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學評論》是裘慶元(字吉生、激生)編著的一部醫案醫話類中醫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今醫學評論
- 作者:裘慶元
- 類別:醫案醫話類中醫著作
- 首版時間:1923年
《古今醫學評論》是裘慶元(字吉生、激生)編著的一部醫案醫話類中醫著作。
《古今醫學評論》是裘慶元(字吉生、激生)編著的一部醫案醫話類中醫著作。內容簡介本書系裘氏將當時醫藥學報社同人時逸人等所撰醫學評論文章彙編而成。包括《醫學觀之療法種類及藥質療法問題》《療法中原因與對症》《醫學前途之責任》...
醫學評論 《醫學評論》是近代徐舒萼撰的一本醫案醫話類中醫著作,成書於1935年。內容簡介 該書載錄五運、六氣、外感審治、方藥、脈理、藥品采別、食物療法等內容,對五運六氣、五行生剋及藥品採集、鑑別、治法方藥進行闡述及評論,提倡醫學尚實。版本信息 現存1936年知行醫學社鉛印本。
《中國醫學人文評論(第2卷)》是2008年10月在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張大慶 。內容介紹 《中國醫學人文評論(第2卷)》主要介紹現代醫學模式發展的要求是醫學科學與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融合。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Boelen博士提出的“五星級醫生”(five star doctor)反映或順應了醫學發展的趨勢,亦為醫學...
《中國醫學人文評論》是2007年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大慶。內容簡介 封面畫選自荷蘭畫家楊,斯蒂恩(JanSteens,1626-1679)畫集。在西方繪畫藝術史上,斯蒂恩算是最熱衷於描繪醫生與患者的風俗畫家了,尤其在晚年,他畫了不少反映醫生出診到病人家的畫作。這些作品記錄了17世紀中葉歐洲醫學職業生活的...
中國醫學人文評論(2020)《中國醫學人文評論(2020)》是2021年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程。
《醫學源流論》是清代徐大椿編撰的醫學論文集。共收集評論文章九十九篇,上卷為經絡臟腑、脈、病、方藥,下卷則治法、書論(並各科)、古今。作品簡介 縱橫捭闔,觸及之處,每有新見,發前人之未發,言常人所不敢言,尤針砭時弊甚多,論述道理深湛。此書頗多先進之論,例如作“治人必考其驗否論”,指斥“今之...
中國醫學人文評論 《中國醫學人文評論》是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大慶主編
古今醫案按選是一款醫案著作。醫案著作。清·王士雄選輯。刊於1853年。王氏在俞震編纂的《古今醫案按》中選取較好而又有代表性的醫案,予以分類,再加按語,進一步闡明治案中辨證、處方之醫理,或評論其不足或錯誤之處,有助於讀者深入體會治案的要領。現存光緒間會稽董氏刻本及《潛齋醫學叢書》本、《珍本醫書集成...
汪機、吳謙分別被譽為明、清醫學大師之一。徐春圃的《古今醫統大全》、程杏軒的《醫述》等,已被列為中國十大古代醫著。汪機提出“調補氣血,固本培元”的醫學思想,開創了新安醫學的“培元派”先河。方有執認為張仲景《傷寒論》垂世遠久,當有錯簡,竭20餘年之精力,尋求端緒,撰成《傷寒論條辨》,稱為“錯...
《中國醫學人文評論.2015》是2016年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文森特,梵谷(1853-1890),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現已躋身予全球*著名、珍貴的藝術作品行列。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擾,梵谷在法國的瓦茲河開槍自殺,時年37歲。《加歇醫生...
《中國醫學人文評論(2016)》是2017年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啟德、張大慶。內容簡介 醫學人文是於20世紀興起的以反思醫學目的、維護醫學尊嚴以及堅守醫學良知等為內容的學術思潮、教改實踐和文化運動。圖書目錄 導 論 衛生計生文化建設策略研究調研報告 試論“大健康觀”健康的哲學敘事 健康中國的歷史進程...
《中國醫學人文評論2012》是2012年張大慶所著圖書,作者是張大慶。內容簡介 醫改大潮浩浩蕩蕩,醫學人文自然不可置身事外,何況如今醫改已潛入深水區,困惑點全是行為、觀念、人性的暗礁,不從醫學人文層面尋求破題之策,難以洞悉本真,解開死結。譬如醫患關係,算是老大難問題,本質卻是一個“信”字,即行業中的誠信...
《中國醫學人文評論(2014)》是2014年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大慶。內容簡介 《中國醫學人文評論(2014)》收錄了歷屆參加中美醫師職業精神研討會的專家們對一些問題的調研、探討和思考方面的文章。《中國醫學人文評論(2014)》的主題是中美對此概念的理解、中美對於醫師職業精神的調研、醫師職業精神與醫患...
《醫學源流論》是2018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醫學源流論(大字版)/中醫臨床實用經典叢書》屬醫論著作。分上、下二卷,為清·徐靈胎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所著。此書是其主要的醫學論文集,共收其評論文章九十九篇。上卷論經絡臟腑、脈、病、方、藥:下卷論治法、書論、各科、古今。內...
《醫學源流論》是2019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靈胎。內容簡介 《醫學源流論》屬醫論著作。分上下二卷,清·徐靈胎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著,時年靈胎65歲,此書是其主要的醫學論文集,共收其評論文章九十九篇。上卷論經絡臟腑、脈、病、方、藥;下卷論治法、書論、各科、古今。內容縱橫捭闔,...
錢乙醫學學術思想研究 錢乙醫學學術論文題錄 幼幼新書 劉昉醫學學術思想研究 劉昉醫學研究論文題錄 編輯推薦與評論 本書收入宋代錢乙撰《小兒藥證直訣》及劉昉撰《幼幼新書》兩部古醫學原著及其醫學學術思想研究與論文題錄等部分。書中匯集了很多現已亡佚的早期兒科著作資料,還蒐集了許多民間傳方及私人藏方,對臨床具有...
《中國醫學人文評論2020》是2021年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性、性別與社會”這一主題是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與中國性學會性人文科學專委會聯合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召開的學術研討會的主題。本集收錄了這三次研討會的部分成果和一些專家、學者的相關研究,特別收錄了一些年輕學者在此領域的探索...
全書13篇,計有32條。評論古今醫書得失、臨證須知、疾病方藥等,多切中時弊,頗多見地,為後世所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李氏提出:作為濟世助弱、救死扶傷的醫家,學習和繼承歷代醫家學說,宜取各家之長,須防諸家之偏,臨證診治,定要明辨虛實寒熱,切不可“不察證之虛實寒熱,妄投藥餌,轉致貽害。”這一...
大椿精勤於學,平生著述甚豐,皆其所評論闡發,如《醫學源流論》(1757)、《醫貫砭》(1767)、《蘭台軌範》(1764)《慎疾芻言》(1767)等,均能一掃成見,另樹一幟,實中醫史上千百年獨見之醫學評論大家。又著《難經經釋》(1727),《神農本草經百種錄》(1736)、《傷寒類方》(1759)等以及後人整理的《洄溪醫案...
所論涉及一方一證之分辨、古今病名之比較,以及多種疑難病證之診治。成書背景 本書系作者匯集自己研讀中醫經典著作的心得體會而撰成。流傳版本 現存清光緒五年(1879)月河莫氏刻本、1916年紹興醫藥學報社刻本等。作者簡介 莫枚士,清代文字學家、醫學家。名文泉,號苕川迂叟。浙江歸安(今吳興)人。少治訓詁之學,...
42.評論是非是一病。(喜歡對別人的是非評三論四,說長道短)[喜歡評論是非,就是使自己深陷於陰陽二的漩渦之中,必證道失敗。見第28條註解]43.推負著人是一病。(推脫責任,把責任推給別人)44.文拒鉤錫是一病。(寫文章不認真修改推敲、不求盡善盡美、草草了事)[古代生產陶瓷酒壺的工藝是把壺蓋和壺體...
這女子懷孕後不久也病故了。周密評價邢氏說:“余謂古今名醫多矣,未有察夫脈而知妻死,未孕而知產亡者。嗚呼,神矣哉!”蔣氏、方氏 明朝安徽休寧人。蔣氏是婆,方氏是媳。婆媳二人,繼承家學,專業兒科。凡急慢驚風、癲癇、疳疾,經她們治療,無不著手成春。人們稱讚她們是神醫國手。
龐安常之總病論、朱翼中之活人書、錢文禮之百問歌,雖皆各有所長,而知可之書,為最能得其意,”又稱“發微論探微索頤,妙悟神通,於以嘆知可之學之深且邃,非薄技偏長執一是之見者所能及也”;清·徐彬曾有“古來傷寒之聖,唯張仲景,其能推尊仲景而發明者,唯許叔微為最”之語;清·俞震在《古今...
其中餘震的《古今醫案按》為評註式醫案中不可多得之作。該書以證統案,選輯上至倉公,下至葉天士共60多位醫家的千餘則醫案,選加按語530餘條,析疑解惑,畫龍點睛,評論精闢,對於研習古今醫案,大有裨益。後經王孟英擇其優者再加評按,其參考價值更大。清代以降,醫案的發展未在出現新的高潮,但學者對醫案...
張杲(約1149年-1227年),字季明,新安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醫家。張杲出身世醫之家,其曾祖父張擴、祖父張輝、父張彥仁均為醫家。張杲承家學,尤善論醫。嘗欲集古今醫案勒為一書。初擬集錄一千例,因不易完成,遂先採掇諸書,據其見聞所及,凡涉於醫者必錄,撰成《醫說》十卷。分四十七門,初...
“勸讀十則”載於《長沙方歌括》卷首,是陳修園對張仲景《傷寒論》的辨證精神,及其方劑套用價值與臨床經驗的深入體會,寫成十條“勸讀”原則,告誡後人應熟讀與套用,繼承與發揚《傷寒論》。陳修園的“勸讀十則”起源於清朝,流傳至2021年,所涵內容豐富,見解實用,古今皆宜。尤其對醫學界人士啟迪深思,所述醫術...
若問以《墳》《索》之微言,鬼神之情狀,萬物之變化,殊方之奇怪,朝廷宗廟之大禮,郊祀禘祫之儀品,三正四始之原本,陰陽律歷之道度,軍國社稷之殿式,古今因革之異同,則怳悸自失,喑鳴俯仰,蒙蒙焉,莫莫焉。雖心覺面牆之困,而外護其短乏之病,不肯謐己,強張大談,曰:雜碎故事,蓋是窮巷諸生章句...
(2) 對藥物的形態、行為、產地、採制、劑量、真偽等作了較為詳盡的論述。強調產地和採制方法與療效的密切關係。(3) 首創“諸病通用藥”。如:治風通用防風、防己、秦艽、川芎等。(4) 考定了古今用藥的度量衡,規定了湯、酒、膏、丸的製作規範。(5) 初步確立了綜合性本草著作的編寫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