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口首次由Evitt於1961年提出,它是存在於現代和化石的溝鞭藻孢囊壁上的一個特殊的開口。古口——孢囊在脫囊時,通過壁上一塊或幾塊板片的失去形成一開口,原生質即通過此開口流出,繼而形成新的動細胞,從而結束生活周期中的休眠階段。多數種孢囊的古口具有一定的形狀且分布於一定的位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口
- 提出者:Evitt
- 提出時間:1961年
- 類型:頂古口,溝前古口等
古口簡介,古口類型,
古口簡介
古口的位置和動甲上某一塊或幾塊板片的位置相當,形狀也大致與其相似。主要古口縫線——限定古口邊界的線,附加古口縫線——主要的古口縫線向著孢囊的其餘部分分支延伸。囊蓋——那個(些)失去的板片。囊蓋主要有兩類:游離型;依連型——脫囊後仍在某一部位與孢囊相連;單一囊蓋——由一個或多個板片構成,不存在附加古口縫線;複合囊蓋;單板囊蓋——由一個板片構成;多板囊蓋—古口的位置大多位於上孢。
古口類型
頂古口(A)——失去頂系板片而形成的古口
溝前古口(P)
前間古口(I)
聯合古口(C)
裂縫式古口
在所有的類型中,以簡單的前三種類型最為常見。
頂古口(A)——失去頂系板片而形成的古口開口位鋸齒狀
溝前古口(P)——失去1至數塊溝前板
多甲藻型——開口為六邊形
旋溝藻型——開口為五邊形
前間古口(I)——失去1至數塊前間板片如果為1塊,多為2a
聯合古口(C)——失去2個或2個以上板系的板片 而形成的古口。如:A+P, 3I+P
上孢古口——失去整個上孢板系
上孢貫切古口——失去整個上孢的縱向1/2板片
裂縫式古口——沿板片邊界裂開,陸相溝鞭藻特有。
多甲藻類在海洋中多為前間古口, 在湖泊中多為聯合古口。在同一種類型的古口中,古口的形狀、大小和組成的多邊形各邊之間的比例變化是鑑定不同屬種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