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達林娜·阿莉盧耶娃
- 別名:拉娜·彼得斯
- 出生日期:1926年
- 逝世日期:2011年11月22日
生平,家庭,婚姻,矛盾的人生,
生平
斯韋特蘭娜·阿莉盧耶娃,是史達林惟一的女兒。她的母親於1932年去世,她由一位保姆撫養長大。
1967年離開蘇聯前往美國,再婚後改名為拉娜·彼得斯。她寫有回憶錄《致朋友的20封信》,此書出版後迅速成為暢銷書。
20世紀80年代,彼得斯曾重返蘇聯,但很快重回西方。
1967年3月4日,一位婦女來到駐印度新德里的美國大使館,說是叫斯韋特拉娜,是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的女兒。當時使館的工作人員以為她是在開玩笑。後來,通過簡短的談話,才確認她就是史達林的女兒。斯韋特拉娜說她要求政治避難。
斯韋特拉娜此時選擇叛逃也許是出於無奈,但選擇的時機不好。當時詹森政府正在和蘇聯進行一項合作:越南問題和不擴散核武器問題的談判。此時若接受斯韋特拉娜將對美國害多利少。當然,既然斯韋特拉娜送上門來不妨可以一用。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幫助下,斯韋特拉娜被送往瑞士,然後轉道美國。
斯韋特拉娜在50年代中期已結了兩次婚。史達林逝世後,她的生活並沒有受太大影響。後來她認識了一名印度人,準備和他結婚。這可惹惱了蘇聯一些人。當時赫魯雪夫正在“揭批”史達林,這種事情出現將會影響史達林的名譽。蘇聯當局勸說無效,只好表面讓他們不要感情用事。可是,不久那個印度人不明不白地死了。斯韋特拉娜要求去印度安葬其夫。最後,蘇聯當局同意了這一請求,並暗中派克格勃監視她。
斯韋特拉娜在蘇聯駐印度大使館住了一個月,卻沒有返回國內的意思。最後是由於她兒子的婚期將近,她才決定在1967年3月6日回國,票已買好。可是,就在史達林忌日前夕,斯韋特拉娜在使館失蹤了,在克格勃的眼皮底下失蹤了。
斯韋特拉娜去了美國。她在美國出版了3本書,又嫁給一個美國人,生有一個女兒。但丈夫做生意賠了,把她的稿費幾乎全賠進去了,她離婚了。1982年,斯韋特拉娜移居英國。1984年11月,斯韋特拉娜帶著女兒回到莫斯科。現住在英國的一家養老院裡。
斯韋特拉娜此時選擇叛逃也許是出於無奈,但選擇的時機不好。當時詹森政府正在和蘇聯進行一項合作:越南問題和不擴散核武器問題的談判。此時若接受斯韋特拉娜將對美國害多利少。當然,既然斯韋特拉娜送上門來不妨可以一用。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幫助下,斯韋特拉娜被送往瑞士,然後轉道美國。
斯韋特拉娜在50年代中期已結了兩次婚。史達林逝世後,她的生活並沒有受太大影響。後來她認識了一名印度人,準備和他結婚。這可惹惱了蘇聯一些人。當時赫魯雪夫正在“揭批”史達林,這種事情出現將會影響史達林的名譽。蘇聯當局勸說無效,只好表面讓他們不要感情用事。可是,不久那個印度人不明不白地死了。斯韋特拉娜要求去印度安葬其夫。最後,蘇聯當局同意了這一請求,並暗中派克格勃監視她。
斯韋特拉娜在蘇聯駐印度大使館住了一個月,卻沒有返回國內的意思。最後是由於她兒子的婚期將近,她才決定在1967年3月6日回國,票已買好。可是,就在史達林忌日前夕,斯韋特拉娜在使館失蹤了,在克格勃的眼皮底下失蹤了。
斯韋特拉娜去了美國。她在美國出版了3本書,又嫁給一個美國人,生有一個女兒。但丈夫做生意賠了,把她的稿費幾乎全賠進去了,她離婚了。1982年,斯韋特拉娜移居英國。1984年11月,斯韋特拉娜帶著女兒回到莫斯科。現住在英國的一家養老院裡。
家庭
生母娜傑日達·阿莉盧耶娃是德國人,是個女權主義者,一心想著找工作、離婚,於1932年自殺。
婚姻
彼得斯最後一任丈夫是建築師威廉·韋斯利·彼得斯,1970年結婚之後在威斯康辛定居。他們居住在靠近麥迪遜市的綠泉(Spring Green),有一個女兒,後來兩人離婚。
矛盾的人生
上世紀60年代逃到美國,公開譴責父親是“道德和精神的魔鬼”。
上世紀80年代公開懺悔,承認“如果他知道我做的一切,會槍斃我”。
總結自己的一生:“這就是命運,我必須忍受這種命運。”
她就是史達林唯一的女兒——史達林娜·阿莉盧耶娃(後改名拉娜·彼得斯)。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28日報導,蘇聯領導人約瑟夫·史達林唯一的女兒拉娜·彼得斯因患腸癌於當地時間2011年11月22日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去世,終年85歲。
拉娜的母親於1932年去世,她由一位保姆撫養長大。1949年,拉娜畢業於莫斯科大學,後成為老師和翻譯,離開蘇聯前在莫斯科文學圈中很有名。拉娜於1967年前往美國駐印度大使館要求政治避難,在當時被美國大肆宣傳。她生前寫過四本書,其中回憶錄《致朋友的20封信》,出版後迅速成為暢銷書。
拉娜在書中稱,自己無法逃離父親史達林對她所造成的陰影,此後她燒掉自己的護照,公開譴責蘇聯共產主義,並稱父親史達林為“道德和精神的魔鬼”。但是在後來的媒體採訪中,她也曾對過去的言行表示懺悔。1983年,她宣布撤回當年對父親的譴責,並承認“如果他知道我所做的一切,他會槍斃我的”。
她曾參加紀錄片《克里姆林宮公主》的拍攝,她這樣敘述自己的一生:“我從來不曾有過普通人的生活,這都寫在了我的前額上,人們都知道我是誰和我是怎樣的人。這就是命運,我必須忍受這種命運。”
拉娜有兩個哥哥瓦西利和雅各布。雅各布1941年被納粹俘虜,死於一個集中營;瓦西利40歲時死於酗酒。
拉娜共結過四次婚,最後一任丈夫是威廉·韋斯利·彼得斯。雖然兩人育有一女,但這段婚姻仍以離婚收場。20世紀80年代,拉娜曾重返蘇聯,但很快重回西方。
直到2008年初冬,和她同住在一家敬老院多年的老夥計們,甚至都不曾知曉她的真實身份。這個一直被人喚為“拉娜”、總穿著波西米亞棉布長裙的女人,時年82歲。這個目光依然澄澈犀利、高傲又喜怒無常的女人,美國名字是拉娜·彼得斯。
史達林娜·阿莉盧耶娃,是被她深埋於心底、輕輕碰觸都會像刀尖直抵心臟一樣疼痛的名字。這個名字背後,還有一個名字叫史達林。他是她的父親。
自從1932年母親娜傑日達·阿莉盧耶娃神秘自殺,六歲的史達林娜便不再承認自己是史達林的女兒。“如果你跟我說‘史達林’這幾個字,小心我揍你!”小小的她總是執拗地認定:“自從媽媽死後,我就成了孤兒。”戰爭或飢餓於她並不刻骨銘心,讓她耿耿於懷的是自己的姓氏,是“可惡的史達林”。
只是終其一生,史達林娜無論如何也逃脫不了父親。17歲,她被父親逼迫選擇了歷史系;21歲,史達林為她安排了絢爛卻悲愴的婚姻;1953年史達林離世,27歲的史達林娜右手腕上的一隻銀質手鐲被無情沒收,那是母親離開後,史達林娜背著父親從母親手腕上取下來的,是父親留給母親的惟一紀念。銀質手鐲沒了,那個多年來讓她畏懼、討厭甚至窒息的人不在了,史達林娜決絕又興奮地將名字改為斯韋特蘭娜。她以為,這個世界從此便沒人知曉她與史達林的關係了。
早在年少的時候,她就想離開蘇聯。她曾多次在深夜悄悄離開,帶著對從記事起就沒見過幾次面的父親的仇恨,帶著對母親陰鬱離世的愧疚與眷念,但每一次,她又都會在清冷的清晨回家。她總覺得自己還能等回來什麼,縱使是個被所有人嘲笑的著名的孤兒。從15歲起,她就開始不斷戀愛,她在青春歲月里結了許多次婚、不止一次興奮又痛苦地成了母親,她的幸福總是偕著痛苦,美好總是伴著邪惡。
因為,她是史達林的女兒。
後來,她決絕地拋家棄子,像那個年代許多逃往蘇聯的人一樣去了美國。她和一個有著史達林一樣睿智冷漠眼神的英俊男人戀愛和結婚。然而好景不長,儘管史達林已經離世,儘管她不名一文甚至不曾擁有一隻能證明身份的銀手鐲,全世界還是很快就知道了她就是史達林惟一的女兒。有些不識趣的人當著她的面說:“你是那個男人惟一的掌上明珠。”
在美國她依然無處遁形,於是,她帶著女兒倉皇地逃往倫敦,爾後又逃回蘇聯。最終,女兒奧爾嘉在蘇聯走丟了,她對這個地方的恨至此無以復加,於是,孤身一人再次回到美國。
時間輪迴至1985年,她已經快60歲,孤身一人,與所有子女都失去了聯繫。她改名為拉娜·彼得斯,聲嘶力竭地重申“我不是史達林的女兒”!
但是2008年初冬,當俄羅斯《真理報》記者將那隻被藏匿50多年的銀手鐲戴在她青筋暴突的手腕上、叫她“史達林娜”時,這個脾氣執拗、從不掉眼淚的老人聲音輕柔地說:“是的,我是史達林娜。”停頓片刻,她眨眨眼睛補充:“可是,我並不想做史達林的女兒。”
大概有一個世紀那么久了吧,她第一次那么驕傲又平靜地,以一個普通女兒對父親的方式,吐出了“史達林”這三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