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滎漢代冶鐵遺址

古滎漢代冶鐵遺址

鄭州古滎漢代冶鐵遺址位於鄭州市西北二十多公里的惠濟區古滎鎮(滎陽故城)西牆外。 1965年文物調查發現,遺址南北長400米,東西寬300米,總面積12萬平方米。1975年,鄭州市博物館對遺址的冶煉區發掘1700平方米,在發掘範圍內,發現煉鐵爐爐基兩座、爐底積鐵十餘塊,最大的重約23噸、礦土堆約60立方米、水井一眼、水池一處、四角柱坑、烘范爐十三座、船形坑一個等遺蹟。出土鐵器318件、陶器380餘件、石器8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滎漢代冶鐵遺址
  • 總面積:12萬平方米
  • 東西寬:300米
  • 南北長:400米
簡介,文物,展覽與藏品,一號冶鐵高爐,四角柱洞,蓄水池,水井,陶窯,歷史,

簡介

兩座煉鐵爐爐基東西並列,間隔14.5米,爐基深3米,爐基下部和爐前工作面相連,平面呈“凸”字形;爐缸呈橢圓形,面積8.5平方米,爐壁厚1米,殘高0.54米;爐前工作面面積24平方米;爐壁、爐基、爐前工作面用摻石粉、炭末的黑褐色耐火土夯築建成。圍繞兩座爐基四周有水井、水池、礦石加工場、木柱高架、烘范爐、船形坑、鼓風管及煤渣堆積,遺蹟的分布顯示出以煉鐵爐為中心組成的一套完整的冶煉系統,而且已經使用煤餅做燃料,用於預熱鼓風。
古滎漢代冶鐵遺址

文物

出土鐵器318件,其中犁、犁鏵、鏟、錛、攫、鍤等農具206件,均為鑄制,此外還有齒輪、矛、鑿等產品,說明遺址的產品以農具為主,十餘件鐵器上有“河一”銘文。出土陶器中有眾多的鑄造鐵范用的陶模、典型的犁模、犁鏵模、鏟模、六角承模等,都分為上內模、上外模、下內模、下外模和范芯上、下模六種類型,一般在上內模上陰刻“河一”銘文。

展覽與藏品

一號冶鐵高爐

這是按發掘原樣保存的一號煉鐵爐,它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好、最完整的漢代冶鐵爐遺蹟。看那個小洞,有誰能猜出它是怎么形成的嗎?這是在1974年冬天平整土地準備炸掉時安放炸藥挖的洞,或許由於先人的靈氣,炸藥沒有爆炸才是以保存。它的容積50立方米左右,東部、北部殘存有0.54米高的爐壁,爐缸呈橢圓形,它的南北長4米,東西寬2.7米,這樣的爐子在當時每天生產生鐵約1噸。這也是目前我國出土的漢代容積最大的煉鐵爐,堪稱世界之最。在它的爐前是比較寬敞的工作面,工作面東西兩側有兩個柱洞,間隔4.8米,直徑0.4米,洞深3米,底部用石頭做柱基,這說明當時在柱洞的上面有一個工作棚,防止鐵水流出時遇水冷卻或爆炸。在爐前清理出13塊積鐵,總重近百噸,其中一塊重約23噸,從這些數字說明,當時這個高爐一天可以冶煉一噸鐵,就是與近代煉鐵高爐相比,它的冶煉能力也不落後。一號爐和我們剛才看到的二號爐東西並列,間隔14.5米,爐缸均為橢圓形,面積8.5平方米,爐壁厚約1米,在冶煉區東部和南部有堆積爐渣的坑,爐渣堆積厚6米以上。
古滎的煉鐵高爐是橢圓形的,這種橢圓形的高爐的出現,說明漢代冶鐵工匠對擴大爐的容積作了巨大的努力,對鼓風與爐徑的相互關係已有深入的認識,冶鐵工匠從長期實踐特別是對停產高爐的拆修中,逐漸認識到高爐中心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原因,創造了橢圓形煉爐,既增大了爐缸的面積,又能縮短風管和高爐中心區的距離。高爐斷面由圓形到橢圓形,是煉鐵歷史上的一個技術進步。直到1850年,美國才建成了兩座橢圓形高爐。同一年,英國也建成了一座橢圓形高爐,而後不久,在當時的主要產鐵國家瑞典和俄國,橢圓形高爐也相繼建成。有意思的是,雖然落後中國1000多年,但在當時的情況下,仍然被西方當作“新的創造”。

四角柱洞

位於兩座煉鐵爐中北部,系先夯築起來一個四四方方的平台,然後在四角挖出四個洞,栽埋直徑45厘米左右的大粗柱子,乾什麼用呢?專家們認為,是為了架起四根柱子形成一個四角形木高架,作為槓桿的支點,向爐頂提升原料和燃料。

蓄水池

水池座落在兩座煉鐵爐的東北部,內壁用的土磚都是當時冶鐵時留下的,它深1.8米,長5米,寬3米,根據發掘情況可以看出水池有兩個作用,一是便於煉鐵時用水方便,二是用於鐵器的淬火。

水井

在爐的南面有一口水井,發掘時挖到9米深的時候就見到了水,它主要是生活和工業用水的來源。

陶窯

用來燒磚瓦、陶器,用於生活,主要是燒制陶模,也可以烘范,還可以做鐵器的熱處理,剛才看到的一號爐和二號爐的耐火建築材料、鼓風管等都是經過這裡燒成的。現在看到的陶窯上部是復原的,下部是漢代遺蹟,最為可貴的是在火池內發現了煤餅,煤用於煉鐵的記載是在北魏時的龜茲,也就是公元四世紀左右,在這裡發現的用煤做燃料,使我國用煤煉鐵的歷史提前了400多年。
在這處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陶模,有犁模、钁模、鏟模、鍤模、六角承模,大家想知道當時是怎樣製做農具的嗎?請看這邊,這是根據上面這幅鐵犁鏵鑄造工藝過程示意圖製作而成的陶模和鐵范。我來演示一下:這是利用粘土製成的模子,再經過陶窯的燒制,成了六塊陶模,把它們兩個一組合起來,從澆鑄口中澆鐵水,鑄成三件鐵范,再把三件鐵范合起來,從孔口澆鐵水就製成了這個小小的鐵鏵犁,可別小看它,在漢代時如果用人力耕地,一天最多半畝地,而且質量差,使用鐵鏵犁時,一天可耕地5—8畝,這種深耕細作技術大大提高了生產力。

歷史

考古發掘表明,古滎漢代冶鐵遺址是漢代國家冶鐵專營時期河南郡第一冶鐵作坊,出土鐵器經過部分金相檢測,有灰口鐵、白口鐵、麻口鐵、鑄鐵脫碳鋼、古代球墨鑄鐵等,反映了漢代冶鐵的規模和技術水平,在我國和世界上都占有重要位置。
地址:鄭州市惠濟區古滎鎮交通線路:在河醫立交橋下小公交322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