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台州之戰
- 地點:台州(今浙江臨海)及新河、花街、上峰嶺、長沙等地
- 時間: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至五月
- 參戰方:明朝與倭寇
- 結果:明朝九戰九捷
- 主要指揮官:戚繼光
- 戰役特點:以少勝多、多火器兵種協同
戰役背景,戰役經過,戰役點評,
戰役背景
台州轄寧海、臨海、黃岩、天台、仙居、太平6縣,三面阻山,一面濱海,南自溫州,北抵寧波,海岸700餘里,是倭寇侵擾的重點地區。四十年春,倭寇20000餘人,戰船50餘艘集結於寧波、紹興外海,偵探虛實,伺機入犯。戚繼光偵悉倭寇企圖後,於四月十二日親督舟師出巡海上。倭寇得悉明軍有備,離去。
戰役經過
十九日,一股倭寇駕船停泊於象山海口東塔(今浙江象山西滬港東北),繼而從奉化東南的西鳳嶺登岸,當晚至寧海以北的團前大肆劫掠。戚繼光判斷倭寇的企圖是吸引在台州府城、松門、海門的明軍,而後乘虛竄犯台州。遂立即調整部署:命令把總樓楠、指揮劉意守台州;百戶胡守仁、張元勛守海門,居中策應;中軍游擊兵協守新河;把總任錦率兵速出海上,實施伏擊;自率主力前往寧海,並請寧波海道總兵發兵,水陸會剿。倭寇探知戚家軍向寧海方向運動,台州兵力空虛,遂兵分3路進犯台州:一路由里浦登岸,欲犯桃渚;一路由周洋港登岸,欲犯新河;一路泊於健跳、圻頭。浙東沿海警報頻傳。戚繼光針對倭寇分路進犯的特點,決定集中兵力先攻大敵,然後依次剿除,各個殲滅。遂命兵備僉事唐堯臣率領海門和台州之軍救援新河;自領主力先剿寧海之敵,再殲桃渚、健跳等地的倭寇。二十六日,發起新河之戰。正當新河激戰之時,戚繼光已集兵殲滅寧海倭寇,迅速轉兵增援台州。二十七日,在台州城附近的花街與倭寇遭遇,戚家軍速戰速決,全殲來犯之敵(參見花街之戰)。五月初,倭寇進犯台州東北的大田,企圖進犯台州城。戚繼光動員將士樹立以寡擊眾,以劣勝優的必勝信念,主動迎戰。倭寇見勢西竄,欲掠處州(今麗水)。戚繼光決定設伏於倭寇必經之地上峰嶺,待倭寇通過狹谷,突然襲擊,大敗倭寇(參見上峰嶺之戰)。二十日,又展開長沙之戰,水陸配合,一舉殲敵(參見長沙之戰)。時浙江總兵盧鏜、參將牛天錫也率部殲滅進犯寧波、溫州一帶的倭寇。此後,倭寇未敢大規模進犯台州等地,浙江倭患基本蕩平。
戰役點評
此役,是中國戰爭史上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充分體現了戚繼光的軍事思想:充分發揮火器威力,在火力掩護下實施衝鋒,火力與衝鋒密切結合,即使用各種性能火器的兵種協同作戰。這在中國戰爭史上是較早的,對後世用兵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戚繼光在作戰中還採取了集中兵力,各個擊破,先打危害重大之敵,其次殲滅其餘的戰法,而且關鍵時刻判斷準確,機動迅速,故能連續九戰九勝,徹底消滅了侵犯台州的倭寇。這些在中國戰爭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