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病毒在發病初期傳染性最強,主要是直接接觸傳染。該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破損的皮膚、黏膜、眼結膜,也可通過尿、奶、精液和唾液等途徑直接或間接性傳播,消化道是最常見的感染途徑,近幾年來證明,呼吸道感染也很嚴重。
口蹄疫病毒在發病初期傳染性最強,主要是直接接觸傳染。該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破損的皮膚、黏膜、眼結膜,也可通過尿、奶、精液和唾液等途徑直接或間接性傳播,消化道是最常見的感染途徑,近幾年來證明,呼吸道感染也很嚴重。
口蹄疫病毒在發病初期傳染性最強,主要是直接接觸傳染。該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破損的皮膚、黏膜、眼結膜,也可通過尿、奶、精液和唾液等途徑直接或間接性傳播,消化道是最常見的感染途徑,近幾年來證明,呼吸道感染也很嚴重。傳播...
口蹄疫Aftosa(屬一類傳染病)俗名“口瘡”、“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動物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害偶蹄獸,偶見於人和其他動物。其臨診特徵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膚發生水皰。概述 口蹄疫是豬、牛...
病毒簡介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感染引起的偶蹄動物共患的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病,最易感染的動物是黃牛、水牛、豬、駱駝、羊、鹿等;黃羊、麝、野豬、野牛等野生動物也易感染此病。本病以牛...
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類動物共患的急性、熱性、接觸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徵是口腔黏膜、乳房和蹄部出現水泡。病原 口蹄疫病毒屬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瘡病毒屬,根據血清學反應的抗原關係,病毒可分為O、A、C、亞洲I、南非Ⅰ、Ⅱ...
疫病毒病原 口蹄疫病毒屬微RNA病毒科口瘡病毒屬。病毒具有多型性和變異性,根據抗原的不同,可分為O、A、C、亞洲I、南非I、Ⅱ、Ⅲ等7個不同的血清型和65個亞型,各型之間均無交叉免疫性。口蹄疫病毒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性,耐低溫...
《基於單細胞分析技術探討口蹄疫病毒持續感染機制》是依託武漢大學,由鄭從義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口蹄疫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列為必報動物疫病之首的重大動物傳染病。口蹄疫病毒(FMDV)持續感染是口蹄疫爆發的主要原因。因此,...
《TAP1基因作為豬耐受口蹄疫病毒關鍵基因的探索研究》是依託中南大學,由陳慧勇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口蹄疫病毒(FMDV)對當前養豬生產造成巨大危害,相關抗病育種研究工作嚴重缺乏。TAP(抗原遞呈相關轉運蛋白)引發的是...
《RNAi誘導口蹄疫病毒複製與感染相關基因的基因沉默研究》是依託復旦大學,由劉明秋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RNAi是近年來分子生物學領域最重要的研究進展之一。本課題在動物個體水平上探討RNAi對口蹄疫病毒病毒複製與感染...
4環境與污染物源 5傳播途徑及人體暴露 6健康防治及處理措施 7法規、基準及標準 狂犬病毒 1名稱及分類 2生物學性狀 3鑑定及檢測方法 4環境與污染源 5傳播途徑及人體暴露 6健康防治及處理措施 7法規、基準及標準 口蹄疫病毒 1名稱及...
諾如病毒在經過下列處理後,仍具有感染性:室溫,pH2.7環境中暴露3h;4℃,20%乙醚處理18h;或60℃孵育30min。在濃度3.75mg/L~6.25mg/L氯、游離氯離子濃度0.5mg/L~1.0mg/L的水溶液(相當於飲用水中的氯濃度)中,病毒仍...
豬腸道病毒和豬腸病毒有很強的環境抵抗能力,捷申病毒可以在十五攝氏度下存活168天之久(Ottis,1976)。這些病毒也可以在液體糞尿中存在很長的時間,但如果糞尿充分暴露在空氣中,病毒將很快失活(Lund和Nissen,1983)。同樣,糞尿如果經過...
可用動物或細胞中和試驗。動物中和試驗較少用,可用Vero細胞進行微量中和試驗。試驗要求活的病毒及細胞培養,要求嚴格的無菌環境,同時要3天后才出結果,比較麻煩,但結果比較準確。5.5 PCR技術 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快速診斷技術,也是一...
《口蹄疫病毒免疫活性多肽在昆蟲細胞中的高效表達》是依託復旦大學,由嚴維耀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用化學合成口蹄疫病毒的二個免疫活性肽基因,經串連後與不同長度的β本乳糖苷酶基因分別相連,得到三組融合蛋白基因序列,...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口蹄疫病毒抗體檢測方法 微量血清中和試驗(SN/T 1181.2-2003)》根據採用OIE《診斷試驗與疫苗標準手冊》2000年第四版2.1.1章的相關內容起草。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是標準的資料性附錄。本標準...
合成肽疫苗的研究最早始於口蹄疫病毒(FMDV)合成肽疫苗,主要集中在FMDV 的單獨B細胞抗原表位(VPI 環)或與T 細胞抗原表位結合而製備的合成肽疫苗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未獲得一種具有理想保護作用的合成肽疫苗。分析合成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