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歸真(反樸歸真)

返璞歸真(漢語詞語)

反樸歸真一般指本詞條

返璞歸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ǎn pú guī zhēn,指去掉外在的裝飾,恢復原來的質樸狀態。出自《戰國策齊策四》君子曰:“觸知足矣,歸真返璞,則終身不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返璞歸真
  •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
  • 拼音:fǎn pú guī zhēn
  • 同義詞:返樸歸真
成語解釋,成語典故,詞語辨析,詩詞賞析,

成語解釋

詞目
返璞歸真, 同“返樸歸真”。
基本解釋
去掉外飾,還其本質。比喻恢復原來的自然狀態。璞:含玉的石頭,也指沒有琢磨的玉。

成語典故

出處
戰國策齊策四》君子曰:“觸知足矣,歸真返璞,則終身不辱。”
原文
齊宣王見顏斶
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使斶為趨勢,不如使王為趨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貴乎,士貴乎?”對曰:“士貴耳,王者不貴。”王曰:“有說乎?”
斶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壟五十步而樵採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壟也。”宣王默然不悅。
左右皆曰:“斶來!斶來!大王據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锺,萬石虡;天下之士,仁義皆來役處;辯知並進,莫不來語;東西南北莫敢不服;求萬物不備具,而百無不親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稱匹夫、徒步而處農畝,下則鄙野、監門閭里。
士之賤也亦甚矣!”
斶對曰:“不然,斶聞古大禹之時,諸侯萬國。何則?德厚之道得,貴士之力也。故舜起農畝,出於野鄙,而為天子。及湯之時,諸侯三千。當今之世,南面稱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觀之,非得失之策與?稍稍誅滅,滅亡無族之時,欲為監門閭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是故《易傳》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實,以喜其為名者,必以驕奢為行;據慢驕奢,則凶從之。’是故無其實而喜其名者削;無德而望其福者約;無功而受其祿者辱;禍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虛願不至’,此皆幸樂其名華而無其實德者也。是以堯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湯有三輔,自古及今而能虛成名於天下者,無有。是以君王無羞亟問,不愧下學。是故成其道德,而揚功名於後世者,堯、舜、禹、湯、周文王是也。故曰:‘無形者,形之君也;無端者,事之本也。’夫上見其原,下通其流,至聖人明學,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雖貴必以賤為本,雖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稱孤、寡、不穀,是其賤之本與,’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賤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謂,豈非下人而尊貴士與?夫堯傳舜,舜傳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稱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貴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聞君子之言,乃今聞細人之行。願請受為弟子。且顏先生與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
顏斶辭去,曰:“夫玉生於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盡忠直言者,斶也。
言要道已備矣,願得賜歸,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則再拜而辭去也。
斶知足矣,歸反樸,則終身不辱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歸真返璞,則終身不辱。”
含義
這裡的“朴”就是指本真,引申為“道”的質樸狀態,是指真常之道的本來體性。然而,要返樸必需要抱朴,《道德經》說:“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即要抱道守真,怡養生命的真元,使之不為物慾所誘惑,不為私心雜念所困擾。這裡最重要的就是要儘量少一些私心和慾念。做人要淳厚,行事遵守公德,生活要儉樸,使本性漫漫返復到淳樸的狀態,與道相合。而在生命修煉過程中,要在良好的心性根基上,把已耗散的生命元氣通過修煉進行修復,使身體健康。進而通過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等內煉功夫,使生命回歸到真道的狀態,成仙得道。
在返樸歸真的修行道路上,諸多高真大德的踐行曾為後世學道修道者作出了榜樣。漢末魏伯陽真人,“挾懷樸素,不樂權榮”而專心修煉。葛洪真人不隨世變,言則率實,杜絕嘲戲,終日默然,被邦人鹹稱為抱朴之士。並提出應“全大宗之朴,守真正之源”。晉代嵇康好道,亦以“賤物貴身,志在守朴,養素全真”為修行宗旨。今天,學道修道之士又何以不能進一步發揚守朴全真的教義,留一份淳樸之真於後世。
歸真,謂還其原始的淳樸本真狀態。 璞,本義是蘊藏有玉的石頭。也指未雕琢的玉。這裡引申為天真,淳樸。

詞語辨析

示例
在這樣的情景下,人們返璞歸真了。
【近義詞】洗盡鉛華
【反義詞】矯揉造作

詩詞賞析

《返璞》

楊若鵬
塵埃越小
靈魂的隕落越輕
像寒蟬的一絲時不與我的哀愁
撞在石碣上,隨鐘聲清揚
閒遊的雀鳥啄去
遺漏的慾念
微光返途,山谷閉目
僧侶清掃著落葉
連同我心底熄滅的灰燼
——《新詩》2014好詩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