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史家堡村雖屬平川,但水資源缺乏,土地條件差,屬貧水型農村。如何增加農民收入就成了擺在支部、村委面前的首要任務。經過多次考證,終於確定了史家堡經濟發展的路子。這就是“發展棗糧間作,購銷廢舊輪胎,兩輪驅動飛
奔小康”。
經濟建設
發展棗糧間作,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之路,不但可以節約水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還可以增加農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
雖然這是投資少、見效快、市場前景廣闊的好事,但部分民眾還是認識不夠,在猶豫、等待、觀望,於是支部、村委廣泛發動民眾,黨員幹部帶頭在自家地里栽植,老百姓跟著一起幹了起來。
2002年,經過一個多月緊張有序的艱苦工作,全村1000畝高標準、高質量的棗糧間作工程順利完工,並受到市鄉領導的表揚和肯定。如今這些棗樹已全部掛果,僅此一項史家堡民眾人均收入500元。
史家堡的廢舊輪胎購銷業火紅,說起與張憲孝密不可分,是他走南闖北,走遍了十幾個省市與幾十個客戶簽訂了購銷契約。他致富後不忘帶領民眾致富,特別是他擔任史家堡村提慨多黨支部書記後,毫無保留地把生意經傳授給村民。在他的帶領下,史家堡和周邊的幾個鄉鎮十多個村都加入了廢舊輪胎收購和加工的行列。史家堡人憑著精明能幹、誠實良棗捉守信、勤勞質樸使廢舊輪胎購銷的生意十分紅火。
如今史家堡村成了全國最大的廢舊輪胎交易市場,日吞吐量達1000餘條,全村僅此一項年收入16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達7000元,小汽車達200多輛,三輪車100輛,固定電話200多部,手機300多部。如今的史家堡人告別了貧困,走上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文化建設
史家堡村在汾陽市以夜樂文辯照詢化村、文明村著稱。致富後的史家堡村人“飲水思源,富而思進”,在村集體資金嚴重缺乏的情況下,通過廣大民眾的自願集資辦了一件又一件公益事業……在新農村建設中,他們特別注重史家堡品牌的塑造,決心把史家堡打造成教育大村、文明大村、經濟強村。
史家堡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和全體村民的一致共識。支部、村委積極搞設計,拿規劃,多方籌集資金,建起了一座高標準的史家堡國小。學校雖然建成了,但教學儀器、體育器材還嚴重缺乏。
共產黨員張憲孝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從1994年開始至今,每年都要拿出好幾千元為學校添置了軍樂、鑼鼓、籃球架、籃球、投影儀、錄音機、電腦、獎勵優秀教師、優秀學生。在他的帶動下,湧現出了大批關心和支持教育的愛心人士。
近年來,先後140餘人出資20餘萬元,為學校配備了新桌凳、電視機、VCD、建起了有20台電腦的電腦班,在陽城鄉乃至全市農村率先實現電教化。如今,史家堡村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學校教育工作紮實推進,2006年,悼拔殼地全區22科全區統考中,史家堡村國小18科名列前十名,在六年級語數外統考中榮獲全聯區第一,冬運會全聯區第一,幼稚園獲全聯區優秀和達標幼稚園,全面工作評比獲第一名,並被評為全鄉先進校。
精神文化生活
致富後的史家堡村非常注重豐富人民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素質,提升全村文明程度。“圍鐃”是史家堡村的傳統民間藝術,但由於多年無人組織,面臨失傳。由張憲孝等部分黨員民眾出資5000餘元,支部、村委購置了50餘套彩裝和樂器,組織老藝人對“圍鐃”藝術進愚虹驗閥行加工整理,發展成現在的“彩鐃”,使該村的民間傳統藝術重見天日。
同時培養出一大批農民藝術人才,連續多次參加市裡的春節文藝匯演,博得了市領導和民眾的一致好評。“彩鐃”文化起到了活躍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鼓舞村民,感染村民,推動史家堡村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成為史家堡村響噹噹的文化品牌。
榮譽
史家堡村強村富民工程的建設使胡錦濤總書記的“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示落到實處,也使史家堡村創造了五個全市之最。
——全村經濟總收入達1700萬元,人均純收入突破7000元,在全市最高;
——率先在農村學校建起電腦班,在全市屈指可數;
——率先在全市實行婚喪嫁娶反對鋪張浪費,統一標準,杜絕攀比風。
——率先建起了全市、全國最大的廢舊輪胎購銷市場;
——率先成為全市人均小車、電話、手機最多的村。
史家堡村的突出業績得到了陽城鄉、汾陽市領導的充分肯定。支部元章煉、村委也多次得到市、鄉的表彰獎勵,並被評為四星級基層黨組織。村民們由衷地稱讚說,支部、村委一班人為史家堡的新農村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譜寫了史家堡新農村建設的輝煌篇章。
精神文化生活
致富後的史家堡村非常注重豐富人民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農民素質,提升全村文明程度。“圍鐃”是史家堡村的傳統民間藝術,但由於多年無人組織,面臨失傳。由張憲孝等部分黨員民眾出資5000餘元,支部、村委購置了50餘套彩裝和樂器,組織老藝人對“圍鐃”藝術進行加工整理,發展成現在的“彩鐃”,使該村的民間傳統藝術重見天日。
同時培養出一大批農民藝術人才,連續多次參加市裡的春節文藝匯演,博得了市領導和民眾的一致好評。“彩鐃”文化起到了活躍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鼓舞村民,感染村民,推動史家堡村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成為史家堡村響噹噹的文化品牌。
榮譽
史家堡村強村富民工程的建設使胡錦濤總書記的“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示落到實處,也使史家堡村創造了五個全市之最。
——全村經濟總收入達1700萬元,人均純收入突破7000元,在全市最高;
——率先在農村學校建起電腦班,在全市屈指可數;
——率先在全市實行婚喪嫁娶反對鋪張浪費,統一標準,杜絕攀比風。
——率先建起了全市、全國最大的廢舊輪胎購銷市場;
——率先成為全市人均小車、電話、手機最多的村。
史家堡村的突出業績得到了陽城鄉、汾陽市領導的充分肯定。支部、村委也多次得到市、鄉的表彰獎勵,並被評為四星級基層黨組織。村民們由衷地稱讚說,支部、村委一班人為史家堡的新農村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譜寫了史家堡新農村建設的輝煌篇章。
地圖信息
地址:呂梁市汾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