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境,讀音qǔ jìng,漢語辭彙,意思是因客觀事物的作用而產生某種意境。 出自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六》:“好色惡臭之不當前,人則無所好而無所惡。意則起念於此,而取境於彼。心則固有焉而不待起,受境而非取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取境
- 含義:因客觀事物的作用而產生某種意境
- 記載:《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六》
- 提出:荀子和劉勰
取境,讀音qǔ jìng,漢語辭彙,意思是因客觀事物的作用而產生某種意境。 出自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六》:“好色惡臭之不當前,人則無所好而無所惡。意則起念於此,而取境於彼。心則固有焉而不待起,受境而非取境。”
取境,讀音qǔ jìng,漢語辭彙,意思是因客觀事物的作用而產生某種意境。 出自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六》:“好色惡臭之不當前,人則無所好而無所惡...
尹祥君先生的書法,取境於老莊哲學的“道法自然”,取材於足下遊歷的名山大川,存黃河之浩然蕩氣,蓄泰山之雄渾魄力,展滄海之波瀾起伏,現萬歲枯藤之剛柔相濟,蒼勁跌宕...
唐代的文學理論可以描繪為兩條並行的道路:第一條是“文以明道”,即“載道”的一路;第二條是“取境”即“載道”的二路。“載道”一路代表的是儒家文化的...
不至境,佛教術語,“至境”之對稱。指色境與聲境。五根緣五境之中,眼根取色境,耳根取聲境,鼻根取香境,舌根取味境,身根取觸境。...
一、空緣: 空即空間,眼識取境,須保持距離,否則不能取境,此謂空緣。二、明緣: 明即光明,眼識取境,須要光明,否則不能取境,此謂明緣。...
佛學術語,淨土門之極致也。指西方而立報土報身之相,安住於有心有念而取彼之境也。觀經散善義曰:‘今此觀門等,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總不明無相無念...
然大眾部等則以色、香、味、觸四塵為五根之體,以肉團為性,別無淨色,不能取境,此即是以扶塵根為五根之說。又依唯識大乘之說,護法等諸師別立現行之淨...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雙忘乃是真法。忘境猶易。忘心至難。人不敢忘心。恐落空無撈摸處。不知空本無空。唯一真法界耳。此靈覺性。無始已來與虛空同...
狄金森雖為一女詩人,其詩也確具女性纖細精微、柔情纏綿之特色,但這一首哲理詩,則顯示了狄詩風格的另一面——取意甚高,取境甚闊,極具張力,頗有中國古哲人之...
他說:“夫詩人之思初發,取境偏高,則一首舉體便高;取境偏逸,則一首舉體便逸”。這首詩一開頭詩從風入松林的自然音響寫起,創造了一個清遠的境界,起了籠罩...
世茂·茂御府,擇址邕江鳳嶺南岸,雙CBD交匯的五象龍崗核心處,取境法式、日式及現代的園林藝術,匠心打造多層次立體的豐富景觀樓盤。...
提出詩歌“取境”有兩種方式,一是從生活出發,先取境美,融人情思;一是先積精思,意靜神旺,觸景而發。兩者都要求做到情景交融。司空圖要求詩歌創作不儀要有“象...
雅語,指文學語言,與“俗語”相對。“雅語”一詞出自:清 陳田 《明詩紀事丁簽·何景明》:“ 東川 取境甚狹, 仲默 廣矣,雅語亦勝之。”...
字竹坪,自號白雲山客。工寫真,兼擅人物、仕女,淡靜幽冶,不同時下濃媚習氣。山水、花果各小品,類皆取境幽冷,藉以自娛。《墨林今話》...
然大眾部等則以色、聲、香、味、觸五塵為五根之體,以肉團為性,別無淨色,不能取境,此即是以扶塵根為五根之說。又依唯識大乘之說,護法等諸師別立現行...
(一)正根又作勝義根,乃五根之本體,四大種所造之淨色法,非凡夫二乘之所見,非現量所得,然有發識取境之用。(二)扶根又作扶塵根、浮塵根,乃外形可見之眼...
隨碟附送收錄有‘完全啟示錄’MTV的VCD,這隻MTV遠赴北海道取境,絕對是靚人靚境配好歌! 首批限量珍藏版更附送霆鋒的個人攝影集,讓你感受霆鋒另一種的才華。...
印章與刻石取境高妙,結構嚴謹,創有發度,深為收藏者稱道。中文名 劉耀是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山東省兗州 出生日期 1933年3月 職業 書畫家 ...
蒲西鄉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轄鄉。鄉名系取境內小蒲、西渡兩村各一字得名。 蒲西鄉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府60.8公里。面積1162.49平方千米,人口225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