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弧(反射的基本結構)

反射弧(反射的基本結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反射弧(reflex arc)是指執行反射活動的特定神經結構。從外周感受器接受信息,經傳入神經,將信息傳到神經中樞,再由傳出神經將反應的信息返回到外周效應器。實質上是神經元之間的特殊聯絡結構。典型的模式一般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

基本介紹

定義,反射概念,非條件反射,條件反射,區別,人的進化表現,結構,感受器,傳入神經,中樞神經系統,傳出神經,效應器,原理,主要連線方式,

定義

簡單地說,反射過程是如下進行的:一定的刺激按一定的感受器所感受,感受器發生了興奮(若受損機體,機體既無感覺又無效應);興奮以神經衝動的方式經過傳入神經傳向中樞(若受損機體,機體既無感覺又無效應);通過中樞的分析與綜合活動,中樞產生興奮(若受損機體,機體既無感覺又無效應);中樞興奮又經一定的傳出神經到達效應器,使根據神經中樞傳來的興奮對外界刺激做出相應的規律性活動(若受損機體只有感覺沒有效應);興奮又由神經中樞傳至效應器(若受損機體,機體只有感覺沒有效應)。如果中樞發生抑制,則中樞原有的傳出衝動減弱或停止。在實驗條件下,人工刺激直接作用於傳入神經也可引起反射活動,但在自然條件下,反射活動一般都需經過完整的反射弧(reflex arc)來完成,如果反射弧中任何一個環節中斷,反射即不能發生。
反射弧反射弧

反射概念

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的機體對內外環境刺激的規律性應答。17世紀人們即注意到機體對一些環境的刺激具有規律性反應,例如機械刺激角膜可以規律性地引致眨眼。當時就借用了物理學中“反射”一詞表示刺激與機體反應間的必然因果關係。後來,巴甫洛夫發展了反射概念,把反射區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兩類。
反射弧
反射弧

非條件反射

非條件反射是的指在出生後無需訓練就具有的反射。按生物學意義的不同,它可分為防禦反射、食物反射、性反射等。這類反射能使機體初步適應環境,對個體生存與種系生存有重要的生理意義。

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是指在出生後通過訓練而形成的反射。它可以建立,也能消退,數量可以不斷增加。條件反射的建立擴大了機體的反應範圍,當生活環境改變時條件反射也跟著改變。因此,條件反射較非條件反射有更大的靈活性,更適應複雜變化的生存環境。
神經元的完整反射弧神經元的完整反射弧

區別

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是反射的兩種類型,條件反射是高級神經活動的方式,主要區別見下表。
比較項目
非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
區別
形成過程
先天具有的
後天形成的
刺激
非條件刺激
條件刺激(信號刺激)
神經聯繫
永久性的
暫時性的(可變的)
神經中樞
大腦皮層以下中樞
大腦皮層
聯繫
條件反射建立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沒有非條件反射,就沒有條件反射

人的進化表現

在個體一生中,純粹的非條件反射僅在新生下來的時候容易見到,以後由於條件反射的不斷建立,條件反射與非條件反射越來越不可分地融合在一起,而條件反射起著主導作用。至於人類,也具有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但是人類還有更高級的神經活動,能通過勞動實踐來改造環境,與動物相比又有了質的不同,人類的神經系統活動顯然是更進一步發展了。
反射與反射弧反射與反射弧

結構

感受器

一般是神經組織末梢的特殊結構,它能把內外界刺激的信息轉變為神經的興奮活動變化,所在感受器是一種信號轉換裝置。某一特定反射往往是在刺激其特定的感受器後發生的,這特定感受器所在的部位稱為該反射的感受器。

傳入神經

具有從神經末梢中樞傳導衝動的神經稱為傳入神經。相當於所有的感覺神經。實際上把傳入神經稱為傳入(神經)纖維(afferent fiber)或傳入神經元則更為確切。從任何一個感覺部位出發向中樞傳導衝動的全部途徑稱為傳入神經徑路(afferentpathway)。自主神經大部分屬於傳出神經,但大動脈神經、頸動脈竇神經、迷走神經的肺部分枝等若干神經是傳入神經。
同時,傳入神經由感覺神經纖維組成,其直接接觸灰質后角
傳入神經與傳出神經的最大區別是傳入神經有一個“α”形的神經節

中樞神經系統

是由大量神經元組成的,這些神經元組合成許多不同的神經中樞。神經中樞是指調節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經元群。一般地說,作為某一簡單眼射的中樞,其範圍較窄,例如膝跳反射的中樞在腰脊髓,角膜反射的中樞在腦橋。但作為調節某一複雜生命活動的中樞,其範圍卻很廣,例如調節呼吸運動的中樞分散有延髓、腦橋、下丘腦以至大腦皮層等部位內。延髓是發生呼吸活動的基本神經結構,而延髓以上部分的有關呼吸功能的神經元群,則調節呼吸活動使它更富有適應性。

傳出神經

傳出神經(centrifugal nerve)是指把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傳到各個器官或外圍部分的神經。包括植物神經及運動神經。植物神經分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主要支配心臟平滑肌、腺體及效應器官,它們從中樞發出後,經神經節更換神經元,然後才到達效應器,因此有節前纖維節後纖維之分。運動神經是指支配肌肉的外周神經,其功能是產生和控制身體的運動和緊張 。

效應器

傳出神經纖維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一起稱為效應器(effector)。這種從中樞神經向周圍發出的傳出神經纖維,終止於骨骼肌或內臟的平滑肌或腺體,支配肌肉或腺體的活動。
神經末梢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軀體運動神經末梢和內臟運動神經末梢。運動神經末梢分布到骨骼肌纖維並和肌纖維緊密相貼組成運動終板
內臟運動神經末梢分布在內臟的平滑肌和腺上皮細胞等處。神經纖維較細,無髓鞘,末梢分支呈叢狀;末端膨大成小結或扣環,包繞肌纖維或穿行於腺細胞之間。

原理

在整體情況下,反射活動發生時,感覺衝動傳入脊髓或通過脊髓傳入腦幹後,除了在同一水平與傳出部分發生聯繫並發出傳出衝動外,還有上行衝動傳導到更高級中樞,乃至大腦皮層的中樞,進一步通過高級水平的整合,再發出下行衝動來調整反射的傳出衝動,使反射活動更具有適應性。因此,在反射發生時,既有初級水平的整合活動,也有較高級和最高級水平的整合活動;通過多級水平的整合,反射活動便具有更大的複雜性和適應性。
神經中樞的活動可以通過神經纖維直接作用於效應器,在某些情況下也可通過體液的途徑間接作用於效應器,這個體液環節就是指內分泌調節。這時候反射是如下進行的: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內分泌腺→激素在血液中轉運→效應器反射效應在內分泌腺的參與下, 往往就變得比較緩慢、廣泛而持久。例如,強烈的痛刺激可以反射性地通過交感神經引致腎 上腺髓質分泌增多,從而產生廣泛的反應。
反射弧類型:簡單的反射,複雜的反射.
反射弧是實現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神經系統的活動是各種各樣簡單或複雜的反射活動,反射弧的結構也有簡有繁。在最簡單的反射弧中,傳入神經元和傳出神經元直接在中樞內接觸,稱為單突觸反射,如膝跳反射。複雜的反射弧有許多中間神經元。
感受器指各種感覺器官。一般是神經組織末梢的特殊結構,能將外界的各種物理、化學、機械能量轉化為生物能量(神經的興奮活動變化)——神經衝動。所以感受器它是一種換能器感受器(信號轉換裝置)。
傳入神經包括感覺神經元的傳入神經和脊髓、腦幹中的傳入神經聯繫。能將感受器的神經衝動傳人大腦皮層。
神經中樞指調節某一特定生理心理功能的神經元群(大腦皮層或腦幹、脊髓)。其功能是將傳入的神經衝動進行分析綜合,並發出運動信息。
傳出神經大腦皮層(主要是中央前回)的神經細胞的軸突和其他下行神經元組成,把帶有運動信息的神經衝動傳到效應器。
反射弧示意圖反射弧示意圖
效應器是肌肉和各種腺體,它接受帶有運動情息的神經衝動,做出運動反射。如: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內分泌腺→激素在血液 中轉運→效應器。反射效應在內分泌腺的參與下,往往就變得比較緩慢、廣泛而持久。例如,強烈的痛刺激可以反射性地通過交感神經引致腎上腺髓質分泌增多,從而產生廣泛的反應。

主要連線方式

(1)輻散式: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可與許多不同神經元建立突觸聯繫;
(2)聚合式:一個神經元的胞體與樹突接受許多不同神經元的突觸聯繫;
(3)神經元鏈狀接替。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內神經元的結構與神經元間聯繫的複雜性,使各種反射活動能互相配合,互相協調而精確地進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