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舌無聲賦》是唐代張仲素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反舌無聲賦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 張仲素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反舌無聲賦
彼眾禽兮,終歲嚶嚶;此反舌兮,語默有程。蓋時止而則止,故能鳴而不鳴。青春始分,則關關而爰語;朱夏將半,乃寂寂而無聲。有以見天地之候,有以知禽鳥之情。爾乃觀其所來,察其所以。或群或友,爰飛爰止。啄朱櫻而潛下,裊綠楊而暗起。先秋而默,恥競響於蜩螗;擇木而游,契不言於桃李。於是靜觀其妙,先征其比。茲百囀,誡煩詞於躁人;默若三緘,象欲訥於君子。徒觀其行藏以時,喧靜惟允。其鳴也有節,其默也可準。初疑管弦之並奏,鏗爾曲終;又似環佩之齊鳴,詘然聲盡。是以理契中寂,道符閒澹。陰陽交而止聲,春夏交而知感。哂城烏之夜噪,向曙乃啼。嘆野鶴之秋鳴,在陰常慘。原夫生乃依巢,來而依候。靜集林薄,閒棲苑囿。飛而無懼,知皇家仁解網羅;應不愆期,答聖君信及鳥獸。懿夫遏其音,調其羽。結舌何異,銷聲何取。鶯能囀,鸞善舞。鳳鏘鏘而聲樂,雁嗷嗷而音苦。在和鳴而則多,於敬授而何補。曷若動適其宜,靜得其時。伴元燕之辭巢,秋而俱去;陪黃鳥之遷木,春以為期。豈比夫嘻嘻者聞妖於亳社,交交者見刺於《秦詩》。斯則冥契陰騭,迥殊品匯。標羽族以稱奇,載《月令》以為貴。配鳴鳩之拂羽,備歲候於三百六旬;比鶡鳥之吞聲,應天時於二十四氣。至矣哉!隨時之智,從宜之義,抑斯禽之謂。
作者簡介
張仲素(769—819),字繪之,河間(今河北河間市)人。唐德宗貞元十四年(798)進士。曾任翰林學士、中書舍人。《全唐詩》存其詩三十餘首,多為樂府歌詞,以寫閨情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