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蘭經漢語譯本,《古蘭經》的各種漢語譯本的通稱。中國自明清以來即有《古蘭經》節譯本。最早的通譯本為李鐵錚根據日文轉譯的《可蘭經》,1927年在北平出版。此後姬覺彌、王靜齋、劉錦標、楊仲明、時子周、馬堅、林松、仝道章、馬金鵬、馬仲剛、孔德軍等人陸續推出自己譯本,已有漢譯本10餘種。以王靜齋、馬堅的譯本最為通行。
古蘭經漢語譯本,《古蘭經》的各種漢語譯本的通稱。中國自明清以來即有《古蘭經》節譯本。最早的通譯本為李鐵錚根據日文轉譯的《可蘭經》,1927年在北平出版。此後姬覺彌、王靜齋、劉錦標、楊仲明、時子周、馬堅、林松、仝道章、馬金鵬、馬仲剛、孔德軍等人陸續推出自己譯本,已有漢譯本10餘種。以王靜齋、馬堅的譯本最為通行。
古蘭經漢語譯本,《古蘭經》的各種漢語譯本的通稱。中國自明清以來即有《古蘭經》節譯本。最早的通譯本為李鐵錚根據日文轉譯的《可蘭經》,1927年在北平出版。此後...
用中文方式通譯的阿拉伯文伊斯蘭經典《古蘭經》的統稱。分古代漢語版和現代漢語版兩種。古代漢語版以姬覺彌、王靜齋譯本為代表。現代漢語版以馬堅、時子周、仝道章、...
中國漢譯本《古蘭經》之一。時子周譯。主要從英文本轉譯,並由常子萱、熊振宗、定中明等據阿拉伯文本及有關經注予以校正。內容提要 全經用白話文譯述。每卷都...
其特點為用漢語體文直譯兼意譯。譯文中有不少夾注,譯文後有編碼釋文共1943條,另有不少“附說”或“略解”。系大16開精裝本,書眉有眉批式內容提要,每頁均標...
我的主觀動機不過是想把它富於韻味感的特徵,借用我國音韻豐富的漢語盡力轉達。”並談到在嘗試過程中,“常感到作繭自縛之苦,亦有詞難盡意之憾,更有因韻損意...
本子。中國刊印《古蘭經》始於一八六二年,雲南回民起 義領袖杜文秀頒刊“大元帥杜新鐫”《寶命真經》三十卷 以後陸續有漢語譯本問世,至今已有十幾種版本。其中...
古蘭經馬堅譯本,中國漢譯本《古蘭經》之一。譯者馬堅始譯於1940年,1945年初完成初稿,1950年由北京大學出版部刊印附有對重點經文注釋的前8卷本。1981年由中國...
古蘭經維吾爾語譯本,中國維吾爾語《古蘭經》譯本。較早的譯本有謝木斯丁的《古蘭經注釋》。1987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維吾爾族伊斯蘭教學者買買提·賽來的現代維吾爾語譯...
《古蘭經》古漢語翻譯者之一。字正鈞。回族。上海市人。他出身貧寒,從小努力求學。在求學期間受到民主革新思想的影響,曾經參加過愛國運動;同時,他廣泛閱讀伊斯蘭...
《回教教育史》《回曆綱要》《阿拉伯簡史》《阿拉伯通史》《阿拉伯文學概況》《阿拉伯概況》《阿拉伯語法教材》等,並主持編寫了中國第一部《阿拉伯語漢語詞典》...
《古蘭經在中國》是2007年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林松。本書全面、系統、客觀地介紹了《古蘭經》在中國傳播、發展、翻譯、研究的概況,重點突出地展示、...
一、研究意義 二、研究現狀 第四節 經堂語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材料 二、研究方法第二章 經堂語漢譯《古蘭經》詞形研究 第一節 漢語原形詞 一、保留...
《古蘭經》漢語文言體譯本。楊敬修(仲明)譯,1947年8月北平伊斯蘭出版公司初版。平裝32開本,豎排。譯文間夾雜有經堂語氣。譯者強調儘量直譯,認為翻譯《古蘭經》...
《漢語-阿拉伯語精準翻譯初探》是2008年7月外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關銳。內容簡介 《漢語:阿拉伯語精準翻譯初探》依據翻譯的基本理論,總結歸納了作者30餘年...
精通伊斯蘭教經典、教義,通曉阿拉伯文、波斯文,古漢語修養很高,並擅長書畫。發表過《天經譯解》。上海愛儷園廣倉學窘版姬覺彌總纂的《漢譯古蘭經》,是由李廷...
為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振興民族和伊斯蘭文化,許多穆斯林知識分子還在各地創辦了許多刊物,並先後抽譯、選譯和全譯出版《古蘭經》及其他典籍的漢語譯本和維吾爾文譯本,...
《古蘭經注擷英》《光塔古蘭經注》《焦海里經注》《古蘭經注之準衡》《古蘭經義精華》《古蘭經》漢語譯本 《可蘭經》《漢譯古蘭經》《可蘭經漢譯附傳》《古蘭...
13.《古蘭經》,參照各種經注通講全經。現代,有些城鎮的大寺經堂教育還設有漢語和普通文化課程。大學部的修業年限也不固定,一般需要6~7年時間,在學完上述課程...
17、《天方尊大真經中華明文註解》——中國已知最早《古蘭經》小經漢語通譯本介紹(《世界宗教研究》,2012-06)18、《伊斯蘭的核心價值觀》(《中國穆斯林》2013...
18.《古蘭經》是怎樣一部經典?19.中國流傳的《古蘭經》抄本、刻體始於何時?有哪些漢譯本?20.《古蘭經》已被譯成多少種文字?21.伊斯蘭教傳播的地區是怎樣...
伊斯蘭教自7世紀中葉傳入中國至明代的近10個世紀中,《古蘭經》既沒有阿拉伯文印本,也沒有漢語譯本,只是手抄經文予以流傳。其因有二:一、尚未出現兼通阿拉伯文...
《古蘭經》古漢語翻譯者之一。字正鈞。回族。上海市人。他出身貧寒,從小努力求學。在求學期間受到民主革新思想的影響,曾經參加過愛國運動;同時,他廣泛閱讀伊斯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