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鳳飢不啄粟

古風·鳳飢不啄粟

古風·鳳飢不啄粟》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組詩古風五十九首》之一。此詩塑造了一個孤高不群的鳳的形象,以此喻清貴賢士羞於與齷齪庸俗之徒爭名奪利,即便歷盡艱辛,終不肯易其節,而與君子為伍,臨別有懷恩未報之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古風·鳳飢不啄粟》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者:李白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 詩文字數:60字
  • 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古風
鳳飢不啄粟,所食唯琅玕⑴。
焉能與群雞,刺蹙爭一餐⑵。
朝鳴崐丘樹⑶,夕飲砥柱湍⑷。
歸飛海路遠,獨宿天霜寒。
幸與王子晉⑸,結交青雲端。
懷恩未得報,感別空長嘆。

注釋譯文

【注釋】
⑴ “鳳飢”句:《莊子·秋水》: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汝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名曰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食(竹實)不食,非醴泉(甘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曰:‘赫!’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赫我耶?”琅玕,傳說中的竹實。
⑵刺蹙:勞碌不休。
⑶崐丘:即崑崙山。
⑷砥柱湍:即砥柱處黃河水。砥柱,山名,又名三門山,在河南三門峽市黃河中。湍,急流的水。
⑸王子晉:周靈王太子,自知死期,人謂仙去。
【譯文】
鳳凰餓了,不會吃粟米,只吃竹實;(它)怎么可能忙著去和雞群爭吃一頓飯?
清晨,(它)在崑崙山的樹梢上歌唱;傍晚,(它)在在中流砥柱處飲水。
回家的海路何其遙遠,(它)獨宿秋夜,頂著霜寒。
(它)有幸結交了王子晉,和他一同飛在青雲端。
感念未報仙人恩,臨別依依,(它)徒然長嘆。

作品評析

李白《古風》組詩共五十九首,這是其中的第四十首。此詩可能是遭饞譖後的激憤之作,大約作於賜金放還山後的回家路上,表示不與群小爭官祿。詩中提到的王子晉有可能暗指元丹丘玉真公主等人,李白有可能是通過他們得到舉薦的,或者是指濟南北海天師高如貴,李白是經過他入的道籍。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自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都護府,在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俠。從25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公元742年(天寶元年)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懷著平亂的志願,於公元756年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爭奪帝位失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漂泊東南一帶,卒於當塗(今屬安徽)。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