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製作技藝(福建省三明市、莆田市仙遊縣傳統技藝)

古琴製作技藝(福建省三明市、莆田市仙遊縣傳統技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古琴製作技藝,福建省三明市、莆田市仙遊縣傳統技藝,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20年3月,古琴斫制技藝入選三明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2年,古琴製作技藝(三明、仙遊)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琴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22年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
  • 項目批次:第七批
歷史淵源,傳承保護,

歷史淵源

三明古琴文化歷史悠久,其中大宋理學家朱熹、明代古琴大師楊表正對三明古琴文化有著深刻影響。2016年一張宋代朱熹制靈機式古琴,由古琴家劉少椿先生舊藏,腹款“朱紫陽制”,在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會成交,這是三明古琴斫制技藝歷史的重要證明;楊表正對琴學苦研三十餘年,在古琴的歷史、曲譜、歌詞、琴學理論研究造詣很深,其撰寫的《重修真傳琴譜》留給後人極大的歷史參考價值和直接影響。至明末清初,古琴始分流派,斫琴技藝主要以師帶徒的方式進行傳承,目前三明所傳承的斫琴技藝則傳自清初廣陵派創始人徐常遇,至今已傳承至第十三代,採用傳統技藝斫制的古琴形制靈動飄逸、美觀大氣、古樸自然,音正韻和、細膩均勻、清、徽、澹、遠、不沙音、不抗指、不打板,是為佳品。

傳承保護

傳統古琴斫制技藝流程複雜,每道工序都有很高的要求,其中還包括了木工學、木理學、漆藝、樂理與音響學等諸多門類知識。這些技藝是古代琴家與斫琴藝術師在操弄和斫琴領域中長期實踐的智慧結晶,且難以為現代技術所替代。對工序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態度,體現了堅韌的民族工匠精神,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歷史遺產。古琴藝術的發展幾乎伴隨著中華傳統文化發展的始終,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不同時期的文化特點、文化理念,都對它產生過重要的影響,都對它進行過不同時期的人文完善。從留存至今的大量唐、宋、元、明、清的傳世古琴實物以及律、調、譜、器、論等浩繁的著錄、曲籍中能夠發現各個時期斫琴技藝的變化發展,對研究各個時期的古琴音樂文化的發展進程具有重要價值,更充分體現了古琴藝術在人類文化文明歷史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