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藝術風格,藝術履歷,個人展覽,群體展覽,獲獎經歷,主要作品,他人評價,
藝術風格
多年致力於科技手段與城市三維空間之結合,試圖將不可見的哲學和社會邏輯可視化、三維化。努力使得作品尺寸超越小物體,造境取代消極造物,從圖像而至現象,由場所到城市,從小範圍的有限個人感知抵達無邊無盡的空間。在過去十餘年中進行了一系列美術館內外的研究,有關新的材料學,空間技術和城市現象。從城市、景觀、室內、公共關係各角度展開的跨學科研究。
藝術履歷
個人展覽
年份 | 展覽名稱及地點 | 地理區域 |
2019 | 《長江·長江》張增增個展,武漢美術館 | 武漢,中國 |
2017 | 張增增多媒體作品《聲之形》個展 | 成都,中國 |
2014 | 張增增多媒體作品《天堂》個展,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A畫廊 | 重慶,中國 |
2011 | 《測量視平線》張增增個展,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A畫廊 |
群體展覽
年份 | 展覽名稱及地點 | 地理區域 |
2021 | “華燈璀璨”光影雕塑展 | 天津,中國 |
新媒體藝術展覽“異境之間” | 深圳,中國 | |
超驗植入——技術理性、數字密碼與經驗本能,時代美術館 | 重慶,中國 | |
安仁雙年展 | 成都,中國 | |
時光 · 穿行——長江美術館公共藝術展 | 山西,中國 | |
成都第二屆天府大地藝術季 | 成都,中國 | |
2020 | 共振——第七屆上海多倫青年美術大展 | 上海,中國 |
“機器·人·藝術·時代” 華美術館 | 深圳,中國 | |
首屆襄陽華僑城公共藝術節 | 襄陽,中國 | |
中國山西雲竹湖國際裝置雕塑藝術創作季 | 山西,中國 | |
2019 | 深圳坪山國際雕塑雙年展 | 深圳,中國 |
藝術合肥·當代藝術季 | 合肥,中國 | |
第十屆新星星藝術獎頒獎典禮 | 南京,中國 | |
2018 |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展,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 | 北京,中國 |
中國青年藝術家赴義大利佛羅薩展 | 佛羅倫斯,義大利 | |
“山·水·江·湖”——新媒體藝術展,羅中立美術館 | 重慶,中國 | |
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 | 深圳,中國 | |
大同國際雕塑雙年展 | 大同,中國 | |
界面效應Becoming | 北京,中國 | |
2017 | 時代質感——四川美術學院作品展 | 重慶,中國 |
移動靶——新算法下的實體、敘事與秩序生產 | 上海,中國 | |
第三屆iSTART兒童藝術節 | 成都,中國 | |
中國·西安數字雕塑作品展 | 西安,中國 | |
“社會劇場”重慶第五屆美術雙年展公共藝術項目 | 重慶,中國 | |
中國雕塑四十年 | 深圳,中國 | |
2016 | 在路上2016中國青年藝術家作品提名展 | |
無界——第二屆德中青年藝術家發展基金聯展 | 德國,中國 | |
“虛擬車間”互動媒體藝術展 | 重慶,中國 | |
2015 | 太原國際雕塑雙年展 | 太原,中國 |
教學的力量——當代藝術教學的十一個個案 | 上海,中國 | |
集美X阿爾勒國際攝影季 | 廈門,中國 | |
感官對沖——視觸覺的形式轉換 | 重慶,中國 | |
第二屆CAFAM未來展香港巡展 | 香港,中國 | |
四川美術學院青年藝術家駐留計畫“公轉自轉” 2014-2015匯報展 | 重慶,中國 | |
2014 | 第二屆CAFAM未來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 北京,中國 |
客寓觀景四川美術學院青年駐留藝術家作品展,上海證大當代藝術空間 | 上海,中國 | |
“後生”四川美院駐留藝術家年度展,重慶美術館 | 重慶,中國 | |
常青藤計畫2014·首屆中國青年藝術家推介展,北京中間美術館 | 北京,中國 | |
無界代碼—2014國際青年新媒體藝術展,郎園Vintage創意園 |
獲獎經歷
年份 | 獎項 | 地點 |
2021 | 獲第二屆重慶雕塑與公共藝術大展優秀作品獎 | 重慶,中國 |
2018 | 重慶兩江新區首屆城市空間藝術設計大賽一等獎 | |
2017 | 獲東湖國際生態雕塑雙年展 | 武漢,中國 |
2016 | 獲臨空新城新銳雕塑藝術獎 | |
2015 | 第三屆“當代雕塑獎”入圍暨獲獎作品展 | 重慶,中國 |
集美X阿爾勒國際攝影季提名獎 | 廈門,中國 | |
2014 | 第三屆中國姿態雕塑大展佳作獎,山東美術館 | 濟南,中國 |
新星正在升起展,銅獎,文博宮 | 深圳,中國 | |
SAYA2014菁英國際藝術家扶持計畫 | 成都,中國 | |
2013 | 四川美術學院畢業創作學院獎,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A畫廊 | 重慶,中國 |
“第四屆新星星藝術節”年度新人獎 ,保利國際會展中心 | 廣州,中國 | |
2012 | 獲第三屆柯羅默中國當代藝術優秀者獎學金 | 重慶,中國 |
主要作品
作品名 | 作品圖 | 作品信息 |
《此時此刻》 | 《此時此刻》 | 材料:煤 煙霧 計時器 尺寸:可變 年代:2021 |
《測量風景》 | 《測量風景》 | 材料:不鏽鋼 尺寸:7米 年代:2021 |
《未來》 | 1 | 材料:軟電路板、燈點、語音程式 年代:2020 |
《該來的躲不掉》 | 《該來的躲不掉》 | 材料:玻璃鋼、電機、飛鏢、互動程式 年代:2020 |
《長江長江》 | 《長江長江》 | 材料:長江水、舊飯盆、電磁加熱器 尺寸:可變 年代:2019年 |
《無題轉運》 | 《無題轉運》 | 材質:舊老闆椅、舊地板、電機 尺寸:1760cm*760cm*140cm 年代:2019年 |
《滿滿的幸福》 | 《滿滿的幸福》 | 材料:條紋布,燈泡、多肉、鋼架 尺寸:360cm*544cm*120cm 年代:2018年 |
《回信》 | 《回信》 | 材料:父親的信,微生物發酵 年代:2017年 |
《造物》 | 《造物》 | 材料:腦電波意念控制器,螢幕,攝像頭,牆體,窗戶 尺寸:200cm*40cm*40cm 年代:2015年 |
《新房》 | 《新房》 | 材料:肥皂泡,建築垃圾 尺寸:可變 年代:2016年 |
《愛的代價》 | 《愛的代價》 | 材料:越南斗笠,馬克筆 尺寸:50cm*50cm*30cm 年代:2015年 |
《無形之形——東方明珠》 | 材料:AR增強現實 尺寸:可變 年代:2014 年 | |
《無形之形——東方明珠》 | 《無形之形——東方明珠》 | 材料:AR 手機,656米 年代:2014年 |
《夢想成真》 | 《夢想成真》 | 材質:肥皂泡,涼蓆,磚頭 尺寸:可變 年代:2013年 |
《瞬間的永恆》 | 《瞬間的永恆》 | 尺寸:300cm*96cm*180cm 材質:肥皂泡,鐵鏟,磚頭 年代:2012年 |
《乾》 | 《乾》 | 尺寸:200cm*35cm*25cm 材質:木,樹皮 年代:2012年 |
他人評價
焦興濤(當代雕塑家,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
當代雕塑最令人興奮的部分發生在它不斷被拓展和被改變的的領域,張增增的作品正是具有這樣的特質。關於雕塑的最基本的概念“形體”“空間”,被他以多媒體技術的方式予以重新的闡釋和理解,在他的代表作品《無形之形》中,利用和 藉助“增強現實”技術,呈現了形體空間的外延和作為參與者的人和場域的關係, 通過二維碼掃描和手機拍攝,讓作品藉助網際網路和報紙媒介傳播和展示,極高的參與度成為作品令人驚訝的部分。在他新的多媒體互動裝置作品中,通過對腦電波變 化的捕捉,來作為虛擬3d形體成型的依據,試圖賦予無形的意識以具體的形狀。張增增作品中所具有的“新媒體”氣質,並沒有簡單地藉此‘撇清’與雕塑的關係, 恰恰相反,這些作品具有的對空間感和材料性的思考,很好地註解了“當代雕塑” 作為一個動詞的意義。
唐克揚(建築師,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首席研究員,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
張增增多年致力於科技手段與城市三維空間之結合,試圖將不可見的哲學和社會邏輯可視化、三維化。努力使得作品尺寸超越小物體,造境取代消極造物,從圖像而至現象,由場所到城市,從小範圍的有限個人感知抵達無邊無盡的空間。在過去十餘年中進行了一系列美術館內外的研究,有關新的材料學,空間技術和城市現象。從城市、景觀、室內、公共關係各角度展開的跨學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