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居華

史居華

史居華,1956年生人。工書法,善山水。師從著名書畫家、書畫史論家、鑑賞家蕭平先生研習書畫及史論、鑑賞。先後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和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專業(本科)。曾任《東方藝林》雜誌執行主編。現為江蘇省直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江蘇省美學學會理事,江蘇省緣源書畫院藝術指導委員會委員,呂鳳子研究會副秘書長,南京長江書畫研究院秘書長,愛德公益書畫院秘書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居華
  • 別名:居華、丁未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6年
  • 出生地:江蘇泗陽
  • 書齋:引睡山房
主要成就,作品參展,刊發文章,藝術評價,

主要成就

史居華,工書法,善山水。師從著名書畫家、書畫史論家、鑑賞家蕭平先生研習書畫及史論、鑑賞。出版《史居華書畫作品集》(三種)、《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教學範本.史居華書法作品》等書畫集。入編《中國當代書法家辭典》。《揚子晚報》《南京日報》《金陵晚報》及江蘇電視台“藝術百家”、南京電視台“文化南京”等媒體欄目均對史居華書畫藝術做過專題報導。
出版著作有《筆墨春秋》《近現代常州名媛.袁曉園傳》(合著)等。
參與編著、撰稿《鑑識傅抱石》《現代名家翰墨.傅抱石》《丹青論古今》《畫壇儒風》《博古觀今 翰墨承緒》《中華文物鑑賞》《國寶》等。

作品參展

首屆“愛國杯”海內外書法篆刻大獎賽優秀獎(1987年);
江蘇省書壇新人作品優秀獎(1992年);
江蘇省第二屆企業文聯書法展草書金獎(1998年);
江蘇省書法篆刻系列大展(1999年);
中國文聯“重鑄輝煌•書法精品展”草書金獎(2000年);
中、日、韓勞動者書法展(2000年);
中國石化第五、六屆書法展銀獎(2008年);
“辛亥百年——兩岸書畫名家精品展”(2011年)等。

刊發文章

《筆力驚人肆腕臂——蕭平書法論》
《活法.新功——讀蕭平的國外寫生作品》
《畫家風流 學者本色——記著名書畫家、史論家、鑑賞家蕭平》
《致廣大,盡精微,集大成——記畫壇學者蕭平》
《莫把丹青等閒看 無聲詩里頌千秋——蕭平“吳門四家之大意象”妙冊欣賞》
《山水有清音——傅二石的藝術人生》
《春山一路花影重——記山水畫家盧星堂》
《不甘平庸試新裝——楊遠威的水墨世界》
《氣合書卷,道通心性——人物畫家蕭和》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吳養木的“第三種畫”》
《“國寶”徐邦達——京城訪徐老》
《新山水畫的拓荒者張文俊》
《樂結書畫緣一一美籍華人收藏家鄧仕勛》
《莫愁煙波里,幾人識清暉——金陵山水畫家張爾賓》
《陸越子的人物畫》
《旅日畫家傅益瑤》
《尋訪長樂弘——陶藝大師徐秀棠》
《行走在藝術世界的黃苗子》
《心飲廬懷緒——記魏之禎先生》
《為”書法家“正名——常國武教授訪談錄》
《現代書法教育的先驅沈子善》
《畫壇喜看“魏家風”——魏鎮的山水畫》
《成如容易卻艱辛——汪凱的刻字藝術》
《截取雲山在畫圖——吳偉東扇面山水冊序》
《江山有巴蜀——王永順的巴蜀山水情懷》
《為山川代言 寫胸中丘壑——寫在王永順巴山.蜀水.楚雲畫展前》
《莊諧兩端,盡得其妙——陳鴻壽書法淺論》
《明清以來書畫發展脈絡綜述》

藝術評價

澄懷問道·書畫交融—— 蕭平先生在史居華書畫展上的講話
這是居華第一次個人的畫展,我們認識已經三十年了。人生三十年非常快。居華不是所謂的科班出身,他當過兵,也做過工廠的宣傳幹部,做過雜誌編輯。他對於書畫的學習,最早是從書法開始的,我認識他的時候就覺得他的書法已經寫得不錯,但是沒想到他還會由字再進入畫。
按常規來講,書法是中國繪畫的基礎,有了書法的基礎,中國畫是很容易進入的,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我所接觸的有一些書法家,他畫畫的時候很難進入,難點是不能把書法中的優勢轉化為繪畫的優勢。當然有一些悟性高的人,就很容易把書法轉化為繪畫。中國畫和書法同源同法,中國畫也叫寫意畫,寫意畫其實是半抽象狀態的。有人講畫都是很像的,怎么叫半抽象呢?山水畫中有皴法,大自然中間有皴法嗎?沒有。把大自然中間我們看到的形象用皴、擦、點、染反映出來,用一些筆墨的符號表現出來,就是一種抽象。中國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是從圖像中抽象出來的,繪畫也是,而且抽象的方式都是一樣的。我們在寫草書和畫大寫意的時候,感覺是一樣的,所以我們應該通過這樣一種悟性把書畫交融在一起。傅抱石先生說中國的繪畫是詩、文、書、畫、印的交響,是世界上其他繪畫沒有的。潘天壽先生說中國畫是一種綜合藝術,也就是詩、文、書、畫、印的合體,這是中國書畫一個正道,一個規律。我覺得居華最可貴之處是,他走的是學習中國畫的這條正道。我們看他的作品中,從書法上來講,楷書、隸書、行書,甚至章草、大草都有。他的書法和他的人很像,他在很多方面都進行學習和探索,但是不擺在臉上,不張揚。他的山水畫的進步,我覺得很快,兩年前他還比較生疏,近兩年有了一個突破性的進展。這個進展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他經常看我畫畫,看是很重要的。看的時候也會做一些交流,有些要點我會跟他講。第二就是他踏踏實實去臨摹。他的畫裡面有很多石溪的東西,遠遠看過去,已經靠得很近了,非常不容易了。錢松喦先生在他早年的時候,從他老師那裡借到一張清初大畫僧石溪的畫的照片,臨了幾十遍。他晚年到石溪曾經生活過的牛首山看了一下,為什麼石溪畫中的線條是帶波動的呢?原來牛首山有鐵礦,鐵礦石的風化形成石頭的表面扭曲不平。所以他早年時臨摹石溪的畫,到了晚年才有這些領悟,多么不容易啊。大畫家像錢松喦先生就都這樣潛心、一點一滴慢慢學來的,我覺得這樣的學習、進步方式,在居華身上已經體現出來了。他真正畫畫的時間,我大概算了算,就是近十年之內,而且只有一小半時間畫畫,近幾年才稍微畫得多一些,已經達到這樣的水準,非常不容易。中國畫是綜合的藝術,非常講究詩、文的素養。唐朝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文的精神和中國畫的精神是相互交融的。讀詩、文,甚至自己作,都會跟書畫的境界合在一起,這是中國畫的一條學習和進修的正路。前些時候蕭暉榮先生在北京辦展覽,他說自己就是國中畢業生(當然現在有大學邀請他做教授)。我說你不要怕,中國畫的進修,在古代有什麼學校?沒有。當年李瑞清在南京兩江師範辦圖畫手工科,到現在才一百年,我們現在所謂的學校教育只有近一百年的歷史。一百年前我們出那么多偉大的畫家,都沒有上過科班大學。我覺得那種“你不是科班我是科班”的說法,大大錯誤,你把中國千年的繪畫歷史置於何地?亞明先生當時和我講,石濤有文憑嗎,石濤是什麼博士嗎?但他憑他的藝術征服了畫史,所以我們在欣賞藝術品的時候,要從藝術的本質去思考,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認識到中國畫千年來獨立存在的價值。我在前三十年完全鑽研中國畫,中國畫一千年的好畫、精品力作,可以說一大部分我都看過了;近二十年我週遊世界,從古典主義油畫到現代的油畫,基本上我也看了。於是我就在心目中做比較:在整個世界藝術範圍內,實際上存在兩個大的藝術體系:一個大體系是西方的以素描為基礎的西方油畫; 一個大體系是東方的以中國書法為基礎的中國畫,這兩個大體系是並列於世界藝術之林的,這一點都不誇張。
學習中國畫,不要企圖找什麼捷徑,要從臨摹開始,學習、掌握傳統技法。我常對一些年輕的畫家說:你要好好臨摹啊!他卻想,臨摹我要畫到哪一天,什麼時候才能臨摹出來啊。居華就不是這樣,他年齡也不小了,也五十多歲了,照樣臨摹古畫、臨碑帖。林散之七十多歲還將臨帖當作“日課”,這叫溫故而知新。不斷獲取營養,才能不斷支出。我們現在一些畫家不斷支出而不補充,腦袋就空空如也。我們要從前人那裡多多地補充營養。所以我覺得居華的書畫展覽,是他幾十年來努力的收穫,我看到他展出的作品很開心。他完全地、潛心地關注藝術的發展,了解並把握藝術發展的本質規律,沿著這條路,並不張揚地、默默地、潛心地做,他才會讓大家有突然的驚喜。他的書法,在南京、在江蘇,可以排在很高的層級,不是以有名或者沒多少名來評價,而是從藝術的本體來評價,這是最公正的。他的山水畫,不但起步了,而且形成了他第一階段的基本形態和風格。風格也像他的人,不張揚,偏含蓄。所以我祝他在藝術上有更大的發展,他的發展也是可以期待的。
《王維桃源行》
從總體的分類來講,是草書的體格。用筆又不是完全屬於今草,而是帶有章草的筆意。今草是以章草為基礎的,兩種草法很自然地結合在一起,不容易。既要有變化,有筆趣,又要變化中間達到整體的協調,這就是成功了。如果變化中不協調,這就不成功。鄭板橋“六分半書”,把楷書、行書、隸書,甚至草書結合在一起,在初期嘗試的階段還有些不協調,到後來慢慢就協調了,協調了就成功了。把多種因素協調地結合在一起,作品的趣味就多了,也很豐厚,耐看。他書法早期不寫章草,寫得偏秀麗,現在他覺得應該把更多的藝術含量放進去,從其他的書體慢慢吸收。這必須慢慢的,任何天才都是從這種慢慢中間形成的。——蕭平點評
《元人詩意》
這是一幅墨筆畫,中國山水畫以筆墨為基礎,中國畫從宋代到元代有個很大的變化,就是由水墨淋漓而變得蒼茫華滋。蒼茫就是要有蒼老而松和毛的感覺,這幅畫的用筆中間,有這樣的特點。表現蒼,必須要毛,用枯筆。明末清初出現了很多大師,包括新安派,金陵派,揚州派都出現了一些大師,都注重筆墨的蒼茫,這是中國山水畫一個很重要的特點,這種蒼茫的感覺其他畫很難體現,所以要用枯筆去表現它。這張畫很典型,你看他用筆枯和乾中間還含著一種潤。再者,中國畫的這個枯筆中間一定要有書法的味道,就站住了,如果沒有書法的味道,筆要么太直,要么就太柔弱,都不行。又要有變化,又要有蒼茫挺拔的感覺,這個不容易。
蕭平(江蘇省國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兼任東南大學南京藝術學院教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