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記載以前所發生的地震。廣義,古地震應包括整個地質歷史時期中所發生的地震,但因向前追溯的歷史越長,與現今地震活動的關係越小,所以更有現實意義的是第四紀...
古地震學(paleoseismology)誕生於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是利用地貌學、構造地質學、地層學和新年代學等方法研究史前地震的識別、發生的期次和年代、震級、復發...
點擊查看大圖人類歷史記載以前所發生的地震。廣義,古地震應包括整個地質歷史時期中所發生的地震...
古地震遺蹟是地質歷史時期地震留下的各種遺蹟主要有:①地震地裂縫,為地震造成的地面斷裂,規模大,常呈帶狀分布;②地震堰塞湖,為地震引發山崩、滑坡、土石流堵塞河流...
本書共22章,包括22個有關古地震問題,22個題目是獨立但又有聯繫的;內容包括古地震的識別、古地震形成機制的解釋,不同岩性中、不同地質時期地震記錄的特點;套用...
峽谷會保存時間留下的痕跡,高山會記住歷史形成的滄桑。紅石崖為五百年前一場大地震後,當今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地震遺址,它以撕裂與崩陷的姿勢,展示著大自然讓人...
歷史地震是指通過查閱史書及各種典籍、地方志書、碑紀,以及現場訪問調查等,得知的歷史上發生的的地震。在中國,常指有系統儀器觀測資料以前發生過的有歷史文字記載的...
中國先民在對抗地震災害中,除了發明候風地動儀來觀測地震以外,還通過數千年來的切身體驗和觀察,記載了大量的地震前兆現象,例如地聲、地光、前震、地下水異常、氣象...
釋文:古地震地質標誌是指記錄地表破裂型地震事件的各種地質現象,如崩積楔、充填楔等。1 ...
中國的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是中國地震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國家依法保護典型地震遺址、遺蹟”而設立的保護區〔點〕。迄今全國共有...
地震斷層,沿控制地震的先存斷層上產生錯動,其展布、產狀和位移性質與活動斷裂帶相一致,成為活動斷裂帶的直接表現,一般7級以上地震都伴有明顯的地震斷層,個別6級...
小南海古地震遺址主要景觀 編輯 小南海地震遺址 小南海是目前中國國內歷史最長、保存最為完好的地震堰塞湖,而且在世界上也“極為鮮見”。據中科院專家考察,當時地震...
近代大地震造成的具有一定規模和連續分布的地表破裂帶。又稱地震斷裂。沿控制地震的先存斷層上產生錯動,其展布、產狀和位移性質與活動斷裂帶相一致,成為活動斷裂帶...
古地震組合探槽(paleoearthquake trench)是指橫跨活動斷層的一組探槽,是以揭露地表下10米以內近地表深度範圍詳細地層和構造信息,識別地表破裂型古地震事件為主要目的...
歷史地震學(historical seismology)是地震學的一個分支。它以歷史地震資料為研究基礎,目的在於:①研究和解決歷史地震、史前地震與古地震的斷代及其內容,復原和搞清...
古地震遺址位於永勝縣城西北部的紅石岩,東西長約9公里,總面積5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場面最宏大的古地震遺址...
《環渤海地區地震構造和古地震學研究》是1996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德元、趙根模。...
地震地帶就是幾塊相對較堅硬的部分拼接在一起,當這些部分相互擠壓或者偏離或者錯動時,就容易地震的地帶。是與發生地震有關的地質構造、構造運動和地殼的應力狀態。...
2001年11月14日,崑崙山發生了8.1級的強烈地震。值得慶幸的是,由於發生地點人跡罕至,這次強烈地震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這次地震,是建國以來我國大陸內部震級第二大...
本書扼要地講述了地質學和地震地質學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並對衛星影象解釋、古地震研究、構造地震成因及其力源的探討等方面的較新科研成果作了介紹。本書內容全面...
閔偉,男,1964年生,研究員。1985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地質系地質學專業,1988年國家地震局地質所獲碩士學位,1998年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獲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活動構造及在...
丁國瑜,地質學家,歷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第四紀地質研究室副主任,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室主任、研究員、副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