有水泵密封、閥桿密封、曲軸後油封、單閥膜片、膠管和氣虹套O型密封圈等。預計,除氣缸墊外,各種墊片最終可能都要用矽橡膠製成。
中國汽車專用橡膠的品種規格少,且質量不穩定,工藝性能差,不能滿足汽車用橡膠的需求,尤其是引進車型橡膠製品的國產化所需橡膠原材料更是缺少,只有靠進口,且主要需進口丙烯酸酯橡膠、三元乙丙橡膠、氫化丁口橡膠、耐油性矽橡膠、丁基橡膠、熱塑性橡膠和氟橡膠等7種橡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