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僻

口僻

口角向一側喎斜,又名“口喎”或“口歪”。多為風痰阻絡。可見於面癱或中風病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口僻
  • 外文名:koupi
  • 又名:“口喎”或“口歪”
  • 出自:《說人·人部》
概述,病因病機,

概述

又,僻,《說人·人部》:“一曰從旁牽也。”僻(音屁 pi)者,歪(喎)斜、不正之義。
口僻,亦名口歪(喎)、口喎僻、口眼歪斜,指口角向一側歪斜,目不能閉合等。口僻,俗稱吊線風,與現代醫學的特發性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炎)相合。
《靈樞·經筋》:“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熱則筋縱,目不開,頰筋有寒,則急引頰移口;有熱則筋弛縱緩不勝收,故僻。” 張介賓《類經十七卷·疾病類六十九》註:“僻,歪斜也。”
隋·巢元方等《諸病源候論·風口喎候》云:“風邪入於足陽明手太陽之經,遇寒則筋急引頰,故使口喎僻,言語不正,而目不能平視。”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第三卷·百病主治藥·痰氣》:“枳茹漬酒服,治中風身直,及口僻目斜。”
黃文東總審,方藥中鄧鐵濤李克光等主編《實用中醫內科學·第七章肝膽病證·中風》云:“口僻:口僻俗稱吊線風,其主要症狀表現為口眼歪斜,歷代醫家多將其歸入風門中。明·樓英《醫學綱目·口眼喎斜》中提到:‘凡半身不遂者,必口眼喎斜,亦有無半身不遂而喎斜者。’可見他所觀察到的有單純口眼歪斜而不伴偏癱者,此即口僻症。
口僻相當於西醫所稱的面神經麻痹,是屬周圍性面癱,其表現為一側鼻唇溝變淺,口角歪向另一側,口歪重的則口角流涎,咀嚼時食物滯留在患側齒頰之間;又因面癱口歪,說話則吐字不清。

病因病機

本證是由於正氣不足,絡脈空虛,衛外不固,風邪乘虛入中脈絡,氣血痹阻而發生。《諸病源候論·偏風口喎候》說:‘偏風口喎是體虛受風,風入於夾口之筋也。足陽明之筋,上夾於口,其筋偏虛,而風因乘之,使其經筋急而不調,故令口喎僻也。’可見古人多認為本證是由於絡脈空虛受風而得。但有感受風寒、風熱的不同,風癱瘀血阻滯脈絡亦能導致口僻。”
新世紀第二版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⑴朱文鋒主編《中醫診斷學·第二章望診·第二節局部望診》:“突發一側口眼喎斜而無半身癱瘓,患側面肌弛緩,額紋消失,眼不能閉合,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向健側喎斜者,病名曰口僻,為風邪中絡所致。”及⑵周仲瑛主編《中醫內科學·中風》云:“口僻,俗稱吊線風,主要症狀是口眼歪斜,但常伴耳後疼痛,口角流涎,言語不清,而無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礙等表現,多因正氣不足,風邪入脈絡,氣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齡均可罹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