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反應堆內的核反應
- 外文名:nuclear reaction in nuclear reactor
粒子(包括原子核)與原子核碰撞導致原子核的質量、電荷或能量狀態改變的現象。利用核反應探索原子核內部結構及其運動規律是對原子核進行研究的重要手段,核反應也是獲得核能和放射性同位素的重要途徑。核反應一般可以表示為A+a→B+...
聚變堆中主要的核反應為:D+T→α+n+17.59MeV,其中D、T分別為氘核和氚核,在聚變過程中放出約17.59MeV的能量,反應生成的Q粒子(氦核)的能量約為3.5MeV。聚變反應堆能夠持續維持聚變反應並能利用聚變能和中子的裝置, 簡稱聚變...
核反應堆,又稱為原子能反應堆或反應堆,是能維持可控自持鏈式核裂變反應,以實現核能利用的裝置。核反應堆通過合理布置核燃料,使得在無需補加中子源的條件下能在其中發生自持鏈式核裂變過程。嚴格來說,反應堆這一術語應覆蓋裂變堆、...
核裂變反應是反應堆中最重要的核反應。它的重要性在於,核裂變過程有大量的能量釋放出來,同時釋放出中子。這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條件下使這一反應過程自動持續下去,構成所謂“鏈式反應”,而人們就能夠不斷地利用核反應過程中釋放出來的...
經反應堆中子輻照過的鋰鋁合金,用加速的氘核來轟擊氚靶可以通過這種核反應產生12~20兆電子伏的單能中子,對核科學技術的研究非常有用。用氚靶製成的中子管(中子發生器)已有商品出售。氚氘熱核聚變自持反應堆 計畫項目 "國際熱核...
(一)磁約束型核聚變 磁約束型聚變反應堆是用特殊形態的磁場把氘、氚等輕原子核和自由電子組成的、處於熱核反應狀態的超高溫電漿約束在有限的體積內,使它受控制地發生大量的原子核聚變反應,釋放出原子核所蘊藏的能量。磁約束熱...
核反應堆是一個能維持和控制核裂變鏈式反應,從而實現核能—熱能轉換的裝置。核反應堆是核電廠的心臟,核裂變鏈式反應在其中進行。1942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自持的鏈式反應裝置,從此開闢了核能利用的新紀元。反應堆由堆芯、...
在古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從太陽神阿波羅處盜下的天火,照亮了人類的黑夜。在人類現代科技中,可控核聚變技術將照亮人類能源的未來之路,由於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產生能量的方式和太陽類似,因此它也被俗稱為“人造太陽”。熱核反應過程中...
中子在運動過程中一方面可能發生其他一些非裂變的核反應,另一方面有一部分不可避免地會從反應堆中泄漏損失掉。這是因為反應堆不僅包含著核燃料、冷卻劑、慢化劑(熱中子反應堆)和結構材料等,而且本身大小又是有限的。對於熱中子反應堆,...
利用原子核反應原理建造的反應堆需將裂變時釋放出的中子減速後,再引起新的核裂變,由於中子的運動速度與分子的熱運動達到平衡狀態,這種中子被稱為熱中子。堆內主要由熱中子引起裂變的反應堆叫做熱中子反應堆(簡稱熱堆)。熱中子反應堆...
此外,宇宙射線每時每刻都在地球上引起核反應。自然界的碳14大部分是宇宙射線中的中子轟擊氮14產生的。1919年英國的E.盧瑟福用天然放射性物質的α粒子轟擊氮,首次用人工實現了核反應。30年代初加速器的出現和40年代初反應堆的建成,為...
石墨的核性能 在石墨與中子的相互作用下發生的各種過程,如吸收、散射、擴散、反射等所遵循的規律以及中子輻照誘發的石墨性能的各種變化的總稱。在原子反應堆內,在強烈的中子輻照下,石墨的物理力學性能、熱學性能、電磁學性能均發生不同...
托卡馬克是未來實現受控核聚變能的主要研究途徑之一,經過各國科學家們近六十年的努力,在托卡馬克裝置上產生聚變能的科學可行性已被證實,其研究正朝著穩態高約束先進電漿運行的方向進行。能否在高參數高約束模式下實現反應堆要求的穩態...
最早的核反應堆出現在20億年前。這一令人震驚的結論緣自1972年科學家在非洲加彭奧克洛地區發現的天然核反應堆。進行了數十年研究後,科學家今天終於弄清楚這些相當於100千瓦“迷你核電站”的反應堆,在曾經持續15萬年的一段時期內,是...
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世界上大量建造研究性反應堆,同時開始建造用於發電的核電站。核電站的燃料資源豐富,經濟性好,燃料用量很小,優點很多。從60年代中期起,核動力發展迅速。截至2006年底,全世界共有443座核反應堆在運行,總裝機...
1942年12月2日美國芝加哥大學成功啟動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應堆。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將兩顆核子彈先後投在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1954年蘇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電站——奧布靈斯克核電站。從此人類開始將核能運用於軍事、能源、...
核聚變能 是最有前途的清潔能源 在基地內部,有著重達130噸的核反應倉。當反應堆開始運行,產生前所未有的溫度和巨大能量時,反應倉內的溫度是1億度,產生的推力超過地球大氣壓力的1000億倍。整個核聚變反應基地有10層樓高,大約3個...
美國的獨立的地球物理學家馬文.赫恩登提出了一個假設,他認為:大多數證據顯示,地球是一個天然的核裂變反應堆,在地核有一個熱鈾構成的巨大的球體。天然鈾核反應堆的發現歷程 核反應堆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的重大成果,然而在人類出現以前,...
就這樣,水作為核反應的緩衝劑,以穩定的自我調節方式,使核連鎖反應斷斷續續的間歇進行了近100萬年。核反應最終停止之前,連鎖反應的持續時間變化不定,從幾年到幾千年,反應堆的運作壽命跨度是22.9±7萬年。在奧克洛礦層範圍內的6個...
尤其是核裂變能的產生不需要氧氣,故核潛艇可在水下長時間航行。正因為核動力推進有如此大的優越性,故幾十年來全世界己製造的用於艦船推進的核反應堆數目已達數百座、超過了核電站中的反應堆數目(當然其功率遠小於核電站反應堆)。...
通常的核裂變反應堆,為了提升核燃料的鏈式裂變反應的效率,需要將裂變產生的高速中子(快中子)減速成為速度較慢的中子(熱中子),通常加入較輕的原子核構成的中子慢化劑,比如輕水,重水等等,利用裡面的氫原子作為高速中子碰撞減速的中子...
核反應堆餘熱是停堆後反應堆內殘存的總熱量。包括剩餘釋熱和堆內各部件殘存的顯熱。反應堆,又稱為原子能反應堆或反應堆,是能維持可控自持鏈式核裂變反應,以實現核能利用的裝置。核反應堆通過合理布置核燃料,使得在無需補加中子源的...
與熱堆相比,超熱中子堆體積小、質量輕、中子平均能量約0.1eV,比熱堆的平均中子能量(0.025eV)高,故稱超熱中子堆。Topaz型熱離子核反應堆系統的反應堆與熱電轉換系統是組成一體的,主要由反應堆活性區、反應堆控制系統、冷卻系統、...
reaction)是2018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核醫學名詞,出自《核醫學名詞》第一版。定義 通過不同技術提高帶電粒子能量,轟擊靶核產生的特定核反應。是加速器或核反應堆生產核素的主要方式。出處 《核醫學名詞》第一版 ...
MNR使用由銀,銦和鎘合金組成的控制棒,因為這三種金屬中的每一種能夠捕獲與其他兩種金屬不同的動能的中子,使合金高效地調節反應堆堆芯內的中子群或“通量”,從而控制裂變速率。控制核反應堆裂變率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是慢化劑。中子慢...
球床核反應堆亦稱卵石床反應堆,是一種先進的核子反應堆設計。這種科技增加了反應堆的安全及效率。反應堆的核燃料密度比一般的反應堆低,就算是失去冷卻,亦不會出現核芯熔解。反應堆使用惰性氣體或接近惰性氣體,如氦、氮、二氧化碳作為...
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核反應堆——是邁特納發現的產物。1945年,核子彈的發明是她的核裂變發現的第二次套用。我們應謹慎利用核裂變!裂變過程 下面按液滴模型的觀點,簡述裂變的全過程。處於激發態的原子核(例如,鈾-235核吸收一個中子...
1954年6月27日,世界上第一個為電網提供電力的核電站在蘇聯的歐伯寧斯克開始運行。這個反應堆使用了石墨來控制核反應並用水來冷卻,功率為5兆瓦。全世界第一個投入商業運營的核反應堆是位於英格蘭謝菲爾德的Calder Hall,它於1956年開始...
冷核聚變 冷核聚變是指常溫、常壓下發生的核聚變反應的假說。冷核聚變不同於恆星內部、熱核武器和實驗性聚變反應堆中高溫、高壓的“熱”核聚變,也不包括常溫的μ子催化聚變。目前,並不存在被主流物理學共識接受的冷核聚變理論或現象...
最後,在某些特殊的條件下和環境中,自然中子亦可以引發裂變反應,比如在加彭的奧克洛天然核反應堆。人工核嬗變可以通過粒子加速器、托卡馬克和核反應堆來實現。通過把長壽、高放射性的核素轉變為短壽或者穩定、低放射性的核素,人工核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