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明朝吉林驛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台州 明書將泰州音記為台州,今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德順蒙古族鄉古子城村“城四家子古城”,周長12里,兀立平原,氣勢雄渾,洮兒河(撻魯河、長春河)與古城環繞依偎。興宗重熙八年置長春州,統縣一長春縣,延慶宮“斡魯朵”(私城);金承安三年(1198年)為抵禦契丹“連歲擾邊”,復設泰州於長春縣之新泰州;元成吉思四弟斡赤斤封地,升泰寧府為泰寧路,置泰寧縣;明朵顏三衛 之泰寧衛指揮使司駐城。繼三衛大舉南遷,散居遼河流域,延及長城腳下。元明歷史時期,城四家子古城盛極而衰,明代只記為驛站。

歷史考古
2007年6月,白城市洮北區德順蒙古族鄉一農民在城內西南隅耕地時,發現一塊鐫字青磚,訊息一出,引起轟動效應。青磚右上角和左下角殘缺,但正面陰刻楷體,豎寫5行,可識別字多達53字,缺損字只有10字,略加填空、補遺,即可看明白意思。原文(按行排列,為缺字後補):“寅字號窖一坐成黃粟二佰五十石”,“系泰州長春縣戶百姓劉瑋泰和”,“元年壬月卅日入中當該倉使王”,“倉子劉還魂楊花牛”,“事劉子元楊林”。這是金時常見的農戶“進納(粟米)補官”,為維護公信,採取了誇張的刻磚取證的形式,而二佰五十石小米,很可能是這位農戶的全部家當。無補字為人名、職銜,所幸最有價值的關鍵字——泰州長春縣,歷歷在目,毋庸置疑,結合城內另外出土“大安八年”、“大安九年”紀年文字,證實城四家子古城,是始建於遼道宗耶律洪基之世的長春州,和沿用於金代 “承安三年復置於長春縣”的新泰州。自城四家子古城被發現起,學界100多年沸沸揚揚的傳統定論,遼泰州和金代的舊泰州,就在青磚面世一刻被掀翻。《辭海》《中國歷史地圖集》以及《中國東北通史》等經典文獻相關條目,都將做出相應的修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