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起朝內南小街,西至東四南大街,南與東、西羅圈胡同相通,北鄰內務部街,屬朝陽門街道辦事處管轄。該胡同屬於北京市,著名景點有著史可法祠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史家胡同
  • 外文名稱:Shijia Hutong
  • 地理位置:北京市東城區朝內南小街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史可法祠堂
  • 適宜遊玩季節:全年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北京市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歷史沿革,發展,考場,居住,文化氣息,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發展

史家胡同,明朝屬黃華坊,清朝屬鑲白旗,,將京華、官學大院併入,“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稱瑞金路十八條,後恢復原名。
史家胡同博物館史家胡同博物館
東四與東單之間並列著許多條整齊的長鬍同,路東有一條叫史家胡同。關於胡同名稱的來歷,一般的說法是,因胡同內有史可法的祠堂,其地址現為史家胡同國小。
可是一查時間,不對了,早在明嘉靖年間的《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 中“史家胡同”就赫然在目,而史可法是在明末抗清才成為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的。
鑒於祠堂有時是在故居基礎上建立的這一習俗,除非史可法家庭是一個溯百年歷史而不衰的大家族,才有可能以史可法先人的住家為地名,否則很可能是另一家姓史的住戶了。這有待專家考證。
史家胡同從明代歷經清、民國直到今天沒有更改過名稱(不包括“文革”中壽命很短的“紅日路十八條”。那時,北京幾乎所有地名都改成了帶有革命色彩的名稱),可見其名稱的穩定性相當強。

考場

20 世紀初,史家胡同在知識界引起過注意,那是因為胡同里曾設過考場,錄取赴美留學生。
這個時期,帝國主義的凌辱和清政府腐敗無能的現狀,激發了青年學生向工業先進國家學習的熱情,有愛國激情的學生紛紛湧向日本和美國。由於留學日本的青年回國後多從事反清活動,這使清政府很是惱火,加之日本國對中國留學生的遏制及美國又放寬了留學限制,清政府遂將出國渠道從日本轉向美國。
史家胡同史家胡同
1909年5 月,清政府制定了《 遣派留學生辦法大綱》 ,明文規定赴美學生以學習實業為主:“十分之八習農工商礦等科。以十分之二習法政、理財、師範諸學。”
這是中國“實業救國”道路初端。在組織上,由外務部和學部兩家派出官員組成“遊美學務負責考試挑選、管理、派遣、聯絡等事宜。這個學務處先是在候位胡同,後是在史家胡同辦公,考場自然也就設在史家胡同,考生看成績也是在此地。
當年4 月8 日,第一批考生630 人參加了考試,47 人被錄取。第二年7 月,第二批400多人參加考試。考試分作兩場;第一場是在21 日,上午考國文,命題作文,題目是《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說》 ,是篇論說文。下午考英文,英文作文題目是《 借外債興建國內鐵路之利弊說》。國文和英文考試及格後,才許可5 天后參加第二場,這場考試總計3 天,考試的內容多,有平面幾何、希臘史、羅馬史、德語或法語、物理學、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化學、三角、立體幾何、英國史、世界地理、拉丁文等。
這次考試錄取70 人。
第三次為1911 年6 月,錄取了63 人。這也是最後一批,此後,政府不再出面組織考試,而是由清華大學選派赴美留學生了。

居住

該胡同建築整齊,房屋較好,多為大宅院,據老住戶講,清末中法銀行董事長劉福成、名妓賽金花(傅彩雲)都有宅第在此胡同內。胡同內51號院為章士釗先生故居。章士釗辛亥革命後曾任教育總長,1949年曾作為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北平和平談判,因國民黨政府拒絕簽訂國內和平協定,遂到香港。後又回到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隨後全家也來到北京。開始住在東四八條朱啟鈐家,由於兩家人口都比較多,居住比較擁擠。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探望章士釗時,發現了這個問題,便親自出面解決章的住宅問題。章夫人選中了史家胡同51號院,是一個三進院。章士釗認為,一家人住太大了,便將第三進分了出去。章士釗去世後,由他家屬居住。1984年定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胡同內55號院,大門影壁上有磚刻和親王詩,兩邊還有對聯。
史家胡同史家胡同
在新中國解放的初期,作為水利部長的傅作義將軍一家,以及部分水利部門的工作人員,曾經居住在史家胡同32號院內,記錄了愛國將領與史家胡同的一段情緣。
章士釗
章士釗被稱為“毛澤東青睞有加之師友”,他曾住史家胡同51號
史家胡同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51號是一座典型的官邸式四合院,在院子深深的門樓里有兩扇厚厚的紅漆大門。這裡就是章士釗的故居。史家胡同51號院。這是一座大氣、莊重的四合院,有前、中、後三個院落,中院是主院,前院和中院之間的南北雙朝向的房子是穿堂,東邊還有一個偏院。章士釗認為,一家人住這么大的一座院子太大了,便將第三進院分了出去。周總理又鄭重其事地對章士釗說他請示了毛主席,這房子是送給他的,感謝他對共產黨的幫助和合作。原來1920年夏,毛澤東和蔡和森為湖南赴法勤工儉學學生缺乏路費一事,曾向章士釗求助。章士釗十分支持,立即籌措了一筆資金資助學生。這筆錢後來一部分用作赴法留學生的旅費,剩下的由毛澤東攜回湖南,作為開展革命工作的經費。1960年章士釗一家搬進了史家胡同居住。
章含之
章含之女士的著作《跨過厚厚的大紅門》,書中記錄了她在史家胡同51號的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章女士對史家胡同51號深深眷戀的感情融化在了字裡行間,感人至深。
在章女士筆下史家胡同51號是那樣溫馨可愛的庭院。她寫道:“1960年我隨父母從東四八條的四合院搬進這個古老的四合院時剛剛二十五歲。那時前、後院的樹木都是新栽的。後來,前院的榕樹長得很快,兩三年後就成陰了。再後來,榕樹的粉紅色、毛茸茸的花覆蓋了一片樹頂。這些花可以延續整整一個夏天,每天夕陽西下,它們就開始散發出沁人心脾的幽香。40年來,那幽香是‘家’的芬芳,每當我跨進這四合院的門檻,不論那時我是喜悅還是沮喪,這芳香都會使我感到家的溫馨。”
史家胡同史家胡同
這樣雅致而溫馨的小院子是什麼樣子呢?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我走進這座四合院。推開那扇厚厚的大紅門,迎面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影壁,影壁牆是白白的,襯著架上依然碧綠的絲瓜,一種世外桃源的感覺油然而生。影壁旁邊是一溜兒整齊的房子,木質的綠隔扇窗,灰灰的磚牆,從房子的位置我推斷這會不會就是章家的傳達室呢?我記起章女士在她的書中曾說過,她與喬冠華的愛情曾經發生在這裡。那是1973年5月,國務院管理局對這座四合院進行大修。章含之暫時搬到前院傳達室安身。那時,她和喬冠華正在戀愛,他們就在那堆滿家具雜物的傳達室里一杯清茶,促膝長談,相互間超越年齡的差距,官職的懸殊,感情上達到了完全的融合。章女士至今還常常回憶起在簡樸、擁擠的前院小屋中那些純真的時刻。
我繞過影壁,穿過一段短短的遊廊就到了中院,院子裡很是宏敞。在這樣深秋的季節里樹上的葉子已經脫落,只剩下濃密的枝條。1973年,喬冠華與章含之結婚後,放棄了裝飾一新的史家胡同55號的住宅,搬到51號和章含之一起開始了甜蜜的生活。記得章女士在書中常常憶起:“從初夏到深秋,我們常常在深夜的月下散步。時間久了,冠華統計出,走一圈院子是八十步。在銀色的月光下,冠華幾乎是與白晝里全然不同的一個人。他沒有了好勝雄辯的氣勢,臉上常常有一絲淡淡的傷感。我常常想,不知道這世上有幾個人能真正懂得他的心……然而,又有幾個人看到過清澈如水的月光下的喬冠華?他是那樣沉靜,那樣柔和,而且那樣的憂傷。這時的喬冠華,只有這深深的四合院與我一起陪伴著他,聆聽著他傾吐內心的感嘆。”如今想來,這段感人至深的文字,不是正和著眼前這座小院的氣氛和色調嘛。
洪晃
洪晃是著名的文化人、出版商,不過有些人在介紹她時,總是過於注重介紹她的名門背景,像什麼章士釗的外孫女、著名外交官章含之的女兒等等。他們有點忽略了她的才華,其實洪晃本人是個實實在在的“名門才女”。
史家胡同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51號的四合院伴隨著洪晃的快樂童年,章含之的著作《跨過厚厚的大紅門》里的妞妞講的就是她。據說電影《無窮動》中的一些場景,就是在史家胡同51號章家的宅院中拍攝的。

文化氣息

史家胡同里的濃濃文化藝術氣息,不光來自史家胡同國小,胡同中人民藝術劇院的宿舍里,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們更是給這條普通的胡同增加了文化的厚度。堪稱我國話劇界年齡最大、資格最老的女演員,終生忠誠於舞台藝術事業的表演藝術家葉子大姐、曾經主演了電影《我們倆》、情景喜劇《閒人馬大姐》的金雅琴,還有她的老伴北京人藝的著名表演藝術家牛星麗,都曾住在這裡。
史家胡同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宿舍在史家胡同56號,這裡原是一處很講究的三進大四合院,主院種了許多海棠樹,大家管那裡叫“海棠院兒”。1980年,劇院把史家胡同56號的排練廳和後花園拆除,蓋了兩棟新樓。

交通信息

公交:乘106路、108路、110路、111路、204夜班車內、204夜班車外、684路、685路在燈市口東下,步行110米即到。
史家胡同
捷運:乘捷運5號線在燈市口下即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