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托·哈恩核反應堆
- 外文名:Otto Hahn Nuclear Reactor
- 所屬學科:原子核物理
- 發明人:奧托·哈恩
奧托·哈恩核反應堆是因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而得名,1938年,德國人奧托·哈恩和休特洛斯二人成功地使中子和鈾原子發生了碰撞。這項實驗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它不僅使鈾原子簡單地發生了分裂,而且裂變後總的質量減少,同時放出能量...
作為動力用的原子能反應堆中的減速材料應當具有高熔點、穩定、耐腐蝕的性能,石墨完全可以滿足上述要求。作為原子反應堆用的石墨純度要求很高,雜質含量不應超過幾十個PPm ( PPm 為百萬分之一)。研發歷程 1938年,德國人奧托·哈恩和...
一、德國“傳說”與《希特勒的“原子彈”》 3 二、從鈾核裂變到世界“裂變”(1939年) 8 物理學進入現代世界歷史 8 “撬門者”:奧托·哈恩 8 “鈾項目”登場 10 三、“憧憬與惶惑並存”的時光(1940~1941年) 12 豪華陣容中...
核裂變是由莉澤·邁特納、奧托·哈恩及奧托·羅伯特·弗里施等科學家在1938年發現。核子彈以及核電站的能量來源都是核裂變。早期核子彈套用鈽-239為原料製成。而鈾-235裂變在核電站最常見。重核原子經中子撞擊後,分裂成為兩個較輕的...
早在1929年,科克羅夫特就利用質子成功地實現了原子核的變換。但是,用質子引起核反應需要消耗非常多的能量,使質子與目標的原子核碰撞命中的機會也非常之少。1938年,德國人奧托·哈恩和休特洛斯二人成功地使中子和鈾原子發生了碰撞。這...
導語:洞穿歷史帷幕的跌宕往事——《希特勒的“原子彈”》背景連結(聞立欣/文) 1 一、德國“傳說”與《希特勒的“核子彈”》 3 二、從鈾核裂變到世界“裂變”(1939年) 8 物理學進入現代世界歷史 8 “撬門者”:奧托·哈恩 8...
核裂變是由莉澤·邁特納、奧托·哈恩及奧托·羅伯特·弗里施等科學家在1938年發現。核子彈以及核電站的能量來源都是核裂變。早期核子彈套用鈽-239為原料製成。而鈾-235裂變在核電站最常見。重核原子經中子撞擊後,裂變成為兩個較輕的...
第一個成功的核裂變實驗裝置在1938年的柏林被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莉澤·邁特納和弗瑞茲·斯特拉斯曼製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些國家致力於研究核能的利用,它們首先研究的是核反應堆。1942年12月2日,恩里科·費米在芝加哥大學...
第一個成功的核裂變實驗裝置在1938年的柏林被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莉澤·邁特納和弗瑞茲·斯特拉斯曼製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些國家致力於研究核能的利用,它們首先研究的是核反應堆。1942年12月2日,恩里科·費米在芝加哥大學...
20世紀30年代,核物理還處於起步階段。1932年,德國物理學家海森堡揭示了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原理,1938年,德國科學家奧托·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在法國科學家約里奧·居里夫人的實驗基礎上進一步發現,當中子撞擊鈾原子核時,一個...
核裂變是由莉澤·邁特納、奧托·哈恩及奧托·羅伯特·弗里施等科學家在1938年發現。核子彈以及核電站的能量來源都是核裂變。早期核子彈套用鈽-239為原料製成。而鈾-235裂變在核電站最常見。重核原子經中子撞擊後,裂變成為兩個較輕的...
核裂變是由莉澤·邁特納、奧托·哈恩及奧托·羅伯特·弗里施等科學家在1938年發現。核子彈以及核電站的能量來源都是核裂變。早期核子彈套用鈽-239為原料製成。而鈾-235裂變在核電站最常見。重核原子經中子撞擊後,裂變成為兩個較輕的...
核裂變是由莉澤·邁特納、奧托·哈恩及奧托·羅伯特·弗里施等科學家在1938年發現。核子彈以及核電站的能量來源都是核裂變。早期核子彈套用鈽-239為原料製成。而鈾-235裂變在核電站最常見。重核原子經中子撞擊後,裂變成為兩個較輕的...
核裂變是由莉澤·邁特納、奧托·哈恩及奧托·羅伯特·弗里施等科學家在1938年發現。核子彈以及核電站的能量來源都是核裂變。早期核子彈套用鈽-239為原料製成。而鈾-235裂變在核電站最常見。重核原子經中子撞擊後,裂變成為兩個較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