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變之物:當代藝術中的軟材料》是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可變之物:當代藝術中的軟材料
- 作者:任倢
- 出版社: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0月
- 頁數:190 頁
- 定價:128.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58059889
《可變之物:當代藝術中的軟材料》是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倢
《可變之物:當代藝術中的軟材料》是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倢內容簡介本書由兩大部分組成。前半部分回溯了過往,結合當代藝術的進程,梳理了軟材料藝術實踐的兩條發展脈絡,選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幾位藝術家作為闡述的...
張超,男,1987年出生於內蒙古鄂爾多斯,當代青年雕塑家,現任教於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2012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獲得學士學位;2016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獲得碩士學位,中國雕塑學會會員,重慶雕塑學會會員,主要工作生活於重慶,致力於當代雕塑創作實踐的拓展及創作理論研究。藝術風格 張超的作品顯示了他對形態...
2005 日本,Studio Parabolica出版社《危險攝影寫真集》2005 中國,吉林攝影出版社《中國傳世攝影1949-2002》1998 日本,木魂社《前衛中國-中國當代藝術》1997 美國,Cherie MK Nursalim出版社《貝氏實本》1996 法國,Éditions CD 出版社《高波攝影西藏1993-1995》1989 德國,Bucher出版社《中國之中》攝影作品集 ...
胡偉,1989年出生於遼寧大連,2012年本科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2016年碩士畢業於荷蘭藝術學院(Dutch Art Institute)純藝術專業。現工作生活於北京。藝術特點 胡偉,工作生活於北京。他本科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2016 年研究生畢業於 Dutch ArtInstitute (DAI)。胡偉使用影像、裝置、 印刷圖像、表演和繪畫等多...
藝術之城:金城銀行前世今生(1930-2020),武漢美術館 湖北,中國 2020 紙上奇蹟2——無所不彈,奇美博物館 台灣,中國 2020 山海新經——中華神話元典當代藝術展,浙江美術館 杭州,中國 2020 2020昌源雕塑雙年展:非雕塑-輕或軟”,城山美術館 昌原,韓國 2020 乘藝游心——公共藝術展”,天橋藝術中心 北京,中國 ...
鄭國谷,1970年出生於中國陽江市,1992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當代藝術家,大尾象(團體)、陽江組(團體)的成員,現任教於北師大珠海分校國際傳媒設計學院,生活工作於廣東陽江。藝術特點 近年來鄭國谷的創作脫離觀念藝術的規訓,嘗試著向東方哲學轉身,由二元對立的思辯轉化至對宇宙能量場的感應與幻變。鄭國谷研究易經...
崔燦燦(策展人,藝術評論家,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學術委員):摘自崔燦燦《偉大之後》王俊通過對物象不同方式的塑造與表現,將畫面的含義引向視覺本身,使得觀眾回到產生視覺的方法中去思考。在王俊的作品中很少看到宏大的、經典的歷史圖像或是經典象徵,他刻意的選擇一些輕鬆的日常之物作為繪製的主要對象,放棄繪畫...
趙建成,男,1988 年出生於河南濟源,2015年獲得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碩士學位,重慶市雕塑學會會員,現工作生活於雲南省保山市,滇西套用技術大學珠寶學院教師。藝術風格 趙建成的作品習慣從材料入手,通過習以為常的材料結合不同的表現方式,表達人和周圍環境的關係,以及身體和物的關係。作品常常選取和收集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曹雨,女,當代藝術家。1988 年生於遼寧凌源市,祖籍山東,於 2006 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分別於 2011 及 2016 年獲得中央美術學院本科和碩士學位,導師隋建國。她的創作橫跨影像、裝置、表演、攝影、雕塑及繪畫等諸多媒介,憑藉其獨特的跨學科實踐和尖銳而犀利的藝術語言,被認為是中國新一代女性藝術家中的領...
巴黎國立現代藝術美術館 巴黎,法國 佛羅倫斯二十世紀美術館 佛羅倫斯,義大利 英國Perth Horse Cross 珀斯,英國 PSA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上海,中國 泰康收藏 北京,中國 尤倫斯藝術基金會 北京,中國 悉尼白兔美術館 悉尼,澳大利亞 主要作品 播報 編輯 藝術家主要作品 作品名 作品圖 形式/材料 ...
加拿大the 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藝術與藝術史系客座教授。韓國誠信女子大學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藝術風格 張嵩燾早期的作品,具有高度的綜合能力,內在靈性充溢剔透,能夠將複雜的觀念不露聲色地隱含在表現性的藝術形象中。既有西方現代藝術的背景,也有當代現實特別是環境方面的關切,更有來自傳統文化中的靈感。重...
藝術履歷 個人展覽 群體展覽 獲獎經歷 主要作品 他人評價 焦興濤(當代雕塑家,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當代雕塑最令人興奮的部分發生在它不斷被拓展和被改變的的領域,張增增的作品正是具有這樣的特質。關於雕塑的最基本的概念“形體”“空間”,被他以多媒體技術的方式予以重新的闡釋和理解,在他的代表作品《無形之...
呈現了語言的核心,澄明朗現的過程就像禪修的過程一樣篤定。藝術家簡介 朱可染 ,1986年出生於安徽淮南,獲得油畫碩士學位,當代藝術家,現生活創作於成都。代表作品《雲卷•雲舒》,《水何澹澹》,《暮夏-2》,《仲夏夜》,《水妖》。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藝術交流及展覽,並被多家藝術機構及個人收藏。
藝術特點 作品形式多樣,在裝置、行為、影像、雕塑和繪畫等媒介中靈活穿插。他習慣利用現代社會這個永動廢物工廠製造的(過剩)產物與個人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殘餘對象進行創作。關注繁雜的社會結構對個體身份與地位的限制與消耗,分解現成物,結合機械串聯,導入重力平衡等因素,從而回響材料背後的個體意識,社會機制之間的...
作為版畫家族中的奇葩,絲網版畫的出現,已成為世界版畫的主流,是一種頗具當代性的版畫品種。創作意義 版畫創作過程是畫家心靈釋放的過程,是畫家審美情趣的體現。版畫的每一幅作品均需有畫家本人親筆簽名、限定印數的作品編號、創作時間等,以保證版畫充分體現畫家的創作意圖、藝術水準和市場的流通量。 一般絲網版畫創作...
王闊闊,男,1984年生於中國山東,2008年獲得重慶大學藝術學院學士學位,畫家、當代藝術家,現生活工作於成都、北京。藝術風格 並置具象形態和抽象規則,試圖通過自然無為分解已經固化的社會形態,自然無為的代言方式由動物情緒傳達,而社會形態則用形同牢籠的圍欄或是法律條文的抽象線條來隱喻。自然無為的代言方式由動物...
《2025字型趨勢報告》是2024年9月在方正2024字型設計大會上發布的報告。發布歷史 2024年9月21日,由國家語委中國文字字型設計與研究中心、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新視界·新啟航——方正2024字型設計大會”在UCCA(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成功舉辦。方正字型檔《2025字型趨勢報告》發布。內容解讀 方正字型檔...
《可被觸摸的時間》為歐鳴於2018年創作的一組當代藝術作品,通過數字來進行標識。藝術家用速乾的石膏作為材料來進行藝術創作。每次創作都是時間、藝術家創作痕跡、思考的直接體現。藝術賞析 從與地板連線處開始生長的白色雕塑,仿佛是時間的具象化,充滿了流動性。因為石膏快速固化的特性,藝術家歐鳴的每次創作都是...
李勇政,男,生於四川巴中。創作類型包括裝置藝術、影像、行為藝術、油畫等。裝置作品“鹽的岡仁波切山”,是美國波爾州立大學博物館收藏的第一件中國當代藝術作品。 多件作品也被澳大利亞白兔美術館,上海喜馬拉雅美術館等國內外藝術機構和私人收藏。部分作品被收入《中國當代藝術簡史》,《21世紀中國當代藝術簡史》。2021...
福島縣的植物活用包裝材料Izumizaki生產基地啟動 1998年 RMN(留尼旺DESMuséesNationaux或法國國家藝術博物館協會)打開圖片檔案 竣工DNP Graphica有限公司,公司在櫪木縣,在一般商業印刷專業 建立了大日本印刷(台灣)有限公司有限公司(DNP台灣公司,有限公司)出售電子元器件 1999年 開始在茨城縣經營DNP數據TECHNO有限公司...
5.目標與途徑相統一相應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是總體規劃目標實現的重要途徑。研究實現既定目標的途徑,提出確保規劃實施的配套政策與管理措施。花藝裝飾 空間花藝裝飾設計強調整體空間設計概念,強化整體策劃與商業價值;融入燈光舞台設計學、空間色彩設計學、材料學、配飾陳列設計學、市場策劃學,設計溝通藝術……
觀察和感知是她進入藝術創作的方式,她觀察生活中的細微處,觀察自然,觀察人的身體和情緒,並從這些生活經驗中感知,吸收,再創作。創作包含了影像、行為表演、繪畫、裝置等元素,自由運用當代藝術的多元形式,使她的藝術創作更多面也更清晰。走進她的藝術世界,可以感知到漸漸被忽視的自然景致和生命的流動。藝術履歷 ...
當代的發展 20世紀60年代以來,為了實現聲吶的遠程探測,發展了不少新的換能材料、結構振動方式和換能機理;發展了工作在低頻、寬頻、大功率和深水中的發射器,具有高靈敏度、寬頻、低噪聲等性能的水聽器;出現了新型的水聲換能器,如複合壓電陶瓷水聽器、凹型彎張換能器、利用亥姆霍茲共鳴器原理製成的低頻水聽器、...
《An echo of history》是曹慧良於2019年創作的裝置作品。該作品運用金屬易拉罐作為創作材料,通過特定的組合排列方式,構成一段類似聲波紋形式的作品。藝術欣賞 作品主要是對於齒輪廠曾經的繁榮發展以及最後悲劇式落幕的回應。作品通過對齒輪廠親歷者的“抽象”、碎片式的口述轉化變成一段類似聲紋符號的視覺形式作為作品...
意境表現,車爾尼雪夫斯基在《藝術對現實的審美關係》中說過:“任何事物,我們在那裡面看得見依照我們的理解應當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美學家胡經之先生在《文藝美學》中也談到“藝術的發展顯現了這樣一種趨勢,越到現代當代越注重心靈,注重抒情性,注重意境。”張旭書法高妙正是因為其作品中寄寓了他醉癲狀態下...
善於運用自然、社會和歷史的景觀和圖像進行觀念性和系統性創作。他的風格多變,試圖嘗試用新的思想和方法去拓寬藝術表達的邊界。藝術家簡介 王向東,男,1972年出生於四川南充。1995年西南大學美術學院畢業,1998年中央美術學院進修,2006年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當代藝術家,現工作生活於重慶。
近代聲學的滲透性極強,聲學與許多其他學科(如物理、化學、材料、生命、地學、環境等)、工程技術(如機械、建築、電子、通訊等)及藝術領域相交叉,在這些領域發揮了重要又獨特的作用,並進一步發展了相應的理論和技術,從而逐步形成為獨立的聲學分支,如非線性聲學、量子聲學、分子聲學、次聲學、超聲學、光聲學、電...
《時逝》系列作品,作品一共有三件,分別為《時逝系列——源》、《時逝系列——引》、《時逝系列——塵蛻》。作者以石膏粉為材料進行創作,不斷地解讀石膏粉本身的材料語言,並對三維空間中時間流逝後產生的痕跡加以探索,從而引發對“時間維度”的思索。藝術賞析 這件作品是《時逝系列》三件作品中,創作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