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召公
- 爵位:伯爵
- 首任:姬奭
- 朝代:周朝
召(shào)公,周朝官名,始於召公姬奭(第一代召公)。世代有召公後人繼承,如周厲王、周宣王朝的召穆公虎,便是姬奭後人。召公後裔孫穆公虎至簡公盈,皆襲爵位,...
召公鎮位於縣城東北15公里處,又名“菊村”,因周朝時召公在此設壇講學而得名,是扶風縣八大鎮之一。與鹹陽市的乾縣、武功縣毗鄰,自古就有“雞鳴一聲聽三縣”之...
召公封燕 公元前11世紀,周滅商,建立西周。...... 召公(召伯、召康公、燕召公)姓姬名奭(音是),謚“康”。史記稱奭與“周同姓”,史記索隱上說他詩周室的...
周公、召公分陝而治,陝縣以西由召公治理。相傳他下鄉視察時,就在田間地頭處理民間事務。地方官吏要民眾騰出房屋讓他休息,燒茶備飯招待他,他馬上制止了,說:“...
召公站為機場至法門寺城際鐵路新建車站,該項目目前處在建設階段。機場至法門寺城際鐵路起自銀西高鐵乾縣車站,途經乾縣、扶風縣至法門寺站,新建線路全長37公里,新設...
《召公諫厲王弭謗》選自《國語》上篇。故篇名亦作《國語·召公諫厲王弭謗》,題中,召公亦作邵公。《左傳》稱厲王為"王心戾虐,萬民弗忍"。自然引起像召公這樣有...
《召公諫厲王弭謗》是春秋時期文學家左丘明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記敘了召公勸諫厲王停止“衛巫監謗”的故事,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刻畫了厲王這個剛愎自用的暴君形象...
姬奭,生卒年不詳,姬姓,名奭,又稱召公(一作邵公)、召伯、召康公、召公奭,西周宗室、大臣,與周武王、周公旦同輩。姬奭輔佐周武王滅商後,受封於薊(今北京),...
周公攝政期間,就在繼承《萬》舞的基礎上,於六年制禮作樂時先主持製作了歌頌武王武功的武舞《象》和表現周公、召公分職而治的文舞《酌》,合稱《大武》;七年...
關於“共和執政”,主要有兩種說法,其一:厲王奔彘以後,朝政由周定公(周公旦後代)、召穆公(召公奭後代)共同執掌政權,史稱“共和執政”。其二:即厲王奔走後,朝中...
自“分陝而治”後,召公奭負責的開發黃河中游地區的農業生產,建立鞏固的經濟後方,推行較為順利。西周王室在此立都長達三個世紀,既就是經歷“國人暴動”,也就是...
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詩經》里有《甘棠》詩一首,其詩為:“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
按,此燕召公名。 爾百姓其亦有安處,在彼宜在天命,囗及惻興亂予保奭其介。——《逸周書》。朱右曾校釋;“奭,盛”。 路車有奭。——《詩·小雅·采芑...
《國風·召南·甘棠》是先秦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章《國風·召南》的一篇。召公在治西方的時候,治理得當,人民和睦。等到他去世了,人們懷念他,連他種的樹...
前邊兩塊豎起的石柱上鐫刻的是清末著名政治家梁啓超先生七歲時應對父親的一位客人出的上聯“東籬采客陶潛菊”梁啓超不假思索對曰“南國人懷召伯棠”由此可知召公風範...
公元前841年的暴動,厲王逃到召公的住處。民眾脅迫召公交出厲王,無奈之下,召穆公狸貓換太子,把自己的兒子交了出去,成全了自己忠誠的名聲。...
《君奭》是《尚書》中的一篇誥詞,篇名取自篇首“君奭”二字。《史記》記載周公攝政,召公疑之,因作此篇。另有觀點認為,它是史官記錄周公勸勉召公的一篇語錄。在...
封召公爽於燕。(今北京西南,一說在北京。)滅商歸來,在鎬京武王同周公談起在洛水和伊水之間的平原地帶建立新都,以便控制東方。由於日夜操勞,武王身染重病,周公...
召誥,《尚書·周書》篇名。成王欲遷都洛陽,先派召公去經營。周公視察洛陽時,召公委託周公上書,告誡成王應當敬德,使天命長久。...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
大臣召公虎看到形勢危急,就勸告周厲王說:“王上,百姓們實在受不了了,‘專利’法再不廢除,難得不發生動亂!”可厲王根本聽不進去。他讓衛國的巫師去監視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