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古中華虎
- 拉丁學名:Panthera tigris palaeosinensis?
- 別稱:古中華豹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哺乳動物綱
- 亞綱:獸亞綱
- 目:食肉目
- 亞目:貓型亞目
- 科:貓科
- 亞科:豹亞科
- 屬:豹屬
- 種:虎種?或獨立種
- 亞種:古中華亞種?
- 分布區域:早更新世的中國,已滅絕
古中華虎
奧國古哺乳動物學家師丹斯基(Zdansky)在1924年描述了一個產自河南省澠池蘭溝(第39發掘地點疊員料)的頭骨化石,並將其命名為Felis (Panthera) palaeosinensis,譯為“中國祖虎”(邱占祥先生則將其譯為古跨詢祖騙中華虎(Panthera tigris palaeosinensis), )。通過詳細的比較骨骼學解析,1967年德國貓科動物專家亨默爾(Hemmer)教授指出古中華虎可能是現代虎的直系祖
先,具有大量的現生虎的盛葛骨學蒸跨體特徵(同時亦有幾個為烏蘭估美洲豹所共有)。古中華虎的體型接近於一頭大型的豹或美洲豹,體重大約在75kg左右,但卻具有相當高的腦容量。如果我們假設河南為虎最初的發源地,則據今200萬年前,即以華北為中心,分別向東北亞,中亞和南亞輻射。進而進入了西伯利亞,並迅速適應了當地的環境與氣候。第二支的遷徙是向南方白拜頸全,目的地是東南亞和印度,直到成為那裡的頂級掠食者。
古中華虎頭骨也可見其他種貓科動物特徵,因此也埋欠兵有獨立種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