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和歌集

古今和歌集

《古今和歌集》是1983年6月復旦大學出版社編譯發行的圖書,原作者是紀貫之等人。 該書是日本平安朝初期(十世紀初)由紀貫之紀友則凡河內躬恆、壬生忠岑共同編選而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古今和歌集
  • 外文名:こきんわかしゅう
  • 編者:紀貫之、紀友則、壬生忠岑等4人
  • 內容:日本詩歌集、最初的勅撰和歌集
  • 成書年代:日本平安朝初期(十世紀初)
  • 卷數:共20卷,收和歌一千多首
  • 日語假名:こきん わかしゅ
圖書簡介,內容簡介,和歌分類,紀貫之序,

圖書簡介

日本短歌到平安朝,已基本取代了長歌,成了單獨的短歌形式。《古今集》中有作者不詳的歌。著名的歌人有紀貫之,他是平安朝初期的和歌聖手。與紀貫之一起參加編選《古今和歌集》的歌人在當時也有代表性。

內容簡介

《古今和歌集》20卷,收和歌一千多首,洋溢著民族自豪感。綜上所述,《古今和歌集》是一部巨大的文學寶庫,其文之流暢與優美奠定了其在日本古典文學史上的地位。
《古今集》與《萬葉集》不同,在內容上則逐漸帶有貴族傾向,風格也變得纖麗,但也有《萬葉集》的流風遺韻。《古今集》全20卷1100首和歌中,戀歌就占了五卷360首,是總歌數的近三分之一。而第二代敕撰集《後撰集》更是有六卷戀歌,占了總歌數的4成。

和歌分類

《古今集》全20卷,收錄約130人的歌。有1111首歌,長歌5首,旋頭歌4首,其餘皆為短歌。
分類:春、夏、秋、冬、賀、離別、羈旅、物名、戀、哀傷、雜歌、雜體(長歌、旋頭歌、俳諧歌)大歌所御歌、神遊歌等。
歌頌愛情
集中收列了許多不同風格的和歌,如戀歌卷一收入的基本是描寫“初戀”的和歌。這個“初戀”不是指人生中的第一次戀愛,而是指戀愛的最初階段。這個階段的戀情是:不見其人,只聞其名的“不逢戀”(也可以寫作“不遇戀”,日語讀為「あはずのこひ」),就是說兩人尚未謀面,只聽到了一些關於對方的傳聞,便愛上了對方。比如:
音にのみきくの白露夜はおきて晝は思ひにあへず消ぬべし
(古今集·戀歌卷一·470)
未見君容但聞名,寒菊入夜白露生。
終宵彷徨晝復念,魂斷相思露也輕。
參考:
風聞多白露,夜起為彷徨。
及晝思無及,露消早已亡。
楊烈譯)
即便是見過面,也只是匆匆一瞥,不等看清對方的容顏,便已心生眷戀。比如《伊勢物語》的主人公,風流多情的貴公子在原業平有一次在右近衛的馬場舉行騎射之日,從對面牛車的帘子縫隙中隱約見到一個女子的臉,於是便即興詠了一首和歌,送給那個女子:
見ずもあらず見もせぬ人の戀しくはあやなく今日や眺め暮らさむ
(古今集·戀歌卷一·476)
若說未見誠已見,已見卻如猶未見。
無端備嘗相思苦,盡日空望暮雲天。
參考:
相見何曾見,終朝戀此人。
無端空悵望,車去杳如塵。
(楊烈譯)
這一場景不禁讓我想起了李商隱的那句“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驚語未通”。只是兩車相錯剎那間散漫的一瞥,卻就此播下了相思的種子。
《古今集》時代的代表歌人,《古今集》編撰者之一的紀貫之也曾經吟詠過類似的和歌,只是情境略有不同,貫之曾到過一個地方,看到一個女子在摘櫻花,後來他詠了下面的這首和歌,交給那位女子的家人。
山ざくら霞の間よりほのかにも見てし人こそ戀しかりけれ
(古今集·戀歌卷一·479)
山櫻爛漫霞氤氳,霧底霞間隱芳芬。
多情最是依稀見,任是一瞥也動人。
參考:
春霞籠罩里,仿佛見山櫻。
未睹斯人面,先生戀愛情。
(楊烈譯)
這種“未見即戀”或“一瞥之戀”可以說是《古今集》戀歌卷一里的典型情境。
「古今和歌集·卷十二·戀歌二·凡河內躬恆·無題」
我が戀はゆくへも知らずはてもなし あふをかぎりと思ふばかりぞ
我心之所戀,未知往何方,此途無窮盡,惟知逢時終。我戀將何往,前途不可知,思君終不已,定有相逢時。
四季描寫
除了描寫愛情,也有許多描寫季節的佳作:
第一卷 春歌上
歲暮立春
在原元方
立春來歲暮,春至在花前。
誰謂一年裡,新春又舊年。
立春
夏秋濕袖水,秋日已成冰。
今日春風起,消融自可能。
無題
春霞籠吉野,春意尚遙遙。
吉野山陰地,雪花細細飄。
二條後初春作
白雪尚飛空,陽春已來崇。
鶯鳴冰凍淚,此日應消融。
無題
佚名
飛下小黃鶯,梅花枝上鳴。
迎春雖有意,飄雪尚縱橫。
雪壓樹枝
素性法師
立春佳日後,白雪也如花
莫怪黃鶯雀,飛來枝上夸。
無題
佚名
春花何日有,心事浩無涯。
枝上留殘雪,看來也似花。
二條後生太子東宮後,於正月三日召見陳辭,時春日當空而白雪紛降盈頭,因賦一首
春日臨天下,春冰應自消。
臣頭今日白,老大竟蕭條。

紀貫之序

古今和歌集 序
紀貫之原作
紀淑望 漢譯
和歌者,托其根於心也,發其花於詞林者也。人之在世不能無為,思慮易遷,哀樂相變,感生於志,詠形於言。是以逸者其聲樂,怨者其吟悲,可以述懷,可以發憤,動天地,感鬼神,化人倫,和夫婦,莫宜於和歌。和歌有六義,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若夫春鶯之囀花中,秋蟬之吟樹上,雖無曲折,各發歌謠,物皆有之,自然之理也。
然而神世七代,時質人淳,情慾無分,和歌未作。逮於素盞鳴尊到出雲國,始有三十一字之詠,今反歌之作也。其後雖天神之孫,海童之女,莫不以和歌通情者。爰及人代,此風大興,長歌、短歌、旋頭、混本之類,雜體非一,源流漸繁,譬猶拂雲樹生自寸苗之煙,浮天浪起於一滴之露。至如難波津之升獻天皇,富緒川之篇報太子,或事關神異,或興入幽玄,但見上古之歌,多存古質之語,夫為耳目之玩,徒為教誡之端。古天子每良辰美景,詔侍臣預宴筵者獻和歌,君臣之情,由斯可見,賢愚之性,於是相分,所以隨民之欲擇士之才也。
自大津皇子之初作詩賦,詞人才子慕風繼塵,移彼漢家之字,化我日域之俗,民業一改,和歌漸衰。然猶有先師柿本大夫者,高振神妙之思,獨步古今之間,有山邊赤人者並和歌仙也。其餘業和歌者,綿綿不絕。及彼時變澆漓,人貴奢淫,浮詞雲興,艷流泉涌,其實皆落,其花孤榮,至有好色之家,以之為花鳥之使,乞食之客,以之為活計之媒,故半為婦人之右,難進丈夫之前。
近代存古風者,才二三人,然長短不同,論以可辨。花山僧正,尤得歌體,然其詞華而少實,如圖畫好女徒動人情。在原中將之歌,其情有餘,其詞不足,如萎花雖少色彩而有薰香。文琳巧詠物,然其體近俗,如賈人之著鮮衣。宇治山僧喜撰,其詞華麗而首尾停滯,如望秋月而遇曉雲。小野小町之歌,古衣通姬之流也,然艷而無氣力,如病婦之著花粉。大友黑主之歌,古猿凡大夫之次也,頗有逸興而體甚鄙,如田夫之息花前也。此外,氏姓流聞者,不可勝記,其大底皆以艷為基,不知歌之趣也。俗人爭事榮利,不用詠和歌,悲哉,雖貴兼將相,富餘金錢,而骨未腐於土中,名先滅於世上。適為後世被知者唯和歌之人而已,何者,語近人耳,義貫神明也。昔平城天子詔侍臣,今撰萬葉集。自爾以來,時歷十代,數過百年,其後,和歌棄不被采,雖風流如野宰相,雅情如在納言,而皆以他才聞,不以斯道顯。
伏惟陛下御宇,於今九載,仁流秋津州之外,惠茂築伯山之陰,淵變為瀨之聲,寂寂閉口,砂長為岩之頌,洋洋滿耳,思繼既絕之風,欲興久廢之道。爰詔大內記紀友則、御書所預紀貫之、前甲斐少目凡河內躬恆、右衛門府壬生忠岑等,各獻家集並古來和歌,曰續萬葉集。於是重有詔,部類所奉之歌勒為二十卷,名曰古今和歌集。臣等詞少春花之艷,名竊秋夜之長,況乎進恐時俗之嘲,退慚才藝之拙,適遇和歌之中興,以樂吾道之再昌。嗟乎,人麿既沒,和歌不在斯哉!於時延喜五年,歲次乙丑,四月十八日,臣貫之等謹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