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標(浙江民間斫琴師)

丁志標(浙江民間斫琴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丁志標,民間斫琴師·1971年出生於浙江金華市,是東陽木雕技校第二屆學生。畢業後進入原東陽木雕總廠工作,木雕給了他與藝術結緣的機會,那些年裡,他學書法、繪畫、篆刻、詩詞等等,“感覺古代文人四雅”琴棋書畫”中,除了琴,其他均涉獵。師從杭州最負盛名的太音琴社社長陳成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丁志標
  • 出生地:浙江金華市
  • 出生日期:1971年
  • 職業:民間斫琴師
個人感悟,評論文章,

個人感悟

斫琴具備的三個條件:其一,“東陽是百工之鄉,斫琴是木藝之一,斫琴所需的木工、雕工,還有相關的木料、油漆等都能輕鬆找到,別的地方難以齊配這些要素”。其二,“自己學了6年木雕,對手工製作”有癮”,斫琴可以過把手癮。”其三,“現代人多心浮氣躁,心浮就制不了良琴,斫琴可以靜心生慧。”鼓琴,操千曲而後知音;制琴,亦是斫千床而後知質.

評論文章

斫制古琴 樂在其中
作者:吳旭華 陳林旭
如何才能製作出更佳的古琴?兩年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丁志標,“很多時候晚上睡覺都在考慮這個問題,古琴製作就像在運算一個龐大的排列組合,對它的探索沒有止境,沒法不讓我痴迷。”丁志標自嘲,自己對斫琴的痴迷已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每天都像有什麼力量在推動著他,使他想知道自己新制的琴,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這種期待,就像在產房外等待即將出世的孩子。而他也確實把古琴當成了孩子,“我做的不是琴,是孩子,是女兒。”
“為什麼不是兒子?”“女兒是要嫁出去的,當我斫的琴被師父打到80分以上時,我就會替她找個好人家。”2011年,丁志標隨中國古琴琴會會長龔一參加了在福建廈門舉行的“中國龍人古琴文化藝術節”,他發現,藝術節舉辦的全國古琴斫琴經驗交流會,“論壇收到32篇論文中,僅有兩篇論述斫琴,可見斫琴在古琴文化傳承中的式微地位。斫琴者必須先是彈琴者,且須兼工善藝,而斫琴涉及鋸、鑿、刨、磨、漆等工序,顯然是眾多鼓琴者所不會的。”這一發現,堅定了他把斫琴這一“小眾”藝術直走到底的決心。
問丁志標,他斫制的古琴能打多少分?他笑答:60分吧!他的師父王飆據說對他製作的幾張古琴頗為欣賞,對此丁志標抱之以淡定的態度,“我把斫琴當成興趣愛好來做,斫去自己心頭的戾氣、浮氣。”
因為兩年來專注於斫琴,丁志標曾被家人視為“胸無大志”,原因是他為斫琴扔進去了幾十萬元,未有分文產出。如果不是靠房租收入支撐,這個家恐怕要為他這種奢侈的愛好而代價慘重。更離譜的是,朋友數次三番邀他去廣東做生意,都被他拒絕了,“自從學了斫琴後,很多事都看不上眼了,覺得世間再也沒有一樣技藝,能如斫琴這般令我沉迷痴狂。古人云,琴有九德:奇、古、潤、透、勻、靜、圖、清、芬。跟這九德比起來,其他都是身外事。”所幸,受這琴氣感染,丁志標的妻子已逐漸理解了他,“琴彈得比我還好!”
對丁志標來說,他自認為理想的人生狀態,就是“詩畫一筐琴一囊”,他曾賦詩《聽琴》:“弦里清音弦外天,輕徽暗撫響虞泉。一聲飛度八千里,跌破紅塵方寸田。”枯桐之道,其泱泱哉!“可惜我到現在還未制出一張能令自己滿意的琴,兩年來所嘗試的也只有仲尼式與伏羲式這兩種琴型。那么多的古琴型式,要是一一斫制過來,恐怕這輩子都不夠用……”
“斫琴現在還處於邊緣化的地位,很多人與古琴存在著隔閡。斫制古琴,傳承琴藝,就要遵循傳統,也就是讓古琴‘永遠地古老,永遠地新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