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琴穀子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閩西南
- 職業:大學教師、斫琴師
- 畢業院校:中央音樂學院、華中科技大學
- 代表作品:《斫琴-閩越古琴傳統製作技藝》、《古琴與中國文化》教程等
創立琴谷書院,關於古琴與中國文化網,關於閩江琴社,關於琴谷書院古琴斫坊,名人題詞,主要研究方向,主持參與科研課題,獲獎情況,著作、文章作品,《斫琴-閩越古琴傳統製作技藝》,古琴簡介,《古琴與中國文化教程》,
創立琴谷書院
2010年,由琴穀子先生創建了琴谷書院,傳承了中國古代書院的建制與精神、融匯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西方文化精華、並結合當代科學與知識進行創新,主要從事中西合璧新型的民間學術研究與教學。
一百多年來,中西文明的碰撞,西學東漸迄今,中華傳統文明受到了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挑戰。但她仍以博大的胸懷、蓬勃的生機、海納百川的氣勢,容匯了一切有利和不利的舶來文明,然後通過歷史的沉澱淨化,重新為世界所矚目。今天的人類社會,工具理性的發展,即科學技術的開發和利用,使人類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信息化工商社會時代,傳統的人際關係、意識形態、倫理道德均以物質利益最大化為目的被套上了枷鎖;而一些虛假的、偽善的價值體系,藉助於高速資訊時代這台機器進行運轉,使財富向社會少數人聚斂,這一現象在現今社會達到了頂峰,造成人心的嚴重失衡,被生命的共同心靈訴求所唾棄。最終,這種唾棄必定能為普世價值戰勝虛假和偽善以使道德人性受到重視這一事實提供最大的動力。我傳統文明只有在這一大的歷史文化背景中經受住考驗,才能凝聚最大的世道人心,重登世界文明之巔。為了迎接這一偉大時代的到來,琴谷書院從自身做起,站在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前沿,為現代工商社會弘道、布道,促成社會人心的共有精神家園早日重建,以期拉動我們這個社會中各利益集團的炎黃子孫共同參與。
琴穀子主要從事以下方面的研究方向:1、國學與中國化管理研究(企業文化與戰略、中國化領導力、EAP中國化)、區域經濟與公共管理研究; 2、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與信息人才孵化;3、古琴傳習與琴學研究,古琴斫制與鑑賞,古琴與中國文化傳播。同時,書院積極參與服務社會,多次為社會企事業單位提供國學、中國傳統文化、企業管理、文化創意、信息化等培訓與服務;與高校緊密合作,成立了海峽文創人才孵化站、閩江琴社、大唐古琴斫坊等機構,並在高校開設《古琴與中國文化》等教學課程;創建了《古琴與中國文化》網站和電子雜誌,擁有3000多名網站會員,古琴行業一萬多名古琴與中國傳統文化愛好者從中受益。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中斷五千年文化歷史的民族,然而在近代社會不斷自我更新的進程中,它受到了西方外來文化的猛烈衝擊。傳統文化在社會近代化中的尷尬遭遇同樣體現在古代書院身上。從歷史發展角度講,書院改學堂對中國教育以及學術文化思想,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在書院千年的發展史上,有創新、改革,也有守成、衰落。歷史證明,無論書院經歷何種歷程,千年書院,文脈永在,精神永在。今天,在“知識與道義”的感召下,傳統書院在先進文化建設中,同樣承擔著重大任務,相信經過共同努力,一定能作出特殊而又重要的貢獻。我們決心繼承與弘揚先賢的文化精神,為中華文化的現代重建,為中華民族的現代復興貢獻一份力量。
關於古琴與中國文化網
《古琴與中國文化》是古琴垂直細分行業入口網站,同時匯集中國傳統文化、國學、古琴、古代人文、歷史、易經、儒家、佛家、道家等,成立於2011年,旨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文修煉的精神家園!
網站主要有琴壇動態、雅集活動、琴人名家、視頻欣賞、曲譜下載、音頻吟唱、古琴斫制、七弦文化、古琴知識、國學、古琴、古代人文、歷史、易經、儒家、佛家、道家等欄目。
古琴,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樂器。她以深厚的內涵、高雅的形制、優美的旋律和沁人心脾的音色受到歷代人們的喜愛。在三千年的歷史中產生了大量的古琴理論文獻和曲譜。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古琴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使中國這個古老的民族樂器為世界人民所關注。
三千年的古琴理論和實踐證明了,古琴不僅是一件樂器,她還能發揮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和調理身心的作用。這一深刻的內涵正是古琴區別於其他樂器的重要特徵。然而,在復興古琴的熱潮中,人們的注意力更多側重於古琴的技法和演奏,而忽視了古琴修身養性、調理身心的重要作用。這使得古琴所具有的豐富內涵變得單薄而無力。
本站在保護和弘揚古琴文化遺產的活動中,在重視演奏技巧的同時,更加注重古琴修身養性的功能,提倡做一個品德高尚的琴人,做一個身心健康的琴人,做一個全面傳承古琴文化遺產的琴人。
關於閩江琴社
閩江琴社是福州琴友、福州高校教師、高校在讀學生中對古琴有一定興趣和愛好的學生自主創立的以琴學研究為主的文藝兼學術性質的團體組織。本著“以琴養心,以琴會友,以友輔仁”的宗旨,通過講座、研討、座談、演奏和學術交流等形式,開展古琴教學及古琴文化理論研究,弘揚中國傳統古琴文化,提高社員的琴學修養,更好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發揚琴道,淨化人心。
關於琴谷書院古琴斫坊
福州琴谷書院古琴斫坊坐落於歷史文化古城福州,由琴穀子先生創建。琴坊斫制的每張古琴都精心匠制,精心選材,精細製作。每張古琴的音色純正,以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相結合的工藝,製作桐木、老杉木等貴重木材的高檔古琴。在古琴漆藝方面,傳承、依託了福州市漆藝基地精湛的漆藝技術。漆藝和木質所形成的特殊工藝,外觀採用清水手工打磨工藝,使乃古琴音色優韻,手感舒適。
琴坊研製的古琴特點:琴體振動充分,高、中、低音平衡豐滿,上下把位通透,七根弦協調,發音靈敏,韻味濃郁,無沙音、打板,頻響較寬。古琴整體穩定性良好,環境變化干擾影響極小。古琴聲音渾厚、透亮、純淨;桐木古琴、明朗、細膩;杉木古琴圓潤、渾厚。
名人題詞
《古琴與中國文化》、“閩江琴社”均由北京故宮博物院、著名古琴專家鄭珉中先生題詞。
鄭珉中,男,漢族,1923年生於北京,原籍福建閩侯,寄籍四川華陽。現任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中國博物館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古琴研究會副會長。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主要研究方向
1、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藝術管理、數字音樂、古琴與傳統文化數位化;
2、古琴傳習與琴學研究,古琴斫制與鑑賞,古琴與中國文化傳播。
主持參與科研課題
主持科研課題:福建省教育廳A類:1、《基於TRIZ理論的閩台高校“創新、創意”型人才培養借鑑與套用研究》,2、《閩台文創產業對接基礎與對接方式研究》,3、《閩台文化創意與信息產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比較與借鑑》;福州市政協2012年十大調研課題:《福州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幾點建議》。
副主持人:擔任福建省教育廳《閩台高校合編教材專項資助計畫》科研課題副主持人、福建省A類人文社科研究兩岸職業教育專項重點課題《海峽兩岸大學生交流學習服務與管理體系研究》科研項目副主持人、福建省教育廳、福建財政廳“本科教學工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畫項目指導老師。
獲獎情況
浙江省政府辦公室三等獎。浙江省人民政府評為浙江省優秀課題三等獎。國家勞動保障部徵文二等獎。閩江學院第四屆“師德之星”。
著作、文章作品
琴學著作《斫琴-閩越古琴傳統製作技藝》、《古琴與中國文化教程》;《梅花三弄》(古琴散文詩)發表於《福州民建》雜誌(2012年第3期);《風求凰》(古琴散文詩)發表於《福州民建》雜誌(2012年第4期)。《富士康事件的三重反思》發表於《廣告大觀(綜合版)》2010年07期。《閩越古琴傳統製作技藝》發表於貴州文聯《音樂時空》雜誌,2013年7月份。《福州古琴傳統製作技藝-閩越斫琴法》發表於文化部《演藝科技》雜誌,2013年7月份。《古琴音樂與領導者的修身養性。《關於打造平台推動榕台文化創意產業對接的建議》被2013年2月27日中共福州市委辦公廳《民情專報》採用,3月11日,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楊岳書記審閱後在該信息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福州市政府分管領導及有關部門應予以重視。
《斫琴-閩越古琴傳統製作技藝》
作者:琴穀子
古琴簡介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餘年,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20世紀初,為區別西方樂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個“古”字,被稱作"古琴"。至今依然鳴響在書齋、舞台上的古老樂器。
古琴結構
琴一般長約三尺六寸五(約120—125公分),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說象周天365度)。一般寬約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約二寸(6公分左右)。琴體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別象徵天地。整體形狀依鳳身形而製成,其全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頸、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後來文王囚於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為文弦;武王伐紂,加弦一根,是為武弦。合稱文武七弦琴。
《琴當序》中記載:”伏羲之琴,一弦,長七尺二寸。”桓譚《新論》中記載:“神農之琴以純絲為弦,刻桐木為琴。傳說舜定琴為5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紂又增一弦為七弦。曾侯乙墓出土的據說是10弦琴。聽說古時還有32弦琴。
“琴頭”上部稱為額。額下端鑲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稱為“岳山”,又稱“臨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兩個音槽,位於中部較大的稱為“龍池”,位於尾部較小的稱為“鳳沼”。這叫上山下澤,又有龍有鳳,象徵天地萬象。岳山邊靠額一側鑲有一條硬木條,稱為“承露”。上有七個“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個用以調弦的“琴軫”。琴頭的側端,又有“鳳眼”和“護軫”。自腰以下,稱為“琴尾”。琴尾鑲有刻有淺槽的硬木“龍齦”,用以架弦。龍齦兩側的邊飾稱為“冠角”,又稱“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經岳山、龍齦,轉向琴底的一對“雁足”,象徵七星。 琴腹內,頭部又有兩個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納音”尾部一般也有一個暗槽,稱為“韻沼”。與龍池、鳳沼相對應處,往往各有一個“納音”。龍池納音靠頭一側有“天柱”,靠尾一側有“地柱”。使發聲之時,“聲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餘韻”。由於琴沒有“品”(柱)或“碼子”,非常便於靈活彈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別長,琴弦震幅大,餘音綿長不絕等特點,所以才有其獨特的走手音。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經岳山、龍齦,轉向琴底的一對“雁足”,象徵七星。 琴腹內,頭部又有兩個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納音”尾部一般也有一個暗槽,稱為“韻沼”。與龍池、鳳沼相對應處,往往各有一個“納音”。龍池納音靠頭一側有“天柱”,靠尾一側有“地柱”。使發聲之時,“聲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餘韻”。由於琴沒有“品”(柱)或“碼子”,非常便於靈活彈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別長,琴弦震幅大,餘音綿長不絕等特點,所以才有其獨特的走手音。
就構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結構十分合理。其體積不大不小,既便於攜帶,又方正雅致。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 從琴各部分的命名亦可著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
琴前廣後狹,象徵尊卑之別。宮、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徵君、臣、民、事、物五種社會等級。後來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稱為文、武二弦象徵君臣之合恩。十三徽分別象徵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徵閏月。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種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別象徵天、地、人之和合。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徵意義實反映出儒家的禮樂思想及中國人所重視的和合性。因為禮的作用是為了保障個體,使個性有所發揮,樂以同和,其作用是與群體諧協。禮樂之同時並用可使個體和群體之間能互相調劑,形成人與人之間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禮樂這兩套表面相反的技藝的推行,實為求達到相輔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從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會秩序、等級的名稱來著,可見其製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倫的深意。
閩越古琴傳統製作技藝
製作古琴作為一門古老的手藝,近些年逐漸被挖掘出來。古琴斫琴師琴穀子,曾從各地斫琴師中學到傳統的斫琴技藝,保留著傳統製作古琴的手藝。
一張古琴的製作工藝,簡要概括分為11環節與步驟,就按照古琴製作工藝的先後順序作為介紹的步驟。
第一步:選材
第二步:製作面板
第三步:製作底板
第三步:製作底板
第四步:合琴
第五步:製作附屬檔案
第六步:刮灰胎
第五步:製作附屬檔案
第六步:刮灰胎
第七步:安裝琴徽
第八步:髹漆
第八步:髹漆
第九步:安裝雁足 第十步:上琴弦
第十一步:調音
第十一步:調音
《古琴與中國文化教程》
作者:琴穀子
目 錄
前 言 1
第一篇 琴器篇 8
第一章、 古琴基礎知識 9
第一節、印象古琴 9
第二節、古琴結構簡介 12
第三節、定弦與常用調式 13
第四節、古琴的音色和音域 17
第二章、閩越古琴傳統製作技藝 19
第一節、閩越古琴傳統製作技藝 19
第二節、傳統技藝的特點與古琴特色 19
第三節、原材料特性 20
第四節、製作工序 20
第三章、古琴鑑賞與收藏 28
第一節、古琴的鑑賞與識別 28
第二節、選琴的一些問題 30
第二篇 琴藝篇 33
第四章、古琴彈奏概要 34
第五章、琴的擺放、彈琴坐勢、指甲修養與保養 37
第六章、識讀減字譜 39
第七章、右手基本指法與演奏方法 41
第八章、左手基本指法與演奏方法 49
第九章、其他基本指法與符號 56
第十章、古琴音點陣圖 58
第十一章、琴譜 62
第一節、經典古曲 62
01、仙翁操 62
02、秋風詞 63
03、良宵引 65
04、鳳求凰 68
05、湘江怨 70
06、酒狂 73
07、陽關三疊 76
08、關山月 79
09、普庵咒 81
10、平沙落雁 95
11、長門怨 100
12、梅花三弄 104
13、流水 112
14、廣陵散 123
第二節、現代樂曲 141
01、康定情歌 141
02、送別 142
03、相思曲 142
04、牧羊曲 144
05、滄海一聲笑 146
06、月朦朧 鳥朦朧 147
07、小城故事 148
08、佳人曲 149
10、菊花台 151
11、四張機 153
12、長相守 154
13、有所思 156
14、枉凝眉 157
16、臥龍吟 161
17、青花瓷 163
18、搖籃曲 166
19、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陽 167
20、櫻花 169
21、映山紅 170
22、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171
23、瀏陽河 174
24、盼紅軍 177
25、茉莉花 178
27、長征組歌 180
28、北國之春 181
29、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182
30、山水情 183
31、春風 188
第三篇 琴學篇 195
第十二章、琴史述略 196
第一節、先秦時期 196
第二節、兩漢魏晉南北朝 197
第三節、隋唐兩宋 198
第四節、元明清與近現代 200
第十三章、古琴與文學、美學 202
第一節、古琴音樂與文學的關係 202
第二節、琴詩集成 203
第三節、古琴與美學 209
第十四章、古琴與中醫養生 212
第一節、寓樂於教,琴能養德 213
第二節、中正平和,琴能養性 214
第三節、暢情舒郁,琴能養疾 215
第十五章、琴律 216
第一節、琴律發展與律制 216
第二節、律學特點 216
第三節、律名律高、琴律琴調 217
第十六章、琴派 219
第一節、琴派形成 219
第二節、各琴派簡介 220
第四篇 琴道篇 225
第十七章、古琴與儒家 226
第一節、古琴蘊涵的崇聖思想 226
第二節、古琴蘊涵的禮樂精神 227
第三節、古琴的社會功能 228
第十八章、古琴與道家 229
第一節、先秦神仙方士琴人 229
第二節、兩漢魏晉南北朝道教琴人 230
第三節、隋唐五代道教琴人 231
第四節、宋元道教琴人 233
第五節、明清道教琴人 234
第十九章、古琴與釋家 237
第一節、古琴中的琴僧眾多 237
第二節、釋家的古琴美學 237
第三節、釋家的琴樂代表作 238
參考文獻 240
感謝及後記 241
第一篇 琴器篇 8
第一章、 古琴基礎知識 9
第一節、印象古琴 9
第二節、古琴結構簡介 12
第三節、定弦與常用調式 13
第四節、古琴的音色和音域 17
第二章、閩越古琴傳統製作技藝 19
第一節、閩越古琴傳統製作技藝 19
第二節、傳統技藝的特點與古琴特色 19
第三節、原材料特性 20
第四節、製作工序 20
第三章、古琴鑑賞與收藏 28
第一節、古琴的鑑賞與識別 28
第二節、選琴的一些問題 30
第二篇 琴藝篇 33
第四章、古琴彈奏概要 34
第五章、琴的擺放、彈琴坐勢、指甲修養與保養 37
第六章、識讀減字譜 39
第七章、右手基本指法與演奏方法 41
第八章、左手基本指法與演奏方法 49
第九章、其他基本指法與符號 56
第十章、古琴音點陣圖 58
第十一章、琴譜 62
第一節、經典古曲 62
01、仙翁操 62
02、秋風詞 63
03、良宵引 65
04、鳳求凰 68
05、湘江怨 70
06、酒狂 73
07、陽關三疊 76
08、關山月 79
09、普庵咒 81
10、平沙落雁 95
11、長門怨 100
12、梅花三弄 104
13、流水 112
14、廣陵散 123
第二節、現代樂曲 141
01、康定情歌 141
02、送別 142
03、相思曲 142
04、牧羊曲 144
05、滄海一聲笑 146
06、月朦朧 鳥朦朧 147
07、小城故事 148
08、佳人曲 149
10、菊花台 151
11、四張機 153
12、長相守 154
13、有所思 156
14、枉凝眉 157
16、臥龍吟 161
17、青花瓷 163
18、搖籃曲 166
19、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陽 167
20、櫻花 169
21、映山紅 170
22、山丹丹開花紅艷艷 171
23、瀏陽河 174
24、盼紅軍 177
25、茉莉花 178
27、長征組歌 180
28、北國之春 181
29、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182
30、山水情 183
31、春風 188
第三篇 琴學篇 195
第十二章、琴史述略 196
第一節、先秦時期 196
第二節、兩漢魏晉南北朝 197
第三節、隋唐兩宋 198
第四節、元明清與近現代 200
第十三章、古琴與文學、美學 202
第一節、古琴音樂與文學的關係 202
第二節、琴詩集成 203
第三節、古琴與美學 209
第十四章、古琴與中醫養生 212
第一節、寓樂於教,琴能養德 213
第二節、中正平和,琴能養性 214
第三節、暢情舒郁,琴能養疾 215
第十五章、琴律 216
第一節、琴律發展與律制 216
第二節、律學特點 216
第三節、律名律高、琴律琴調 217
第十六章、琴派 219
第一節、琴派形成 219
第二節、各琴派簡介 220
第四篇 琴道篇 225
第十七章、古琴與儒家 226
第一節、古琴蘊涵的崇聖思想 226
第二節、古琴蘊涵的禮樂精神 227
第三節、古琴的社會功能 228
第十八章、古琴與道家 229
第一節、先秦神仙方士琴人 229
第二節、兩漢魏晉南北朝道教琴人 230
第三節、隋唐五代道教琴人 231
第四節、宋元道教琴人 233
第五節、明清道教琴人 234
第十九章、古琴與釋家 237
第一節、古琴中的琴僧眾多 237
第二節、釋家的古琴美學 237
第三節、釋家的琴樂代表作 238
參考文獻 240
感謝及後記 241
舉辦藝術展
閩江琴社“文化·科技·創意”人物展 —名人·音樂·藝術(2012-12-04 );福建古琴藝術研究會走進閩江學院古琴藝術展活動(2012-12-28);閩江學院海峽學院舉辦古琴知識展(20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