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樂種

古代樂種

古代樂種,指的是歷史傳承於某一地域(或宮廷寺院道觀)內的,具有嚴密的組織體系,典型的音樂形態構架,規範化的序列表演程式,並以音樂(器樂聲樂吟誦)為其表現主體的各種藝術形式。

中國音樂是光輝燦爛的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世紀中葉之前,經歷了遠古、中古、近代三個時期,形成了豐富的樂種形式。

基本介紹

內容
19世紀中葉之前,經歷了遠古、中古、近代三個時期。數千年的漫長歲月,以其多姿多彩的品種和內涵豐富的體系聞名於世。人們習慣上將他稱為中國音樂的“古代期”或“傳統期”,但每個歷史上的時期都有“古”、“今”之分。當古典音樂流瀉而出的一剎那間,你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空氣中流動的是高山、是流水、是絲竹、是冬雪、是千古的生命,那份說不出、道不盡的感動,就是中國古典音樂之美。
雅樂:盛行於周代,是統治階級用於宗教、政治、風俗等各種儀式典禮中的音樂。周初統治者陸續制定了貴族生活中儀禮的音樂為之服務,故在西周春秋時期出現了雅樂的繁盛景象。它的歌辭多源於《詩經》,音樂與典禮的儀式緊密相連,神秘莊嚴。它所使用的樂器主要是編鐘、編磬,材料之奢華、雕琢之精繁連後人都為之讚嘆不已。
詩樂:古代《詩經》所用的音樂。它的305篇詩歌幾乎每首都可演唱,因時代久遠,它的曲調沒有留傳下來,有些傳世樂譜大都是唐宋以後文人的擬作。
楚聲:戰國秦漢間楚地的音樂,亦稱“楚調”或“南音”。它盛於戰國和東西漢時代,屈原的《九歌》及其楚辭作品多源於楚地的民間歌舞形式。楚聲還存有琴曲。到漢唐時期西域音樂東漸,風靡一時,傳統的楚調日趨消失,僅存有琴曲於後。
鼓吹樂:以打擊、吹奏樂器為主的合奏形式。是重要的中國器樂樂種之一。初期多用鼓、角、簫、笳等樂器,亦附有歌詞供歌唱。按時代的不同它可分為漢魏鼓吹、隋唐鼓吹、宋元明清鼓吹三大時期。每期均有不同的類分及制式。
散樂百戲:由民間音樂、雜耍技能發展而成的綜合性表演品種。它包括歌舞、器樂、角牴、武術、雜技、魔術及雜劇等。在先秦時多在宮廷表演,南北朝擴展到寺廟,宋代發展到城市瓦肆。它的發展曾受西域音樂的影響,並傳播到日本等周邊國家。
清商樂:產生於東晉南北朝期間,亦稱清商曲,隋唐時稱為清樂。它主要用於官宦巨賈宴歡娛樂等場合,也用於宮廷朝會、宴饗、祀神等活動。它由吳聲和西曲兩部分組成,吳聲是今南京一帶的民間徒歌,西曲則是今湖北一帶的民間徒歌。它們又分為歌曲與舞曲兩類。
歌舞戲:南北朝、隋唐時期的一種雛形戲曲。它是在歌舞百戲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故事情節、人物角色、載歌載舞,並有管弦樂隊伴奏的一種綜合表演形式。名稱最早見於唐代。它是宋雜劇和宋南戲的先聲,是中國戲曲藝術走向成熟的基石。
燕樂:隋唐至宋時宮廷飲宴時供娛樂欣賞的一種藝術性很強的歌舞音樂,也稱宴樂。周代已有所謂燕樂(即房中樂)形式出現,隋唐時期出現了幾位好尚燕樂的君主,這對於它的繁榮和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此時最輝煌的成就就是大曲的產生,它所使用的樂器有300餘種。唐時它還傳到日本、朝鮮等國。
俗曲:明清流傳於城鎮市民階層的民間歌曲的泛稱。亦稱為俚曲、時調、時曲、小曲、小唱、小調雜曲等。多數由鄉村的民歌流傳演變而來。它的內容多反映城鎮社會生活,伴奏樂器有琵琶、三弦、月琴、箏、四胡、墜琴、檀板、八角鼓等。
唱賺:宋代一種與說唱藝術相關的大型歌曲,由北宋的纏令與纏達和南宋的賺相結合而成。是一種講究結構,曲式嚴謹的套曲,曲調來源甚為豐富,演唱技能要求很高。伴奏樂器以笛、板、鼓為主。
諸宮調:宋金元時期大型說唱藝術,有說有唱,以唱為主。因多用各種宮調的若干不同曲調組成,故稱為諸宮調。它形成於北宋年間。現存的金元時期的《西廂記諸宮調》是唯一完整的一部。作者為金人董解元,故又稱《董西廂》。它用了14個不同的宮調,150個左右曲調。
貨郎:宋元時期由叫賣聲發展而成的一種歌曲說唱藝術。它源於雜物小販敲鑼搖鼓演唱的招徠曲,後經不斷的加工傳唱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